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立祥

(原安鄉縣政府顧問)

鎖定
王立祥(1929.11—1986.10.16),出生於河北省故城縣。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安鄉縣副縣長、縣政協主席、縣政府顧問等職。1986年10月16日,遭車禍殉職。 [1] 
中文名
王立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9年11月
逝世日期
1986年10月16日
出生地
河北省故城縣

王立祥人物生平

王立祥,1929年11月生於河北省故城縣一農民家庭。其父姓陳,幼年自山東德州老家逃荒到故城,為王家收養當牧童,改為王姓。少年投身革命,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2月參加冀南支隊第二隊第三中隊隨軍南下,8月在安鄉縣人民政府税務局工作。 [1] 
1951年9月後,在常德專員公署、常德市人民政府任職。1957年5月調回安鄉,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安鄉縣支行副行長、服務局局長、縣社銷合作社主任、縣委工交部副部長,1964年10月任副縣長,1985年1月任縣政協主席,1986年3月任縣政府顧問。 [1] 
1986年10月16日,遭車禍殉職。 [1] 

王立祥人物貢獻

王立祥長期從事財貿工作,不僅經常教育幹部“要帶頭廉潔奉公,不可謀取私利,不可亂花人民一分錢“,而且身體力行,30多年如一日。1964—1967年間,安鄉開展電力排灌建設殲滅戰,支援農業“跨綱要”。他與縣委、縣政府負責人一道千方百計籌集資金,保障供應,為發展生產力奠定了基礎。“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誣為“走資派”,遭受揪鬥,強逼“認罪”,但他凜然不屈:“我是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不坑人害人,有什麼罪?”1972年2月後,任縣革委會生產指揮組副組長、農村辦公室副主任、財貿辦公室主任、縣革委會副主任,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境,他以大局為重,捐棄個人恩怨,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時期,殫精竭慮,動員羣眾,集中財力,投入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和工業基本建設。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後,他為改革經濟體制、促進商品生產、增加財政收入,傾注了全部心血,被譽為“安鄉的好後勤”。 [1] 
他襟懷坦白,公正無私,平易近人。任縣政協主席時,與民主人士肝膽相照,共議縣政。他嚴於律己,南下之後,託妹妹照料父母,僅因公順便省親一次。1975年母親病故,他悲痛之極,但考慮縣政艱鉅,僅遣子奔喪。後老父謝世,也只囑胞妹安葬。他常説:“正人先正已。”幾十年中,他不沾公家一點便宜,不收私人一份禮,甚至胃潰瘍發作也捨不得照片檢查,女兒為他買回的藥物全部自己付款。他刻苦自己,而在人民財物受到危害的時候,則奮不顧身的搶救。1950年縣税務局鄰居失火,1964年縣人委會失火,他都趕到火場撲救。1974年棉麻倉庫發生火災,他聞訊跑到現場,組織幹部羣眾衝進火海,奮力搶救,被濃煙焰炙得皮焦聲啞,也不下“火線”。 [1] 
參考資料
  • 1.    安鄉縣誌編纂委員會編,安鄉縣誌,新華出版社,1994.10,第642-6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