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茂

(南北朝時南梁開國功臣)

鎖定
王茂(456年-515年5月3日 [1]  ),字休遠,一字休連、茂先。 [2]  太原祁(山西祁縣)人。南北朝時南梁開國功臣。
王茂歷仕劉宋、南齊兩朝,累官雍州長史、襄陽太守,後歸附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梁武帝),助其奪取帝位。南梁建立後,加鎮軍將軍,封望蔡縣公,官至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
天監十四年(515年),王茂去世,年六十。獲贈侍中、太尉,諡號“忠烈”。
本    名
王茂
休遠
所處時代
南朝梁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太原祁縣
出生日期
456年
逝世日期
515年5月3日
主要作品
答釋法雲書難範縝神滅論
主要成就
開梁功臣,

王茂人物生平

王茂堂堂才俊

王茂出身官僚家庭。祖父王深,曾任北中郎將司馬;父親王天生,劉宋末年為列將,依附掌權的蕭道成(齊高帝),助其攻殺忠於宋室的司徒袁粲。南齊初年因功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封上黃縣男。 [3] 
王茂幾歲時,王深便感到他的不凡,常常謂對親戚朋友説:“這是我們家的千里馬,光大門楣的必定是這個小兒。”待到王茂成年後,喜讀兵書,大略能探究其中意味,對後來的軍事生活大有裨益。他性格沉穩,不濫交朋友。身高八尺,白皙俊朗。齊武帝蕭賾還是布衣時,曾見到王茂,感嘆道:“王茂年紀輕輕,就如此相貌堂堂,日後必定是公輔之才。” [4] 

王茂屢經戰陣

劉宋升明(477年-479年)末年,王茂起家仕為奉朝請,歷任後軍將軍行(代任)參軍、司空騎兵、太尉中兵參軍等職。 [5] 
北魏將領李烏奴入侵漢中,王茂奉詔西征。魏軍撤退後,他被授為鎮南將軍司馬兼帶臨湘縣令。後又入朝升為越騎校尉。 [6]  北魏進犯兗州時,王茂以寧朔將軍長史身份馳援北部邊境,又入朝為前軍將軍、江夏王蕭寶玄的司馬。後升為寧朔將軍、江夏(今湖北武漢)內史。 [7] 
建武二年(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親自領軍圍困司州(治今河南信陽),王茂率領郢州所部救援。黃門侍郎蕭衍帶領部隊率先登上賢首山,魏將王肅劉昶前來交戰,王茂跟隨蕭衍前去迎敵,大破魏軍。戰後,王茂調任雍州長史(《梁書·王茂傳》作輔國將軍長史)、襄陽(治今湖北襄樊)太守。 [8] 
在此期間,南齊皇室內部爭權愈加激烈,王茂“亦知齊之將亡”,於是請求外出任官,並結交了在建武五年(498年)升任輔國將軍、雍州刺史的上司蕭衍,兼任輔國將軍長史。 [9-10] 

王茂開梁元勳

蕭衍就職後,視王茂為“王佐”之才,大小事務,都向他諮詢。有人誣陷王茂謀反,蕭衍不信。誣陷者又繼續進讒,蕭衍派人查看王茂的鎧甲、長矛,發現上面已經有蟲結網了,於是誅殺了誣陷者。 [11]  有人又稱王茂與蕭衍不和,蕭衍的幾位心腹都勸其除掉王茂。王茂自少即有驍勇之名,蕭衍愛惜他的才勇,説:“準備做一番大事時,卻先殺害健將,這不是上策。”於是命心腹鄭紹叔拜訪王茂。適逢王茂患病卧牀,鄭紹叔藉機問候病情,王茂回答:“我的病要好了。”鄭紹叔則説:“都下殺戮日甚一日(指東昏侯蕭寶卷在建康的大肆殺戮),使你的家門陷入重重困境,如今我們想要起義,長史你怎麼還在安睡?”王茂聽後擲枕而起,只穿着褲褶隨鄭紹叔入見蕭衍。蕭衍見他來後大喜,下牀迎接王茂,與其結為兄弟,推誠置腹。王茂自此遂“盡力”於蕭衍。 [12] 
永元二年(500年),蕭衍準備起兵攻討蕭寶卷,竟陵太守曹景宗遣使勸蕭衍先迎來南康王蕭寶融齊和帝),等到“正尊號”之後再進軍。蕭衍不聽。王茂私下對蕭衍的從舅張弘策説:“我侍奉節下(指蕭衍),應當義無反顧。但現在把南康王送到別人手上,他們便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節下前去受人驅使,這怎能是歲寒之計呢?”張弘策將此言轉告蕭衍,但蕭衍認為一旦失敗,迎來南康王也無益,只會是落得蘭艾同焚的下場;如果成功,屆時威震四海、號令天下,也不可能受人處分。所以仍不同意。 [13-14] 
永元三年(501年)二月,蕭衍自襄陽出征, [15]  命王茂與曹景宗領軍為前鋒,直逼郢城。郢州刺史張衝在石橋浦佈陣抗拒,蕭衍軍作戰不利。蕭衍於是調整部署,命王茂、曹景宗率部過漢口岸,進駐九里。張衝出軍迎戰,王茂出兵邀擊,大破張衝所部。曹景宗攻佔石橋浦,下進至加湖(今湖北黃陂縣東南)。 [16]  [17]  四月,蕭衍親自出師沔陽,命王茂及冠軍將軍蕭穎達等部進逼郢城。五月,蕭寶卷派寧朔將軍吳子陽、軍主光子衿等進據巴口,以援救郢州。 [18]  六月,吳子陽等相繼進軍武口、加湖,築城壘以自衞。七月,王茂領軍主曹仲宗、康絢、武會超等水師偷襲加湖,擊破吳子陽等部,斬首萬級,獻捷於漢川。此役後,“郢、魯二城相視奪氣”。 [19-20]  同月,郢城降。 [21] 
八月,蕭寶卷派太子左衞率李居士領大軍屯於新亭,以抵禦蕭衍軍。 [22]  九月,曹景宗等進至江寧,奮力擊敗李居士部,乘勝直往皂莢橋。王茂與大將鄧元起呂僧珍進據赤鼻邏,擒獲引兵出戰的新亭城主江道林。蕭衍抵達新林後,命各軍分據諸城,其中王茂進據越城。 [23] 
十月,王茂等在秣陵(今江蘇南京故報恩寺附近)時,蕭寶卷派大將王珍國率領號稱二十萬的大軍陳兵朱雀門,並渡朱雀航前來挑戰,王茂與曹景宗等合軍進擊。兩軍交陣時,蕭衍軍不利引退,王茂下馬步戰,單刀直衝敵陣。他的外甥韋欣慶勇猛過人,也手持鐵纏矟鐵纏槊)掩護王茂前進,蕭衍軍因此士氣大振,大破王珍國部,隨後乘勝追擊,敗軍堆積的屍體竟與朱雀航欄一樣高,掉到河中淹死的也不計其數。此戰中,王茂勳列第一。而經此一役,蕭寶卷主力全喪,其餘殘部望風潰敗,王茂等直驅至宣陽門。 [24]  [25-26] 
建康(今江蘇南京)被攻克後,王茂升任護軍將軍,不久後調任侍中、領軍將軍。 [27] 

王茂定亂安民

天監元年(502年)五月,原蕭寶卷寵臣孫文明等舉兵數百人造反,殺害衞尉張弘策,放火燒神虎門等處,王茂與驍騎將軍張惠紹聞變後,率部前往東掖門。王茂被叛黨射傷,他不顧傷勢,躍馬前進,叛黨回身逃竄,最終被捕殺。 [28]  事後,王茂以自己不能遏止奸盜作亂為由,上表請求辭職,蕭衍下詔不許,並加以優撫。其後,王茂被加授為鎮軍將軍,封望蔡縣公,食邑二千三百户。 [29]  同月,江州刺史陳伯之舉兵反叛,蕭衍賜王茂鼓吹一部,命他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徵南將軍、江州刺史,領兵討伐陳伯之。陳伯之先發兵進攻忠於朝廷的豫章太守鄭伯倫,但為其所敗,屢攻不下。不久後,王茂領軍抵達。陳伯之表裏受敵,只得投奔北魏。 [30]  當時,江州剛剛遭受戰亂之災,百姓都希望重返生產,鑑於當地民情不穩的情況,王茂一心務農,減少徭役,使得百姓安心生產,社會得以安定。 [31] 
天監四年(505年),北魏進攻漢中,王茂受詔西討,魏軍旋即班師。 [32] 
天監五年(506年),王茂率軍數萬進攻北魏轄下荊州,遣使引誘北魏邊境百姓及各少數民族再建宛州,並命宛州刺史雷豹狼等襲取河南郡。北魏平南將軍楊大眼都督諸軍擊破王茂,王茂損失兩千餘人,領軍南撤。楊大眼追擊至漢水,還攻陷了沿邊的五座城池。 [33] 
天監六年(507年)四月,王茂升為尚書右僕射,仍任散騎常侍等職。他堅持推辭,於是在七月被改授為侍中、中衞將軍,領太子詹事。 [34-35] 
天監七年(508年)正月,王茂進號車騎將軍,仍領太子詹事。 [36]  十月,蕭衍下詔大舉北伐,其中王茂率眾攻宿預(今江蘇宿遷)(但王茂參與北伐之事的可靠性為《資治通鑑考異》所疑,暫置於此 [37]  )。 [38] 
天監八年(509年)二月,王茂以車騎將軍號兼領開府儀同三司、丹陽尹,仍任侍中。 [39-40] 
天監十一年(512年)正月,王茂進位司空,仍任侍中、丹陽尹。他辭去丹陽尹之職,改領中權將軍。 [41-42] 
天監十二年(513年)九月,王茂再次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位在開府儀同三司下 [43]  )、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 [44-45]  王茂為政有方,在江州時不取俸祿,獄中沒有受拘未審的囚犯。他在居所中所穿服飾,與儒者相同。 [46] 

王茂薨逝江州

天監十四年(515年)四月初五日(5月3日),王茂在江州刺史任內逝世,享年六十歲。 [1]  蕭衍聞訊後,非常悼念惋惜,拿出了三十萬錢、三百匹布來為他辦喪事。並下詔追贈王茂為侍中、太尉,加賜班劍二十人、鼓吹一部。諡號“忠烈”。 [47] 

王茂主要成就

王茂軍事

王茂出身世代為將之家。 [48]  南齊時期,便已多次領軍抵禦北魏,相繼在漢中、兗州(今山東兗州)、司州(治今河南信陽)等地作戰,頗有戰功。 [6]  [7]  [8] 
永元三年(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討伐東昏侯蕭寶卷,王茂予以響應,與曹景宗領軍為前鋒,破郢州刺史張衝,克郢城;於加湖襲敗吳子陽等部,斬首萬級; [20]  [16]  在秣陵(今江蘇南京故報恩寺附近)時,持刀步戰,大破蕭寶卷大將王珍國所率大軍,直驅至宣陽門,攻佔建康(今江蘇南京)。 [24] 
天監元年(502年),原蕭寶卷寵臣孫文明等舉兵數百叛亂,王茂提軍前往平亂。 [28]  江州刺史陳伯之舉兵反叛,王茂領兵南征,擊破陳伯之,迫使其逃奔北魏。 [30]  天監五年(506年),出師數萬破北魏轄下荊州,誘使北魏邊民及各族另立宛州,另派兵襲取河南郡。後為北魏大將楊大眼所敗,被迫南撤。 [33] 

王茂政治

陳伯之之亂後,王茂在江州務農省役,使民心穩定。 [31]  天監十二年(513年),他再次出鎮江州,仍以身作則,寬刑倡文,治績顯著。 [46] 

王茂人物評價

王茂總評

王茂性情寬厚,為官雖然沒有什麼名聲,但也使官民安居無事。他平時行事嚴謹,在內室必定穿戴整齊,且神情嚴肅,即使是僕從、小妾也看不到他懶散的神情。王茂姿容美好,鬚眉如畫。每次進出朝堂,常常為眾人所瞻望。 [49] 

王茂歷代評價

王深:此吾家之千里駒,成門户者必此兒也。 [48] 《梁書》引
蕭賾: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為公輔之器。 [48] 《梁書》引
沈約:望蔡縣開國公新除尚書右僕射茂,器度淹弘,志局詳穩,契闊艱夷,情深恆寄,顯命載加,允副僉屬。 [50] 《王茂加侍中詔》
蕭衍:①將舉大事,便害健將(指王茂),此非上策。 [51] 《南史》引)②故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茂,識度淹廣,器宇凝正,爰初草昧,盡誠宣力,綢繆休慼,契闊屯夷,方賴謀猷,永隆朝寄,奄至死殞。 [52] 《贈諡王茂詔》
姚察:王茂、曹景宗柳慶遠雖世為將家,然未顯奇節。梁興,因日月末光,以成所志,配跡方、邵,勒勳鐘鼎,偉哉!昔漢光武全愛功臣,不過朝請、特進,寇、鄧、耿、賈鹹不盡其器力。茂等迭據方岳,位終上將,君臣之際,邁於前代矣。 [48] 《梁書》
李延壽:永元之季,雖時主昏狂,荊、雍二州,尚未有釁。武皇跡緣家酷,首唱孟津之師,王茂等運接昌期,自致勤王之舉。若非天人啓期,豈得若斯之速乎?其隆名顯級,亦各風雲之感會也。 [51] 《南史》
蔡東藩:茂佐衍起兵,戰必先驅,推為功首,初為雍州長史,超遷至領軍將軍,衍格外優待,言聽計從。 [53] 南北史演義

王茂個人作品

全梁文》收錄有一篇《答釋法雲書難範縝神滅論》。 [54] 

王茂逸聞趣事

王茂怏怏不樂

在王茂的晚年,邊境戰事逐漸減少,梁武帝蕭衍開始重視文臣,武將出身的王茂頗有失落感。他每次陪侍宴飲時,常常將失落之意形於言色。蕭衍常予寬宥,並不責怪。 [55] 

王茂樂極人亡

王茂因是元勳功臣,被蕭衍賜予鐘磬之樂。王茂在江州時,夢見鐘磬在格子中,無緣無故地自己掉了下來,心中對此頗感厭惡。待到他醒來後,命人奏樂,鐘磬在格子中,果然無故而編繩全斷落在地。王茂對長史江詮説:“這件樂器,是天子用來惠勞臣子的。樂器已經走到了盡頭而毀壞,臣子還能沒有憂愁的事情嗎!”不久後果然患病,幾日後便去世了。 [56] 

王茂因諫得美妃

關於王茂勸諫蕭衍而獲賜餘妃一事,史書中有兩種説法:
  • 據《南史·王茂傳》記載:蕭衍殺死東昏侯蕭寶卷後,聽聞他的寵妃潘玉兒美貌無比,想納她為妾,便詢問王茂的意見,王茂説:“使齊朝滅亡的就是這個女人,您如果留下她,恐怕要招來外界的議論。”蕭衍便放出潘玉兒,並把姿色“潘(玉兒)之亞”的餘妃賜給了王茂。 [57] 
  • 而據《資治通鑑》記載:蕭衍是納取餘妃,大臣範雲加以勸説,但蕭衍沒有聽從。範雲於是與王茂一同入見蕭衍,範雲説:“過去沛公(劉邦)入關,不近女色,這正是范增敬畏其志向遠大之處。如今明公您剛平定建康,海內之眾對您的名聲非常景仰,您怎麼沿襲那種亂身亡國的行跡,沉溺於女色呢?”王茂也下拜道:“範雲説的極對。您一定要以天下為念,不應該把這個女人留在身邊。”蕭衍聽後默然。範雲當即請求蕭衍把餘氏賞賜給王茂,蕭衍只得同意,把餘氏賞給了王茂。次日,蕭衍還分別賜範雲、王茂一百萬錢。 [58] 

王茂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王深
曾任北中郎將司馬。
父親
王天生
南齊時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封上黃縣男。
——
配偶
餘氏
曾為東昏侯蕭寶卷之妃。
子輩
兒子
襲封望蔡縣公,因罪廢徙廣州,後密謀叛亂,被殺。
表格參考資料: [48]  [51] 

王茂史料記載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 [48]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 [51] 
參考資料
  • 1.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四年……夏四月丁丑,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王茂薨。
  • 2.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王茂,字休連,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
  • 3.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王茂,字休遠,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馬。父天生,宋末為列將,於石頭克司徒袁粲,以勳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上黃縣男。
  • 4.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茂年數歲,為大父深所異,常謂親識曰:“此吾家之千里駒,成門户者必此兒也。”及長,好讀兵書,駁略究其大旨。性沉隱,不妄交遊,身長八尺,潔白美容觀。齊武帝布衣時,見之嘆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為公輔之器。”
  • 5.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宋升明末,起家奉朝請,歷後軍行參軍,司空騎兵,太尉中兵參軍。
  • 6.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魏將李烏奴寇漢中,茂受詔西討。魏軍退,還為鎮南司馬,帶臨湘令。入為越騎校尉。
  • 7.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魏寇兗州,茂時以寧朔將軍長史鎮援北境,入為前軍將軍江夏王司馬。又遷寧朔將軍、江夏內史。
  • 8.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建武初,魏圍司州,茂以郢州之師救焉。高祖率眾先登賢首山,魏將王肅、劉昶來戰,茂從高祖拒之,大破肅等。魏軍退,茂還郢,仍遷輔國長史、襄陽太守。
  • 9.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建武五年)明年……七月,仍授(蕭衍)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輔國將軍、雍州刺史。
  • 10.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後為台郎,累年不調。亦知齊之將亡,求為邊職。久之,為雍州長史、襄陽太守。
  • 11.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梁武便以王佐許之,事無大小皆詢焉。人或譖茂反,帝弗之信。譖者驟言之,遣視其甲槊,則蟲網焉,乃誅言者。
  • 12.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梁武便以王佐許之,事無大小皆詢焉。人或譖茂反,帝弗之信。譖者驟言之,遣視其甲槊,則蟲網焉,乃誅言者。或雲茂與帝不睦,帝諸腹心並勸除之。而茂少有驍名,帝又惜其用,曰:“將舉大事,便害健將,此非上策。”乃令腹心鄭紹叔往候之。遇其卧,因問疾。茂曰:“我病可耳。”紹叔曰:“都下殺害日甚,使君家門塗炭,今欲起義,長史那猶卧?”茂因擲枕起,即褲褶隨紹叔入見。武帝大喜,下牀迎,因結兄弟,被推赤心,遂得盡力。
  • 13.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高祖義師起,茂私與張弘策勸高祖迎和帝,高祖以為不然,語在《高祖紀》。
  • 14.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竟陵太守曹景宗遣杜思衝勸高祖迎南康王都襄陽,待正尊號,然後進軍。高祖不從。王茂又私於張弘策曰:“我奉事節下,義無進退,然今者以南康置人手中,彼便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節下前去為人所使,此豈歲寒之計?”弘策言之,高祖曰:“若使前途大事不捷,故自蘭艾同焚;若功業克建,威懾四海,號令天下,誰敢不從!豈是碌碌受人處分?待至石城,當面曉王茂、曹景宗也。”於沔南立新野郡,以集新附。
  • 15.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永元)三年二月,南康王為相國,以高祖為徵東將軍,給鼓吹一部。戊申,高祖發襄陽。
  • 16.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齊紀十》:乃使茂等帥眾濟江,頓九里。張衝遣中兵參軍陳光靜開門迎戰,茂等擊破之,光靜死,衝嬰城自守。景宗遂據石橋浦,連軍相續,下至加湖。
  • 17.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至竟陵,命長史王茂與太守曹景宗為前軍,中兵參軍張法安守竟陵城。茂等至漢口,輕兵濟江,逼郢城。其刺史張衝置陣據石橋浦,義師與戰不利,軍主朱僧起死之。諸將議欲並軍圍郢,分兵以襲西陽、武昌。高祖曰:“漢口不闊一里,箭道交至,房僧寄以重兵固守,為郢城人掎角。若悉眾前進,賊必絕我軍後,一朝為阻,則悔無所及。今欲遣王、曹諸軍濟江,與荊州軍相會,以逼賊壘。吾自後圍魯山,以通沔、漢。鄖城、竟陵間粟,方舟而下;江陵、湘中之兵,連旗繼至。糧食既足,士眾稍多,圍守兩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諸將皆曰“善”。乃命王茂、曹景宗帥眾濟岸,進頓九里。其日,張衝出軍迎戰,茂等邀擊,大破之,皆棄甲奔走。荊州遣冠軍將軍鄧元起、軍主王世興、田安等數千人,會大軍於夏首。高祖築漢口城以守魯山,命水軍主張惠紹、朱思遠等遊遏江中,絕郢、魯二城信使。
  • 18.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四月,高祖出沔,命王茂、蕭穎達等進軍逼郢城。元嗣戰頗疲,因不敢出。諸將欲攻之,高祖不許。五月,東昏遣寧朔將軍吳子陽、軍主光子衿等十三軍救郢州,進據巴口。
  • 19.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六月)吳子陽等進軍武口,高祖乃命軍主樑天惠、蔡道祐據漁湖城,唐修期、劉道曼屯白陽壘,夾兩岸而待之。子陽又進據加湖,去郢三十里,傍山帶水,築壘柵以自固。魯山城主房僧寄死,眾復推助防孫樂祖代之。七月,高祖命王茂帥軍主曹仲宗、康絢、武會超等潛師襲加湖,將逼子陽。水涸不通艦,其夜暴長,眾軍乘流齊進,鼓譟攻之,賊俄而大潰,子陽等竄走,眾盡溺於江。王茂虜其餘而旋。於是郢、魯二城相視奪氣。
  • 20.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高祖發雍部,每遣茂為前驅。師次郢城,茂進平加湖,破光子衿、吳子陽等,斬馘萬計,還獻捷於漢川。
  • 2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齊紀十》:(七月)己未,東昏侯以程茂為郢州刺史,薛元嗣為雍州刺史。是日,茂、元嗣以郢城降。
  • 22.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齊紀十》:(八月)辛巳,東昏侯以太子左率李居士總督西討諸軍事,屯新亭。
  • 23.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齊紀十》:(九月)衍遣曹景宗等進江寧。丙辰,李居士自新亭選精騎一千至江寧。景宗始至,營壘未立,且師行日久,器甲穿弊。居士望而輕之,鼓譟直前薄之;景宗奮擊,破之,因乘勝而前,徑至皂莢橋。於是王茂、鄧元起、呂僧珍進據赤鼻邏,新亭城主江道林引兵出戰,眾軍擒之於陳。衍至新林,命王茂進據越城,鄧元起據道士墩,陳伯之據籬門,〔陳伯之蓋據西籬門。〕呂僧珍據白板橋。〔據陶弘景書,板橋時屬江寧縣界。按板橋市今在建康府城之西,江寧鎮北。〕李居士覘知僧珍眾少,帥鋭卒萬人直來薄壘。僧珍曰:“吾眾少,不可逆戰,可勿遙射,須至塹裏,當併力破之。” 俄而皆越塹拔柵。僧珍分人上城,矢石俱發,自帥馬步三百人出其後,城上覆逾城而下,內外奮擊,居士敗走,獲其器甲不可勝計。
  • 24.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郢、魯既平,從高祖東下,復為軍鋒。師次秣陵,東昏遣大將王珍國,盛兵朱雀門,眾號二十萬,度航請戰。茂與曹景宗等會擊,大破之。縱兵追奔,積屍與航欄等,其赴淮死者,不可勝算。長驅至宣陽門。
  • 25.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發雍部,遣茂為前驅。郢、魯既平,從武帝東下為軍鋒。師次秣陵,東昏遣大將王珍國盛兵朱雀門,眾號二十萬。及戰,梁武軍引卻;茂下馬單刀直前,外甥韋欣慶勇力絕人,執鐵纏槊翼茂而進,故大破之。茂勳第一,欣慶力也。
  • 26.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齊紀十》:冬,十月,甲戌,東昏侯遣徵虜將軍王珍國、軍主胡虎牙將精兵十萬餘人陳於朱雀航南,宦官王寶孫持白虎幡督戰,開航背水,以絕歸路。衍軍小卻,王茂下馬,單刀直前,其甥韋爪慶執鐵纏抬以翼之,衝擊東軍,應時而陷。曹景宗縱兵乘之,呂僧珍縱火焚其營,將士皆殊死戰,鼓譟震天地。珍國等眾軍不能抗,王寶孫切罵諸將帥,直閤將軍席豪憤,突陣而死。豪,驍將也,既死,士卒土崩,赴淮死者無數,積屍與航等,後至者乘之而濟。於是東昏侯諸軍望之皆潰。〔據齊書雲:朱爵諸軍望之皆潰。蓋東昏侯自登朱爵門督戰也。〕衍軍長驅至宣陽門,諸將移營稍前。
  • 27.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建康城平,以茂為護軍將軍,俄遷侍中、領軍將軍。
  • 28.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紀一》:(天監元年)齊東昏侯嬖臣孫文明等,雖經赦令,猶不自安,五月,乙亥夜,帥其徒數百人,因運荻炬,束仗入南、北掖門作亂,燒神虎門、總章觀,入衞尉府,殺衞尉洮陽憫侯張弘策。前軍司馬呂僧珍直殿內,以宿衞兵拒之,不能卻。上戎服御前殿,曰:“賊夜來,是其眾少,曉則走矣。”命擊五鼓,領軍將軍王茂、驍騎將軍張惠紹聞難,引兵赴救,盜乃散走,討捕,悉誅之。
  • 29.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羣盜之燒神虎門也,茂率所領到東掖門應赴,為盜所射,茂躍馬而進,羣盜反走。茂以不能式遏奸盜,自表解職,優詔不許。加鎮軍將軍,封望蔡縣公,邑二千三百户。
  • 30.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紀一》:(天監元年五月)陳伯之聞王茂來,謂褚緭等曰:“王觀既不就命,鄭伯倫又不肯從,便應空手受困。今先平豫章,開通南路,多發丁力,益運資糧,然後席捲北向,以撲飢疲之眾,不憂不濟。”六月,留鄉人唐蓋人守城,引兵趣豫章,攻伯倫,不能下。王茂軍至,伯之表裏受敵,遂敗走,間道渡江,與虎牙等及褚、緭俱奔魏。
  • 31.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是歲,江州刺史陳伯之舉兵叛,茂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徵南將軍、江州刺史,給鼓吹一部,南討伯之。伯之奔於魏。時九江新罹軍寇,民思反業,茂務農省役,百姓安之。
  • 32.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四年,魏侵漢中,茂受詔西討,魏乃班師。
  • 33.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天監五年)江州刺史王茂將兵數萬侵魏荊州,誘魏邊民及諸蠻更立宛州,〔將,即亮翻。誘,音酉。更魏荊州為宛州也。更,工衡翻。宛,於元翻。〕遣其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狼等襲取魏河南城。〔蕭子顯齊志,雍州有河南郡,所領五縣,惟棘陽為實土。則河南郡當在南陽棘陽縣界。五代志,鄧州新野縣日舊曰棘陽。〕魏遣平南將軍楊大眼都督諸軍擊茂,辛酉,茂戰敗,失亡二千餘人。〔考異曰:大眼傳雲:「俘馘七千有餘」,今從魏帝紀。〕大眼進攻河南城,茂逃還;大眼追至漢水,攻拔五城。
  • 34.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六年,遷尚書右僕射,常侍如故。固辭不拜,改授侍中、中衞將軍,領太子詹事。
  • 35.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六年……夏四月……己酉,以江州刺史王茂為尚書右僕射,中書令安成王秀為平南將軍、江州刺史。……秋七月……丁亥,以新除尚書右僕射王茂為中衞將軍。
  • 36.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七年,拜車騎將軍,太子詹事如故。
  • 37.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考異(《資治通鑑考異》)曰:梁帝紀,十月丙子,“魏陽關主許敬珍以城內附,詔大舉北伐,以始興王憺帥眾入清,王茂帥眾向宿豫。丁丑,白早生與豫州刺史胡遜以城內屬,以早生為司州、胡遜為豫州刺史。明年正月壬辰,魏鎮東參軍成景雋斬宿豫城主嚴仲寶,以城內屬。二月丁卯,魏楚王城主李國興以城內附。”姓名年月事蹟既與魏書參差,又遍檢諸列傳皆無其事。今並從魏書。
  • 38.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七年春正月……中衞將軍、領太子詹事王茂進號車騎將軍。……冬十月丙寅……丙子,魏陽關主許敬珍以城內附。詔大舉北伐。以護軍將軍始興王憺為平北將軍,率眾入清;車騎將軍王茂率眾向宿預。
  • 39.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八年,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丹陽尹,侍中如故。
  • 40.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八年……二月……戊申,以護軍將軍始興王憺為中衞將軍,司徒、行太子太傅臨川王宏為司空、揚州刺史,車騎將軍、領太子詹事王茂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
  • 41.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十一年,進位司空,侍中、尹如故。茂辭京尹,改領中權將軍。
  • 42.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一年春正月……加左光祿大夫、行太子少傅沈約特進,鎮南將軍、江州刺史建安王偉儀同三司,司空、揚州刺史臨川王宏進位為太尉,驃騎將軍王茂為司空,尚書令、雲麾將軍王瑩進號安左將軍,安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進號鎮北將軍。……六月辛巳,以司空王茂領中權將軍。
  • 43.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徐勉為之請三司之儀”一句下:梁官制有開府同三司之儀,在開府儀同三司下。
  • 44.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明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
  • 45.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天監)十二年……秋九月戊午,以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建安王偉為撫軍將軍,儀同如故;驃騎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揚州刺史臨川王宏為司空;領中權將軍王茂為驃騎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江州刺史。
  • 46.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在州不取奉,獄無滯囚,居處被服,同於儒者。
  • 47.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視事三年,薨於州,時年六十。高祖甚悼惜之,賻錢三十萬,布三百匹。詔曰:“旌德紀勳,哲王令軌;念終追遠,前典明誥。故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茂,識度淹廣,器宇凝正。爰初草昧,盡誠宣力,綢繆休慼,契闊屯夷。方賴謀猷,永隆朝寄;奄至薨殞,朕用慟於厥心。宜增禮數,式昭盛烈。可贈侍中、太尉,加班劍二十人,鼓吹一部。諡曰忠烈。”
  • 48.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2-06]
  • 49.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茂性寬厚,居官雖無譽,亦為吏民所安。居處方正,在一室衣冠儼然,雖僕妾莫見其惰容。姿表瑰麗,鬚眉如畫。出入朝會,每為眾所瞻望。
  • 50.    《全梁文·卷二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2-06]
  • 51.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1-10]
  • 52.    《全梁文·卷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2-06]
  • 53.    南北史演義: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2-06]
  • 54.    《全梁文·卷四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2-06]
  • 55.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時天下無事,高祖方信仗文雅,茂心頗怏怏,侍宴醉後,每見言色,高祖常宥而不之責也。
  • 56.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初,茂以元勳,高祖賜以鐘磬之樂。茂在江州,夢鐘磬在格,無故自墮,心惡之。及覺,命奏樂。既成列,鐘磬在格,果無故編皆絕,墮地。茂謂長史江詮曰:“此樂,天子所以惠勞臣也。樂既極矣,能無憂乎!”俄而病,少日卒。
  • 57.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時東昏妃潘玉兒有國色,武帝將留之,以問茂。茂曰:“亡齊者此物,留之恐貽外議。”帝乃出之。軍主田安啓求為婦,玉兒泣曰:“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死而後已,義不受辱。”及見縊,潔美如生。輿出,尉吏俱行非禮。乃以餘妃賜茂,亦潘之亞也。
  • 58.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紀一》:梁公納東昏餘妃,頗妨政事,範雲以為言,梁公未之從。雲與侍中、領軍將軍王茂同入見,雲曰:“昔沛公入關,婦女無所幸,此范增所以畏其志大也。今明公始定建康,海內想望風聲,奈何襲亂亡之跡,以女德為累乎!”王茂起拜曰:“範雲言是也。公必以天下為念,無宜留此。”梁公默然。雲即請以餘氏賚王茂,梁公賢其意而許之。明日,賜雲、茂錢各百萬。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