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茂躍

鎖定
王茂躍,男,安徽蕪湖人,1965年生。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秘書寫作、文書學。在省級以上檔案和秘書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中文名
王茂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5年11月
畢業院校
安徽大學
出生地
安徽蕪湖縣
職    務
秘書教研室主任

王茂躍人物簡介

王茂躍(1965.11-)男,漢族,安徽蕪湖縣人。1987年7月安徽大學歷史系檔案學專業本科畢業,從事多年檔案管理工作。2003年12月獲得研究館員任職資格。現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專職教師、秘書教研室主任,安徽省檔案系列副研究館員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在省級以上檔案和秘書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王茂躍研究方向

秘書寫作、文書學、檔案學基礎理論

王茂躍講授課程

秘書寫作、文書學、檔案管理學、現代社交禮儀

王茂躍成果

1.《宜用移交術語取代歸檔術語》,《四川檔案》1994年第3期。
2.《文書起源及其啓示》,《雲南檔案》1994年第4期。
3.《對文件生命週期理論的評價不宜過高》,《檔案學研究》1996年第2期。
4.《文書工作與檔案工作關係新探》,《山西檔案》1996年第2期。
5.《試論文件與檔案關係認識誤區》,《山西檔案》1996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檔案學》1997年第1期全文轉載)
6.《綜合檔案館與城建檔案館有關檔案接收之爭的一些思考》,《城建檔案》1996年第2期。
7.《綜合檔案館與城建檔案館有關檔案接收之爭的再思考》,《城建檔案》1996年第3期。
8.《機關單位立卷形式淺談》,《北京檔案》1997年第1期。
9.《編纂學名稱辨正》,《山西檔案》1997年第2期。(署名“毛越” )
10.《試論檔案事業主體論的認識誤區》,《檔案與建設》1997年第11期。
11.《文件可以作為檔案的屬概念——與劉智勇同志商榷》,《檔案學研究》1997年第1期。
12.《文件生命週期理論不宜中國化》,《山西檔案》1997年第6期。
13.《規範城建檔案工作的重要文件——對〈城市建設檔案歸屬與流向暫行辦法〉的一些認識》,《中國檔案》1997年第12期。
14.《企業檔案館並非國家檔案館──兼與馬素萍同志商榷》,《浙江檔案》1997年第2期。
15.《從檔案館的性質與特點看企業檔案館──再與馬素萍同志商榷》,《浙江檔案》1997年第11期。
16.《完善全宗理論有建立文件全宗概念的必要嗎? 》,《安徽師大學報》199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檔案學》1997年第3期全文轉載)
17.《應當正確認識城建檔案館的行政管理職能》,《城建檔案》1997年第1期。
18.《不宜將城建檔案館認定為部門檔案館》,《城建檔案》1997年第4期。
19.《檔案本質屬性研究簡評》,《北京檔案》1998年第期12。
20.《歐美檔案概念:借鑑還是照搬?——學習鄧小平理論有感》,《檔案與建設》1998年第7期。
21.《檔案室立卷是錯誤做法嗎?》,《檔案》199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檔案學》1998年第6期全文轉載)
22.《試論我國現代檔案學的理論支柱》,《檔案學研究》1998年第4期。
23.《試論我國檔案觀的特色——兼評幾種檔案觀》,《四川檔案》1998年第2期。
24.《關於口述檔案概念的困惑》,《山西檔案》1998年第6期。
25.《檔案概念不宜歐美化》,《中國檔案》1998年第2期。
26.《應當正確認識文件中心》,《中國檔案》1998年第12期。
27.《再論文件生命週期理論不宜中國化》,《浙江檔案》1998年第7期。
28.《檔案事業主體與重點芻議》,《浙江檔案》1998年第9期。
29.《文件生命週期理論為何不適用中國——兼答何嘉蓀先生》,《山西檔案》1999年第1期。
30.《從文件與檔案概念及其關係看文件生命週期理論》,《檔案管理》1999年第5期。
31.《檔案客觀形成論與有意識形成論辨析》,《檔案》1999年第2期。
32.《關於城建檔案概念的思考 》,《工程建設與檔案》1999年第2期。
33.《關於歸檔術語的理性思考》,《浙江檔案》1999年第4期。
34,《口述檔案是檔案嗎》,《檔案管理》2000年第5期。
35.《也論文書處理部門立卷的理論依據——與傅樣同志商榷》,《檔案》2000年第2期。
36.《口述檔案概念異議——從一份口述記錄説起》,《檔案》2000年第6期。
37.《也談檔案實體是什麼——兼析文件與檔案關係》,《中國檔案》2000年第10期。
38.《關於歸檔術語的再思考——與王恩漢同志探討》,《浙江檔案》2000年第11期。
39.《文件與檔案有本質區別嗎?》,《北京檔案》2001年第5期。
40.《應當肯定檔案室立卷》,《檔案管理》2001年第2期。
41.《文書立卷還是檔案立卷? 》,《檔案》2001年第2期。
42.《關於我國建立文件中心的一些思考》,《檔案》2001年第3期。
43.《文件轉化為檔案條件的若干觀點芻議》,《浙江檔案》2001年第3期。
44.《檔案自然形成規律並非文件生命週期理論》,《浙江檔案》2001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檔案學》2001年第6期全文轉載)
45.《存檔不是檔案專業術語嗎?》,《檔案》2002年第3期。
46.《文件定稿需要加蓋印章嗎 》,《檔案》2002年第5期。
47.《文件與檔案關係芻議》,《浙江檔案》2002年第1期。
48.《上級普發性文件是資料嗎?》,《浙江檔案》2002年第11期。
49.《應當正確認識高校檔案館的性質》,《檔案》2003年第2期。
50.《關於國家檔案全宗概念的一些思考》,《中國檔案》2003年第1期。
51.《關於國家檔案全宗概念的再思考》,《浙江檔案》2003年第4期。
52.《關於立卷改革影響的一些思考》,《浙江檔案》2003年第9期。
53.《開放現行文件理論依據的若干觀點簡評》,《北京檔案》2004年第3期。
54.《試論現行文件開放的主體》,《山西檔案》2004年第1期。
55.《文件管理中心能替代現行文件閲覽中心嗎——兼與吳雁平同志商榷》,《檔案管理》2004年第2期。
56.《文件生命週期理論已經中國化了嗎?》,《浙江檔案》2004年第5期。
57.《檔案館建立現行文件服務機構的若干認識》,《北京檔案》2004年第8期。
58.《論現行文件開放模式》,《浙江檔案》2004年第11期。
59.《也談文件中心的中國化——兼與黃項飛同志商榷》,《檔案與建設》2004年第12期。
60.《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性質的探討》,《檔案管理》2005年第6期。
61.《歷史再現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嗎》,《北京檔案》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檔案學》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62.《文件底稿需要用印嗎?——兼與陳和靜同志商榷》,《山西檔案》2006年第2期。
63.《關於政府議案的兩個問題》,《秘書之友》2006年第5期。
64.《存檔與歸檔術語芻議》,《檔案管理》2006年第5期。
65.《對公文標題中兩個介詞連用的思考》,《秘書之友》2006年第9期。
66.《對會議紀要幾個問題的探討》,《秘書》2006年第12期。
67.《公文結束語要不要使用標點符號》,《秘書之友》2007年第3期。
68. 《對〈論檔案形成在前〉一文的幾點異議》,《檔案管理》200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檔案學》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69.《古人是怎樣做檔案工作的?》,《秘書工作》2007年第10期。
70.《關於大文件概念的一些思考》,《檔案管理》2007年第6期。
71.《“收文”不是檔案論質疑》,《檔案管理》2008年第3期。
72.《歸檔不宜只歸發文》,《檔案管理》2008年第6期。
73.《關於大文件概念的再思考》,《檔案管理》2009年第1期。
74.《再論歸檔不宜只歸發文》,《檔案管理》2009年第2期。
75.《文件機構,還是檔案機構——文件中心思考之一》,《檔案管理》2010年第2期。
76.《“歸檔”理論內涵和意義的對話》,《檔案管理》2010年第3期。
77.《過渡性機構,還是中間性機構——文件中心思考之二》,《檔案管理》2010年第6期。
78.《文件中心與機關檔案室的性質基本相同嗎——文件中心思考之三》,《檔案管理》2011年第1期。
79.《中國特色文件中心的認識誤區——文件中心思考之四》,《檔案管理》2011年第2期。
80.《商務宴請內有乾坤》,《徽商》2011年第3期。
81.《也談批轉、轉發、印發性通知標題中的“關於” 》,《檔案管理》2012年第6期。 [1] 

王茂躍出版論著

《現代社交禮儀》,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版。 [1] 

王茂躍科研項目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省級精品課程各一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