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汝岱

(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鎖定
楊汝岱(1926年12月~2018年2月24日),四川仁壽人。1950年1月參加工作,195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原書記。 [1] 
楊汝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農業和經濟建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
2018年2月24日17時28分,楊汝岱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2] 
中文名
楊汝岱
別    名
草鞋書記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仁壽縣
出生日期
1926年12月
逝世日期
2018年2月24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楊汝岱詩詞書法選集》
配    偶
譚小英

楊汝岱人物履歷

1950年——1952年,四川省仁壽縣富家區工作員、青年幹事、組織幹事,縣土改工作隊副組長、組長、隊長。
1952年——1954年,四川省仁壽縣方家區副區長、工委書記、區委副書記。
1954年——1956年,四川省仁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1956年——1970年,四川省仁壽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
1970年——1976年任四川省仁壽縣革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其間:1966年至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
1970年——1976年,四川省仁壽縣革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
1977年——1978年,四川省樂山地委書記、地區革委會副主任。
1978年——1983年,四川省革委會副主任、副省長,四川省委常委、省委書記處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省委常務書記。
1983年——1987年,四川省委書記。
1987年——1993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四川省委書記。
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黨組成員。
1998年——2003年,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2003年——2018年,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楊汝岱人物生平

1926年12月,楊汝岱出生於四川仁壽。楊汝岱青年時代就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50年1月參加工作,1952年0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01月起,先後任四川省仁壽縣富家區工作員、青年幹事、組織幹事,縣土改工作隊副組長、組長、隊長。
1952年05月起,先後任四川省仁壽縣方家區副區長、區委副書記。
1954年11月起,先後任四川省仁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
1970年04月起,先後任四川省仁壽縣革委會副主任、中共仁壽縣委書記。
楊汝岱考察
楊汝岱考察(2張)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和批鬥,楊汝岱仍始終堅持黨的原則,堅持真理,對黨忠誠。針對四川省大部分農村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雙季稻,而當時又要求將稻麥兩熟改為雙季稻加一季旱作的情況,楊汝岱堅持實事求是,敢講真話實話,通過詳實調研和深入實踐,大膽提出並實踐了“三三見九不如二五一十”(三季總產900斤不如兩季總產1000多斤)的糧食生產改革措施,得到省委的採納並推廣,為提高四川糧食生產提供了經驗。楊汝岱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生產,特別是針對仁壽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狀況,帶領全縣幹部羣眾自力更生、戰天鬥地,修建了被譽為“川西第一海、成都後花園”的黑龍灘水庫,水庫蓄水3.6億立方米,為上百萬人提供生活生產用水,結束了當地用水嚴重短缺的歷史,為全縣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也是四川省當時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他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户,深入農業第一線參加勞動、領導生產,直接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在基層經歷了多個工作崗位的紮實歷練,積累了豐富的羣眾工作經驗,培養了與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被人民羣眾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
1977年3月,楊汝岱同志任四川省樂山地委書記、樂山地區革委會副主任。同年12月起,先後任四川省革委會副主任、四川省副省長,四川省委常委、省委書記處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省委常務書記。楊汝岱主管農業農村工作,參與領導了四川農村改革,在全省大力推行“放寬政策,讓農民休養生息”的方針,努力減輕農民負擔,大力推行聯產承包到組、到户的責任制,糾正一些地方對羣眾自發實行包產到户“糾偏”的做法,為四川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為全國的農村改革提供了經驗,作出了貢獻。
1982年12月,楊汝岱同志任四川省委書記。
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四川省委書記。
1992年10月,任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堅定不移貫徹執行黨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團結四川省委一班人,帶領四川人民艱苦奮鬥,實幹苦幹。他時刻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責任感,經常深入到邊遠貧困山區、民族地區調查“温飽工程”的落實情況,與基層幹部羣眾一道探討脱貧致富大計。楊汝岱走遍四川的山山水水,全省217個縣(市、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大量深入紮實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大膽進行農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提出了省委的經濟工作方針是“城鄉一盤棋、工業兩手抓、農村三句話”,即把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包括鄉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一盤棋來統籌考慮;工業上一手抓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一手抓發展鄉鎮企業;農業上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主持謀劃了“依託兩市(成都、重慶)、先抓兩線(沿盆地內兩條主要交通幹線的市縣)、開發兩翼(川東三峽庫區和攀西川南資源區)、帶動全省經濟上台階”的區域經濟戰略佈局。針對四川的地緣特點,開展了“盆地意識”大討論,提出並實行了“借船出海、借邊出境”的對外開放方針。在他的倡導下,川、桂、滇、黔、藏五省(區)和成、渝兩市聯合起來,共建出海大通道,聯合走向東南亞,堅持完善了定期召開經濟協調會的制度,得到中央大力支持,推動了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國家的開放合作。實踐證明,這些政策和方針符合四川省情,對四川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他對農業和農村工作問題始終高度重視,特別關注廣大丘陵地區農民解決温飽以後的致富問題。他對扶貧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為改變四川農村的落後面貌,1984年主持召開了秀山會議,正式提出開發扶貧,並推動設立了“四川省黔江地區”,為探索改變農村貧困面貌的新路子作出了開拓性貢獻。他還主持開展了發展林業、生態保護、縣級綜合改革、農工商一體化等工作。這些工作對四川的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始終把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的發展記掛在心上,經常向中央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實際工作。
1993年3月、1998年3月,楊汝岱同志相繼當選為政協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任政協全國委員會黨組成員,為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發揮了重要作用。楊汝岱多次率領全國政協視察調研團,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深入基層,重點視察了農業生產、京九鐵路、蘭渝鐵路、扶貧開發、水資源保護及利用、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經濟、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等重大問題,推動了南昆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向中央提出了很多有分量的意見建議。
1994年,楊汝岱對10多個省市的農村調研後,針對影響農民積極性和農村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提交了《切實保障農民利益,認真調動農民積極性》的調研報告,受到中央高度重視。
1999年,楊汝岱通過赴吉林省視察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情況,建議將吉林省作為全國生態建設試點省列入環保總體規劃,受到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環保部門認真研究論證,及時將吉林省納入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進行指導和管理,對保護“北大倉”、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楊汝岱十分關心人民羣眾疾苦,注重解決實際問題,1997年率團赴陝西省視察扶貧工作後,協調中國扶貧基金會向榆林地區捐獻了大量物資和款項,解決了當地部分羣眾吃水困難問題。 [4] 
楊汝岱同志生平照片
2001年,楊汝岱牽頭組織全國性縣鄉公務員工資發放問題調研,歷經9個月,赴6個省區市,先後形成《關於確保縣鄉幹部工資足額髮放的建議》、《確保縣鄉幹部工資足額髮放必須從體制上採取措施的建議》,受到國務院高度重視,推動全國範圍內基層公務員工資發放問題從體制上得到了解決。他積極促進大團結大聯合,堅持發揚民主作風,堅持求同存異原則,主動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工商界人士合作共事,廣泛團結和聯繫各界人士,參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和海外聯誼工作,努力推動人民政協的制度建設,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開創人民政協事業新局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 [1] 
楊汝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四、十五大代表,第四、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 

楊汝岱人物逝世

2018年2月24日17時28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農業和經濟建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原書記楊汝岱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1-2] 
習近平與楊汝岱親屬握手,表示深切慰問 習近平與楊汝岱親屬握手,表示深切慰問
2018年3月2日,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迴。正廳上方懸掛着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楊汝岱同志”,橫幅下方是楊汝岱同志的遺像。楊汝岱同志的遺體安卧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着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上午9時30分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楊汝岱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楊汝岱同志的遺體三鞠躬,並與楊汝岱同志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同志前往送別或以各種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楊汝岱同志生前友好和家鄉代表也前往送別。 [3] 

楊汝岱人物詩詞

會談 會談
“大寧河水勝三峽,浪擊飛舟瀑布斜。兩岸猿聲何處去,翠微深處有新家。”《大寧河讚歌》
“鸛鵲樓空天際外,鐵牛橋鎖礫沙間。林橫千里堤防固,果滿新田畫意添。”《遊山西蒲城有感》
“戈壁灘,戈壁灘,人行萬里少炊煙。烈日炎炎火焰山,沙礫茫茫耀眼簾。突倏間,一片綠洲現。馬蘭花兒鮮,是祖國創業者們改造的大自然。”《新疆馬蘭行》
“崎嶇山路行,夜宿白沙城。登樓高遠眺,一片新繁榮,羣山林木茂,工業是先行。”《草原吟》其二
“我在江之首,君在江之尾。是首也是尾,同飲一江水。首尾常相顧,共謀振興路,優勢相互補,東西共同富。”《巴東行》其一
“茫茫荔海映朝暉,百里花廊引蝶歸。且喜今朝山海頌,利民為本饋之瑰。”《頌山海經》
“中華大地湧春潮,喜看神州盡舜堯。歷經滄桑回母抱,珠還璧返樂陶陶。”《為世紀頌詩詞大賽題》
“怒江水碧松山青,疊疊梯田放眼新。笑談日軍橫一世,依然無力度關津。”《過怒江話抗日》
“放牧歸來笑語聲,綠茵點點白雲飛,沉沉草甸無邊際,薄暮層林透夕輝。”《草原吟》其一
“煙雨鎖烏江,飛泉馬脱僵。羣峯翹首望,大地莽蒼蒼。”(《烏江行》)
“夏初時節葛城頭,任河之水向西流,飛車馳騁雲天外,峭壁山花映日紅。”《巴東行》其二
“川東多奇峯,峭壁凌蒼穹,灌叢石縫露,絕壁挺青松。溪流清澈底,溶洞響宏鍾,茅屋山間掛,梯地繪新容。油桐果累累,農父樂其中。”《巴東行》其三
“一夜秋風金滿地,晉江流水綠如油。泉州開放由來早,而今更上一層樓。”《泉州吟》

楊汝岱人物評價

楊汝岱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產主義理想堅貞不渝,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刻苦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堅強的黨性,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高度評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衷心擁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他堅持真理,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實事求是,勇於擔當,經受住了各種風浪的考驗。他勤於學習,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富有開拓創新精神。他作風民主,寬厚待人,團結同志,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他情繫人民,密切聯繫羣眾,關心羣眾疾苦,誠心誠意幫羣眾辦實事、解難題。他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嚴於律己,清正廉潔,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楊汝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一生。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奮鬥。
楊汝岱同志永垂不朽!(新華社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