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英學

鎖定
王英學:男,1972年9月出生,工學博士,博士後經歷,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工程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主要研究方向:隧道施工力學、高速列車-隧道空氣動力學。 主持和主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獲鐵路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鐵道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及其他省部級獎2項。出版專著1部,參編國家教材3部。在國內外核心雜誌及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被EI收錄10餘篇。獲發明專利4項。 [1] 
中文名
王英學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2年9月
畢業院校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出生地
吉林省東遼縣
性    別
學    位
博士後
職    稱
教授

王英學學習經歷

1989,8—1993,7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獲得學士學位
1993,8—1996,7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1996,9—1999,11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
2000.6-2003,6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學院 ,做博士後。

王英學科研教學

1.《收斂計的自由變形對量測數據的影響》,王英學,陳禮偉,鐵道建築技術,1999,4。
2.《節理巖體的塊體出現概率及其連通率分析》,王英學 ,伍曉軍,陳禮偉,中國鐵道科學,1999,1。
3.《考慮節理尺寸的隨機塊體出現概率及連通率分析》,王英學 ,王建宇,第五屆全國青年岩石力學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廣州,1999。
4.《考慮巖體的塊體尺寸特徵分析及其可靠度評價析》,王英學 ,高波,《岩土力學》,Vol 21,第4期,2000。
5.《偏壓滑坡地段圍巖受力特徵測試分析》,王英學 ,高波,周佳媚,《岩土力學》,2002年第6期。
6.《考慮節理尺寸的隨機塊體可靠度及其出現概率分析》,王英學 ,王建宇,《鐵道工程學報》,1999,9,Vol 63, 第3期,,P73~77.。
7 《高速列車進出隧道空氣動力學研究的新進展》,王英學 ,高波,駱建軍,
中國鐵道科學,2003-2。
8. 《高速列車模型實驗裝置及相似特徵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4-1
9.隧道阻塞比對列車進入隧道產生的氣動效應的影響,實驗流體力學,2006-4
10.高速列車進入隧道產生的微氣壓波實驗研究,實驗流體力學,2006-1
11.高速列車進出隧道空氣動力學特徵模型實驗分析,流體力學實驗與測量,2004-3
12.緩衝結構對列車突入隧道時的瞬變壓力的影響,鐵道工程學報,2004-1

王英學論文成果

論文或專著名稱
發表刊物
發表時間
《高速鐵路隧道空氣動力效應控制技術》
科學出版社
2012年6月
《高速鐵路隧道設計》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0年10月
《地下鐵道》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年6月
Single opening tunnel hood parameter sensitive research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年06月
斜切式洞門緩衝結構開口率的優化分析
空氣動力學學報,
2012年 02期
隧道中部存在車站時列車會車氣動效應數值分析
空氣動力學學報,
2009年 03期
降低氣動效應綜合措施的實驗研究
實驗流體力學
2009年 01期
隧道中部存在車站時列車會車氣動效應數值分析
空氣動力學學報,
2009年 03期
隧道阻塞比對列車進入隧道產生空氣動效應的影響
實驗流體力學
2006年04期
高速列車進入隧道產生微氣壓波實驗研究
實驗流體力學
2006年01期
高速列車進入隧道空氣動力學模型實驗分析
空氣動力學學報
2004年03期
高速列車進出隧道空氣動力學研究的新進展
中國鐵道科學
2003年02期
緩衝結構對列車突入隧道時的瞬變壓力的影響
鐵道工程學報
2004年 01期
圓形隧道洞身襯砌結構內力地震動力響應分析
路基工程
2010年03期

王英學榮譽獎勵

《活動斷裂去高速公路修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
公路學會科技進步 二等獎(2012)
《高速鐵路隧道關鍵技術研究》
中國鐵路建築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
《軟弱圍巖淺埋大斷面隧道下穿高速鐵路關鍵技術》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
《客運專線隧道空氣動力學效應及設計參數的試驗與研究》
鐵路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
《遂渝鐵路時速200公里單線緩衝結構隧道工程設計》
鐵路總公司優秀設計三等獎(2008)
發明專利:跨活動斷層隧道抗減震構造
2011-9
發明專利:鐵路隧道迴路式減壓洞口的修建方法
2011-11
發明專利:一種高速列車-隧道空氣動力特性動模型試驗系統
2011-11

王英學科研團隊

針對高烈度地震區隧道工程抗減震研究和高速鐵路隧道空氣動力學研究領域,高波教授領導成立了專項研究團隊,包括教授、博士生導師3 名(高波、漆泰嶽、周曉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4名(王英學、周佳媚、申玉生、全曉娟)。本團隊開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 高烈度地震區山嶺隧道抗減震技術
  • 高速鐵路隧道空氣動力學研究
  • 大跨度隧道施工力學特性研究
  • 地下鐵道施工力學研究
  • 地下工程現場監控及隧道地質災害超前預報與施工對策研究
同時,也是由何川教授引領的教育部創新團隊——“大型及複雜交通隧道工程”創新團隊的重要成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