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翔宇

(科廷大學首席教授、歐盟科學院院士(EUAS)、科睿唯安(Clarivate)“高被引科學家”)

鎖定
王翔宇,全球知名學者,歐盟科學院院士(EUAS),科睿唯安(Clarivate)“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22)(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建築與建造三大領域高被引論文數量第一) [17]  [18]  [19]  ,澳大利亞工程研究先鋒人物及主要學術帶頭人,“新基建”領域全球科研領軍人物之一 [16] “工程大腦”框架思想提出者 [10] 2016年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2] 2018年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3] 
現任澳大利亞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首席教授 [1]  ,澳亞BIM聯合研究中心(Australasian Joint Research Centre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聯合主任 [3]  ,曾任澳能集團(Woodside,澳大利亞十大上市公司之一)石油天然氣施工與項目管理首席科學家 [1]  。華東交通大學土木基礎設施智慧建維研究院執行院長 [20] 
王翔宇本科畢業於同濟大學,碩士畢業於華盛頓大學,博士畢業於普渡大學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 [9] 曾獲得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終身成就獎(Marquis Who's Who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8] 
中文名
王翔宇
外文名
Xiangyu Wang
國    籍
澳大利亞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南昌
畢業院校
普渡大學,華盛頓大學,同濟大學
主要成就
2022年 科睿唯安(Clarivate)“高被引科學家”
2019年 國家級人才計劃
2018年 歐盟科學院院士(EU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年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3] 
2016年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2]  展開
主要成就
2022年 科睿唯安(Clarivate)“高被引科學家”
2019年 國家級人才計劃
2018年 歐盟科學院院士(EU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年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3] 
2016年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2] 
2013年 前澳能集團(Woodside,澳大利亞十大上市公司之一)首席科學家
2011年 科廷大學首席教授 收起
職    稱
教授

王翔宇學術研究

王翔宇基本介紹

王翔宇,工程、信息、計算科學方向專家 [2]  ,博士生導師。2000年從同濟大學畢業(一級榮譽畢業生),2002年獲華盛頓大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普渡大學博士學位。其多次承擔並主持澳大利亞國家重大研究課題以及國際重大合作項目。2015年當選科廷大學首席終身教授 [1]  。曾任澳大利亞國家科學委員會“雙料大評委”、澳大利亞國家基金委委員會大評委(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 College of Experts)以及國家學科評估委員會大評委 [7] “全球科技創新論壇GSTIF”理事會創始成員 [6]  。王翔宇教授先後創辦並主持兩屆澳大利亞工業聯盟Echo [4]  和科廷先進技術研究與創新聯盟CATRINA (Curtin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lliance) [5]  ,此工業聯盟旨在通過建立高校與工業界的聯繫,提出創新科技,以提高全球石油天然氣工程生產效率,解決了國家重大需要。

王翔宇研究領域

包括建築信息建模(BIM)、施工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可視化、優化等方向。主要涉及到施工安全、風險分析及培訓、精細的施工/供應鏈、施工效率、施工中的自動化與機器人學、計算機輔助工程與設計、可施工性管理、虛擬以及混合增強現實應用程序架構/設計/工程和建築、計算機輔助協同設計工作、在設計和施工中完全覆蓋的可移動的電腦運算、可持續的設計/綠色建築等方面。

王翔宇科研項目

王翔宇教授多次承擔並主持澳大利亞國家重大研究課題以及國際重大合作項目,先後承擔世界範圍內多個國家的六十餘個科研項目,獲得科研經費一千餘萬澳幣(2015年止)。王翔宇教授及團隊獲得7個澳大利亞國家基金委(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項目 [31] 1個澳大利亞ARC國家工程中心項目(ARC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raining Centres) [30]  ,1個澳大利亞合作研究中心(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CRC)項目 [11]  ,1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USA NationalScience Foundation, NSF) [12]  項目,1個澳韓科技部政府間合作項目,1個韓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此外,王翔宇教授也與世界500強殼牌公司(Shell)、澳能集團(Woodside)、力拓集團(Rio)、必和必拓集團(BHP)、華為、中交集團、三星重工、韓國浦項鋼鐵等企業開展橫向技術服務近百項。 [32]  通過自身對於BIM,工程管理以及信息化可視化的理解和認識,提出了更為廣義上的工程創新研究理念,即“工程大腦”框架體系 [10]  。“海納百川”就是這個理念的最好詮釋。

王翔宇學術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發表科研著作三百餘篇(中科院一區文章近100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近80篇),其中Web of Science ESI top 1% 高被引文章當前21篇 [15]  ,歷年累計近30篇,熱點文章9篇 [14]  ,Web of Science corecollection被引用次數超過11000次,H-index超過60 [13]  [28] 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3) [9]  [29]  。王翔宇教授還擔任包括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ASC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以及ASCE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在內的五十餘個SCI雜誌及著作的編委及審稿人。以王翔宇教授為主任的科研團隊 [3]  包括科研員工三十餘位,其培養博士二十餘名。其本人及其研究成果曾被被國內外媒體多次報道,成為行業典範。

王翔宇承擔項目

代表性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性質及來源
項目名稱
2013.12.29-2016.06.30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LP130100451 [38] 
基於移動計算技術的液化天然氣工廠建設生產力轉移(Transformi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plant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through mobilecomputing technologies)
2015.07.24-2020.04.30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LP140100873 [35] 
提高生產力:基於虛擬設計和施工的腳手架生命週期優化管理(Boosting up Productivity: Optimizing Scaffolding Life Cycle Management with Vir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2016.07.08-2022.05.31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IC150100023 [30] 
ARC預製房屋先進製造培訓中心項目(ARC Training Centre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of Prefabricated Housing)
2017.04.04-2022.12.31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DP170104612 [37] 
非現場施工中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多主體系統研究(A multi-agent system for stakeholder management in off-site construction)
2017.05.26-2022.12.31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LP160100528 [36] 
基於先進傳感與智能建模的橋樑性能評估決策(Bridg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rough advanced sensing and modelling)
2017.06.30-2020.06.30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DP170104613 [39] 
基於語義信息建模的自動化施工監測(Automatic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through semantic information modelling)
2019.12.07-2022.12.06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LP180100222 [33] 
面向數字智能時代的資產效能最大化決策(Asset Intelligence: Maximising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for Digital Era)
2021.08.24-2024.12.31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委ARC項目LE210100019 [34] 
用於結構裝配和施工自動化的協同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ics for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construction automation)

王翔宇科研平台建設

科研平台建設
時間
平台及職位 [24] 
2012
澳亞BIM聯合研究中心(Australasian Joint Research Centre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主任及創始人
2012-2021
預製房屋先進製造澳大利亞國家科學基金委培訓中心,子平台負責人
2014
澳中下一代城市研究中心(與重慶大學聯合),聯合主任
2015
澳中重大複雜工程管理創新合作聯盟(六校聯合),澳方主席
2015-2016
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澳韓聯合基金論壇,澳方主席
2018
科廷先進技術研究與創新聯盟CATRINA (Curtin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lliance),創始人及主席
2022
江西省土木基礎設施智慧建維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王翔宇工作經歷

2023年,江西省土木基礎設施智慧建維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4] 
2023年1月,華東交通大學土木基礎設施智慧建維研究院,執行院長 [20] 
2015年-2018年,澳大利亞國家基金委專家委員會委員大評委(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 College of Experts)
2013年-2017年,澳能集團(Woodside,澳大利亞十大上市公司之一)首席科學家 [1] 
2012年至今(2023),澳亞BIM研究中心主任(Australasian Research Centre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27]  )。 [3] 
2011年至今(2023),教授(Professor),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設計與建築環境學院(School of Design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2010年-2011年,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2006年-2010年,講師(Lecturer),澳大利亞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Australia)。

王翔宇社會兼職

社會兼職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n Construction (IAARC)主任委員會成員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ISCCBE)主任委員會成員
澳大利亞國家基金委委員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專家評審員 [2]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外專家評審員(US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國外專家評審員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ward, 2013 Woodside Awards 專家委員
Discovery Grant Proposal,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NSERC), Canada國外專家評審員
歐盟研究委員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 專家評審員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家評審員
Asian Group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GCEI)Board of Directors 主任委員 [24] 
National Academic Network, Australian National 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 Chair 主席 [24] 
西澳大利亞華人工程師協會 榮譽會長 [26] 
江西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會 理事 [25] 

王翔宇獲獎情況

代表性榮譽
時間
榮譽 [21] 
2009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 Award:Taiwan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NSC), Taiwan, September
2010
International Scholar Visiting Research Fellowship: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Interior Design, Kyung Hee University, Korea
2012
Runner-Up Award of 2012 Curtin Commercial Innovation Awards:“Improving Productivity in LNG”
2013
Prize for Highest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 Points for Publications,Faculty of Humanities
2018
歐盟科學院院士(EUAS)
2019
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終身成就獎(Marquis Who's Who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8] 
2022
科睿唯安(Clarivate)“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22)

王翔宇人物經歷

王翔宇求學經歷

2000年,王翔宇取得同濟大學交通土建專業學士學位,隨後赴美留學,攻讀施工工程與管理專業,他認為,管理科學的真實價值仍有待挖掘。此後,王翔宇創將計算機技術與土木工程知識相結合,選擇了跨學科融合的博士課題,這形成了他早期的學科跨界與產學研的意識。2005年,王翔宇獲得普渡大學博士學位。
赴美留學過程中,王翔宇還輔修了工業、計算機、電氣工程等專業,以開闊學科視野和全面發展,同時,他熱愛運動(如滑雪,籃球和游泳)。

王翔宇事業發展

2006年-2010年,王翔宇在悉尼大學建築城規學院任教4年,此間,王翔宇不斷學習工程計算和建築設計的教學模式、思維方法,拓展學科視野。
2011年,王翔宇到科廷大學施工工程管理系任教,並與澳能集團(Woodside)展開了深入合作,2013年至2017年間,他擔任澳能集團的首席科學家 [1]  。澳能集團是澳大利亞最大能源公司之一,王翔宇憑藉他多年來工程、管理、計算機等多學科的知識背景,將BIM、工業物聯網等技術率先引入了石油天然氣的項目,針對石油天然氣行業設計了智能化路線圖並做出了11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程示範案例。

王翔宇學生培養

王翔宇重視學生培養,基礎研究和產學研相結合。同時,他鼓勵學生時刻關注國內外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發表高質量文章。王翔宇重視學生羣體多元化,如土木工程系、數學系、管理系、社科系等,形成學生團體內部的跨學科交叉融合。
1. 出站博士後 [21] 
出站博士後
2007
Ning Gu
基於BIM的協同參數化設計及數字建築的優化
現南澳大學正教授
2014
MiJeong Kim
健康智能家居服務,結合基於MAR的能源消耗感知系統
慶熙大學助理教授 (現漢陽大學正教授)
2008
JerryTsai
虛擬環境中不同尺度的協同設計研究
元智大學(現Senior Consultant,Pleasantview Pty. Ltd.)
2009
Iman Zadeh
開發和實施虛擬現實環境中設計性能的情感測量
現甲骨文集團資深科學家
2012
JingyangZhou (周靜陽)
BIM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應用
科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2015
LeiHou (侯磊)
基於移動計算的能源化工廠施工智能化管理研究
格雷福斯大學講師 (現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高級講師)
2016
Hung Lin Chi (紀宏霖)
施工現場智能吊裝與機器人技術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現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
2015
ChangzhiWu (吳昌質)
基於虛擬設計與施工的腳手架全生命週期優化研究
科廷大學高級講師,BIM中心副主任(現廣州大學教授)
2013
JianjunLiu (劉建軍)
一種新型的差分搜索算法及其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
2016
XinLiu (劉鑫)
施工現場三維熱環境模擬與預警
華為集團
2016
YunyanJia (賈雲豔)
施工安全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
香港大學
2016
Heap-YihChong(張協儀)
工業化建造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研究
科廷大學高級講師 (現科廷大學副教授)
2014
FengleiLi
運營維護階段設備性能精準預測研究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
2014
Xuedong Zhang (張雪東)
基於BIM的施工場地動態佈局優化研究
安徽財經大學教授
2014
Sung-KonMoon
基於RFID的施工供應鏈追蹤與管理
斯威本大學講師 (現韓國Ajou University副教授)
2014
Reza Parand
FLNG的汞處理管理
ACOR諮詢公司高級工程師
2014
YufeiSun (孫雨菲)
在概率風險度量下的多時期投資組合優化
力拓礦業公司數據分析師
2015
Chao Mao (毛超)
中國建築工業化的關鍵驅動因素和路徑研究
重慶大學教授
2015
RobertLopez
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項目中施工臨時設施的供應鏈管理
科廷大學講師
2015
WenYi (伊文)
高温和潮濕環境下現場工人實時預警研究
新西蘭馬塞大學講師 (現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2016
PeterNi
基於先進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的橋樑結構性能評估與預測
北京工業大學
2017
Xin hu(胡鑫)
基於多代理系統的工業化建造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研究
迪肯大學講師
2018
AhmedHammad
建築能耗模擬與設計優化
新南威爾士大學高級講師
2018
WenchiShou (壽文池)
能源石化工廠精益停產維護管理研究
西悉尼大學講師 (現高級講師)
2018
JunWang (汪軍)
施工現場自動化三維重建與BIM模型語義增強
迪肯大學講師 (現西悉尼大學高級講師)
2018
Ki-YeobKang
對海上平台上誘導的氣體爆炸進行統計和概率風險評估
Genesis海底管道工程師
2018
JunxiangZhu (朱儁翔)
BIM與GIS的集成管理研究
科廷大學博士後 (現科廷大學講師)
2023
JunboSun (孫浚博)
3D 打印固廢資源化, 多功能混凝土智能設計
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智慧建造中心副主任
2. 畢業博士研究生 [21] 
畢業博士研究生
畢業年份
姓名
論文題目
畢業去向
2013
Lei Hou (侯磊)
基於增強現實的構件組裝優化研究
格里菲斯大學講師(現墨爾本皇家理工高級講師)
2017
JianChai (柴建)
石油天然氣工廠自動化三維重建
澳大利亞大疆公司測繪工程師
2018
JunWang(汪軍)
基於BIM的施工現場全約束管理與優化
迪肯大學講師 (現西悉尼大學高級講師)
2018
WenchiShou (壽文池)
基於精益管理和價值流程圖的停廠大修診斷與優化
西悉尼大學講師 (現西悉尼大學高級講師)
2018
Yongze Song (宋永澤)
基於地理模型的重型卡車交通環境影響評價與多維度決策
科廷大學博士後 (現科廷大學高級講師)
2018
TaoZhou (周濤)
基於元啓發式的建築供應鏈建模和優化
迪肯大學博士後 (現IISRI研究員)
2019
Behrouz Beheshti
基於人工智能和工廠信息模型的生產流程管理與風險預警
首席數據科學家 (微軟-埃森哲聯合公司Avanade)
2019
SeongMok Paik
考慮道路使用者成本的道路維修決策管理
都柏林大學學院助理教授
2019
Ki-YeobKang
海上平台誘導氣體爆炸統計和概率風險評估
科廷大學博士後 (現Genesis海底管道工程師)
2019
Junxiang Zhu (祝俊翔)
基於語義和幾何轉換方法在數據層面整合BIM和GIS系統
科廷大學博士後 (現科廷大學講師)
2019
Cen-YingLee
基於集成信任的功能承包:BIM支持的石油和天然氣EPC項目交付的補充合同方法
英國雷丁大馬來西亞校區學講師 (現邦迪大學助理教授)
2020
StuartPotter
通過智能降低幾何複雜性來減少計算流體動力學仿真成本
科廷大學博士後
2020
Yi Tan(譚毅)
與香港科技大學聯培:基於BIM的海上油氣平台的安全運營和退役研究
深圳大學助理教授
2020
DoYep Lee
與韓國中央大學聯培:基於本體和BIM的建築缺陷信息的關聯和共享研究
韓國中央大學
2021
Yuan-hao Tsai (蔡沅浩)
與台灣大學聯培:基於BIM的先進工作包理論的大型複雜項目施工信息流管理
Creative Sensor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
2021
WenzhengYing (應文崢)
基於深度學習的腳手架安裝過程自動識別與效率評估
中信泰富工程師 (現U Group數據分析工程師)
2021
Peng Wang (王鵬)
基於虛擬現實和精益思想的腳手架安裝培訓研究
中國西南大學副教授
2021
吳承科
基於高級約束管理的橋樑維護改進的語義信息管理方法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後
2021
MonaArabshahi
建築行業傳感器使用規範與治理研究
Talis諮詢公司土木工程師
2022
徐淑媛
基於BIM和IFC的橋樑缺陷信息表示和分析方法
浙江理工大學講師

王翔宇人物評價

王翔宇教授作為科廷大學首席教授和澳能集團(Woodside)首席科學家,所提出的Project Echo將BIM、增強現實和射頻識別技術集成到一個自動化系統中,以提高項目每個階段的效率,可以幫助減少潛在的成本和進度超支,尤其針對大型項目。(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評) [40] 
王翔宇教授提出的Project Echo系統可以提高項目每個階段的效率,幫助減少了液化天然氣建設項目的潛在成本和進度超支問題。(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評) [41] 

王翔宇科研成果

高被引論文:
[1] Zhang, G., Chen, C., Li, K., Xiao, F., Sun,J., Wang, Y., & Wang, X. (2022). Multi-objective optimisation design forGFRP tendon reinforced cemented soil.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Materials, 320, 126297.
[2] Sun, J., Wang, Y., Liu, S., Dehghani, A.,Xiang, X., Wei, J., & Wang, X. (2021). Mechanical, chemical andhydrothermal activation for waste glass reinforced cement. 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Materials, 301, 124361.
[3] Sun, J., Aslani, F., Wei, J., & Wang, X. (2021). Electromagneticabsorption of copper fiber-oriented composite using 3D printing. 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Materials, 300, 124026.
[4] Bie, Y., Ji, J., Wang, X., & Qu, X.(2021).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 bus scheduling considering stochasticvolatilities in trip travel tim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36(12),1530-1548.
[5] Sun, J., Lin, S., Zhang, G., Sun, Y., Zhang, J., Chen,C., ... & Wang, X. (2021). The effect of graphite and slag on electrical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ementitiouscomposit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81,122606.
[6] Hou, L., Wu, S., Zhang, G., Tan, Y., & Wang, X.(2020). Literature review of digital twins applications in constructionworkforce safety. Applied Sciences, 11(1), 339.
[7] Wu, C., Wu, P., Wang, J., Jiang, R., Chen, M., &Wang, X. (2021). Ontological knowledge base for concrete bridge rehabilitationproject management.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21,103428.
[8] Wu, C., Wu, P., Wang, J., Jiang, R., Chen, M., &Wang, X. (2021). Critical review of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in bridge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18(1),47-70.
[9] Xu, S., Wang, J., Shou, W., Ngo, T., Sadick, A. M., &Wang, X. (2021).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in construction: a criticalreview. Archive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8(5),3383-3397.
[10] Zhu, J., Wu, P., Chen, M., Kim, M. J., Wang, X., &Fang, T. (2020). Automatically processing IFC clipping representation for BIMand GIS integration at the process level. Applied sciences, 10(6),2009.
[11] Qu, X., Yu, Y., Zhou, M., Lin, C. T., & Wang, X.(2020). Jointly dampening traffic oscillations and improving energy consumptionwith electric,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approach. Applied Energy, 257, 114030.
[12] Wu, C., Wang, X., Chen, M., & Kim, M. J. (2019).Differential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based RFID positioning for constructionequipment tracking.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42,100960.
[13] Zhu, J., Wang, X., Chen, M., Wu, P., & Kim, M. J.(2019). Integration of BIM and GIS: IFC geometry transformation to shapefileusing enhanced open-source approach.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06,102859.
[14] Hu, X., Chong, H. Y., & Wang, X. (2019).Sustainability perceptions of off-site manufacturing stakeholders inAustrali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27, 346-354.
[15] Zhu, J., Wang, X., Wang, P., Wu, Z., & Kim, M. J.(2019). Integration of BIM and GIS: Geometry from IFC to shapefile usingopen-source technology.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02,105-119.
[16] Wang, L., Yuan, J., Wu, C., & Wang, X. (2019).Practical algorithm for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about microbialfermentation in batch culture. Optimization Letters, 13(3),527-541.
[17] Li, X., Yi, W., Chi, H. L., Wang, X., & Chan, A. P.(2018). A critical review of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VR/AR) applicationsin construction safety.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86,150-162.
[18] Zhu, J., Shi, Q., Wu, P., Sheng, Z., & Wang, X.(2018). Complexity analysis of prefabrication contractors’ dynamic pricecompetition in mega projects with different competition strategies. Complexity, 2018.
[19] Chong, H. Y., Lee, C. Y., & Wang, X. (2017). A mixedreview of the adop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for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42,4114-4126.
[20] Wu, P., Wang, J., & Wang, X. (2016). A criticalreview of the use of 3-D prin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utomationin Construction, 68, 21-31.
[21] Liu, J., Wu, C., Wu, G., & Wang, X. (2015). A noveldifferential search algorithm and applications for structure design. Applied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68, 246-26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