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照華

鎖定
王照華(1921年8月—2009年12月7日),原名王廷向,字朝華, [7]  山東泰安人。1938年2月參加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衞團,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先後任山東青年聯合會宣傳部部長、華東野戰軍支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等。1954年後任共青團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等。1975年後任七機部第五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1979年後任中組部秘書長、副部長,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主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等。
王照華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四、五、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5] 
(概述圖來源) [5] 
中文名
王照華
別    名
原名王廷向,字朝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泰安
出生日期
1921年8月
逝世日期
2009年12月7日

王照華人物生平

1935年,到泰安萃英中學讀書。
1938年2月,投筆從戎,參加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衞團,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到八路軍東進支隊任青年大隊隊長,曾參加過著名的陸房戰鬥,後隨東進支隊轉戰於沂蒙山區。
1938年後,歷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青年部幹事,中共沂水縣委青年部部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青年幹部學校科長,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宣傳部部長,華東野戰軍支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等。
1948年,參加了濟南戰役。歷任山東各界救國聯合會聯合劇團團長、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宣傳部長等職。1949年,曾在天津市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辦公廳副主任,共青團北京市委第二書記。1950年,調任北京團市委書記。
1954年後任共青團北京市委第一書記。1957年,調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1960年後,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等。1967年,被下放到河南省“五七”幹校勞動。1974年,到中央七機部工作。
1975年後任中共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五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研究院革命委員會主任、中共黨委書記兼院長。
1979年後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副部長,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主任(1986年),中國老年基金會會長,中國老年報社社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執行主任(1990年),《中華英才》雜誌社社長等。 [4] 
王照華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五、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王照華人物逝世

2009年12月7日,王照華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

王照華人物事蹟

胸懷救國救民大志奔赴抗日戰場
王照華同志是山東肥城市安莊鎮窪裏村人,出生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那一年。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打破了中華大地的寧靜,也激起了他的一腔熱血。1938年農曆正月初二,年僅17歲的王照華投筆從戎,參加了山東泰西人民抗敵自衞團。3個月後,組織上將他送到了山東軍政幹部學校去學習培訓。在這裏,他的思想政治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漸漸懂得了自己雖然沒有去扛槍殺敵,但做其他工作也同樣是為了革命事業。他在這座革命的熔爐裏茁壯成長。 王照華,肥城市安莊鎮窪裏村人。“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打破了中華大地的寧靜,也激起了青年王照華的一腔熱血。
在軍政幹部學校學習結束後,照華同志擔任過中共山東分局青年部幹事、沂水縣委青年部長、濱海區青聯主任、山東省青聯宣傳部長等職務。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他在沂蒙山區整整戰鬥生活了10年。濟南解放後,王照華奉調到中央青委工作。
在團中央和中央組織部的崗位上留下閃光的足跡
上個世紀50年代初,王照華當選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並任團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辦公室副主任。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他又先後擔任過共青團北京市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1960年至1966年,擔任了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團中央是最先受到衝擊的單位之一。在林彪、江青等人的唆使、煽動下,團中央負責人“三胡二王”受到殘酷的批鬥。所謂“三胡”就是胡耀邦、胡克實和胡啓立,“二王”就是王偉和王照華。
王照華同志前前後後做共青團工作將近40年。他作為廣大團員和青年真誠的朋友,以自己充沛的激情、卓越的組織能力和正直無私的人品節操,感染引導着廣大青年,為團結、教育、培養新中國一代青年傾注了滿腔心血。這期間,他倡導青年要苦幹加巧幹,從工人中培養出了一大批黨和國家的棟樑之材。在首都的建築業中,他積極支持並舉起了“青年突擊隊”的大旗,在向建國10週年獻禮的十大建築中衝鋒陷陣,“青年突擊隊”成為北京城建系統的“黃埔軍校”。
張百發第一次見到鄧小平,就是王照華同志給介紹的。那還是1958年,青年突擊隊長張百發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當時擔任團市委書記的王照華將他介紹給了鄧小平同志,他對鄧小平説:“這個小夥子叫張百發,是個多面手。”張百發向小平同志彙報説:“我們有個口號,叫做‘身為鋼筋工,各行都精通,學成多面手,幹活不窩工’。”鄧小平聽後高興地鼓勵道:“好、好,這是6億人民的方向。”
王照華同志原名王廷向,字朝華,參加革命後為了工作需要,叫着順口,將朝華改為了照華。為了這個名字,還曾經引出了他和毛主席的一段佳話。20世紀60年代初,毛主席接見亞非拉青年代表團,王照華與熊向暉、劉寧一向毛主席彙報工作,劉寧一指着王照華作介紹,毛主席風趣地説:“王照華,光照中華,好!”主席見引起周圍人羣笑聲又繼續説:“你不能光照中華,還要照到外國啊!”王照華果真把“光”照到了外國,在團中央分管國際工作,多次參加世界青年的會議。
粉碎“四人幫”之後,黨中央決定恢復共青團中央。王照華同志把新一屆團中央領導班子“扶上馬”之後,戀戀不捨地告別了他為之奮鬥了半生的青年工作,調到中央組織部任秘書長,之後又任副部長。當時,正趕上平反冤假錯案,他忠實地執行黨中央的決策,為撥亂反正,落實老幹部政策,為知識分子正名,選拔優秀的年輕幹部,貫徹黨的幹部路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為老齡事業再展宏圖
到過王照華同志辦公室的人,都會看見友人題贈給他的那個條幅,上面寫着“青年時為青年事業嘔心瀝血,老年時為老年事業再展宏圖”。“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這四個“老有”的中國特色的養老之路,便是第一屆全國老齡委創造、由王照華同志廣為傳播的。作為中國老齡事業的“拓荒者”之一,王照華同志見證了中國老齡事業由初創到蓬勃發展的全過程。1986年10月,65歲的王照華同志經中央組織部批准,出任全國老齡委主任。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老齡事業之中。
由於操勞過度,病魔伺機向他襲來。1988年12月,照華同志被確診患了賁門癌,10天后他做了手術。然而,在醫院裏他並沒有閒着,他堅持坐在病牀上聽取各方面的彙報並主持召開了一系列會議。為了解決老齡委的經費和編制等問題,他又拖着病體四處呼籲奔走,與有關方面進行聯繫。
王照華同志到中國老齡委工作後,曾代表中國出訪瑞典、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特別是他登上47屆聯合國討論老齡問題的講壇,報告神州1億多老齡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老齡事業也開創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相結合的養老之路時,與會者報以春雷般的掌聲。王照華任老齡委主任9年,他上任後,對有關老齡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綜合計劃、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為老齡事業竭心盡力。他為老齡委的辦公經費親自找到國務委員兼財政部長王炳乾同志,落實了經費,創辦了《中華老年報》、《中華老年》雜誌、《中華英才》畫報、華齡出版社和老齡科研中心。1989年,他向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彙報工作,江總書記對老齡工作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他緊緊地握住王照華同志的手説:“您肩上的擔子很重,更要注意保重身體。”王照華憑着頑強的毅力和重於泰山的責任感辛勤工作着,使全國的省、地、縣、鄉、村都建立起了老齡委或相應機構,中國的老齡事業終於朝着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邁進。中國老齡事業的大發展和王照華及廣大老齡事業工作者付出的心血緊密相連。
主持中關工委,從“夕陽”又管到了“朝陽”
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面對國際國內異常複雜的政治環境和局面,一大批老同志深感做好下一代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聯名給中央寫信,呼籲切實抓好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培養工作。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經黨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簡稱中關工委),王照華同志又一次被選中來做這個新機構的牽頭人和主持人,出任中關工委常務副主任。2001年,已經80多歲高齡的王照華同志仍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下一代的事業中來,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嘔心瀝血。王照華同志以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感,義無反顧地挑起了這副重擔。
在主持中關工委工作期間,王照華同志經常宣傳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下一代健康成長的高度關心和重視,宣傳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戰略意義。他多次在會上講,老同志在人生旅途的最後一站為社會、為下一代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既培養教育了下一代,也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有利於身心健康,由此開創人生的第二個春天。他以此來鼓勵和號召更多的老同志投入到關心下一代的工作中。
王照華作為中關工委的執行主任,為關心下一代的事業多方聯繫,調查研究,組織協調。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有關部委都成立了關心下一代組織,300多萬老同志參加到這一工作中來,他們已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各地那些失學兒童、貧困學生牽動着照華同志的心。1999年,中關工委領導、幹部積極籌措資金30多萬元,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建立了一所“千秋希望學校”;中關工委資助清華大學特困研究生行動已有6年,共有50多名特困研究生得到資助。每逢佳節,王照華同志還和中關工委的領導到少管所慰問幹警,看望失足青少年。他還曾被司法部聘請為幫教顧問,到監獄去作報告。他總是語重心長地勉勵那些青少年要好好改造,把監獄看成特殊學校,爭取早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1] 

王照華人物作品

王照華:《促進老齡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全國老年文化研討會上的講話》,高佔祥主編:《論老年文化》,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10.
王照華:《建立老年學術理論體系》,郭錫權,趙豔主編:《領導同志論老年工作》,華齡出版社,1992.04.
王照華:《老齡問題與老齡工作》,中國老年學學會編:《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09.
《我們的希望:王照華同志在新老團幹會面大會上的講話》,共青團山東省委研究室:《山東青運史資料》第4輯 山東青運老同志座談會專輯,1984.12.
王照華:《高舉紅旗 拔掉白旗 立志做又紅又專的勞動者:在首都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青年師生紅專躍進廣播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輯:《高舉紅旗做又紅又專的勞動者》,北京出版社,1958.07.
王照華:《加快乾部隊伍“四化”的進程》,魏地春,王均偉主編:《中國改革大紀錄》第3卷,紅旗出版社,1997.09.
王照華:《希望·力量·信心——與黨員同志談黨風》,《黨的生活》叢刊 (1982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04.
王照華:《新時期的幹部教育工作》,《理論教學》1986年第1期.
王照華:《紮紮實實地抓好乾部培訓工作》,《理論月刊》1984年第5期.
王照華:《關於幹部“四化”和幹部制度改革的幾個問題》,勞動人事部幹部教育局編:《勞動、工資、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與探討》,勞動人事出版社,1985.
王照華:《認真抓好各級領導幹部的崗位培訓》,國家經委經濟幹部教育局編:《全國大中型企業領導幹部培訓工作會議文件彙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87.03.
王照華:《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理論部編:《我們的旗幟:共產主義》,廣播出版社,1984.12.
王照華:《山東青年運動的新階段》,臨沂市委《沂蒙頌歌》編委會編著:《沂蒙烽火頌 》3,軍事誼文出版社,2005.07.
王照華:《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山東的青年運動》,共青團山東省委研究室:《山東青運史資料》第1輯,1983.09.
王照華:《在支前工作中建設新青團》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檔案館合編:《山東青年運動檔案史料選編 》第2輯 1938-1949,1984.
王照華:《關於新解放區農村青年工作的初步研究》,共青團中央青運史工作指導委員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央檔案館利用部編:《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十六集 1942-1946,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04.
王照華:《第一期黨訓班情況總結》,中共五蓮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華東局五蓮實驗縣資料選輯》,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07.
王照華:《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座談會閉幕式上的講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編:《捧出愛心獻未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12.
王照華 杜前 魯釗 李子超:《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工作者:懷念楊滌生同志》,王燕謀主編;《新中國建材工業的創業者》編輯委員會編:《新中國建材工業的創業者》,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2.12.
王照華:《懷念楊滌生同志》,共青團山東省委研究室編:《火紅的年華》,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11.
王照華:《關心老齡事業的楷模》,本書編輯組編:《回憶王平》,華文出版社,1999.11.
王照華:《聶帥無限關懷中國老齡事業》,周均倫等編:《聶榮臻同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悼念聶榮臻元帥文集》,八一出版社,1993.04.
王照華:《深切懷念青年時的老領導王眾音同志》,《王眾音同志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王眾音同志紀念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10.
王照華:《他無限關懷團幹部和青少年:胡耀邦的青年工作思想和實踐》,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彙編:《胡耀邦的青少年教育思想》,2005.11.
王照華:《好朋友 好老師 好領導》,劉新章編:《胡耀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06.
曹志 白治民 王照華:《功德昭日月 英名留人間——回憶宋任窮同志在中央組織部工作的歲月》,《黨建研究》2005年第
緬懷克亭同志
一九三八年,相見在沂蒙。
您從陝北來,我在幹校中。
聽您作報告,撥霧見光明。
鼓舞革命志, 激發愛國情。
我到省青聯,您職在魯中。
開會常碰面,相互都熱情。
每次均受益,不愧是長兄。
由於敵分割,奮鬥各西東。
此後少見面,懷念在心中。
一九四八年,調我離山東。
北京曾相會,皆在會議中。
交談雖不多,同志情意濃。
有時回故鄉,總受您歡迎。
交流別後事,深刻識山東。
山東大發展,您老立大功。
惜您過早去,弟實心不寧。
永遠緬懷您,德高又望重。 [2] 
頌山東青年(三首)
日寇入侵甚猖狂,國破家亡民遭殃。
中共號召齊抗日,昏暗之中閃火光。
青年首先來響應,你呼我喚奔山岡。
投筆從戎獻青春,脱下長衫着軍裝。
青聯開過三大會,動員青年上前線。
先組青年救國會,隨後發展青抗先。
披紅戴花送參軍,後方勤務勇承擔。
青年農民是主體,抗日戰爭操勝券。
解放戰爭近四年,青年貢獻更明顯。
百萬青壯參軍隊,千萬民工去支前。
犧牲烈士十二萬,百中七十是青年。
山東青年得鍛鍊,光榮事蹟代代傳。 [3] 
王照華贈詩流螢
君陪千里行,各方多照應。
幫我長知識,敍懷旅途中。
文筆頂壓力,原則不放鬆。
支持新事物,正派又公平。
西至陽光道,處處皆友情。
今日暫分別,日後息相通。 [6] 
參考資料
  • 1.    最美不過夕陽紅——訪全國老齡委原主任王照華  .肥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3-06-05]
  • 2.    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深切懷念高克亭同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10,第457-458頁
  • 3.    曲文軍,李洪彥主編,沂蒙革命詩詞選注,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04,第342頁
  • 4.    桃都人物 王照華  .肥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0-19]
  • 5.    《王照華同志逝世》,《人民日報》2009年12月24日,第4版
  • 6.    牛慶國著,螢光集  流螢作品及其他,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03,第261頁
  • 7.    劉彬:《最美不過夕陽紅——訪全國老齡委原主任王照華》,《中國青運史輯刊》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