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鎖定
王焱,女,1981年8月生,湖南衡陽人,浙江大學文學博士(2007),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2014),碩士生導師,美國愛荷華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廣東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多次獲得校級優秀教學一等獎、校級優秀研究生教學獎、校級優秀科研業績獎,及“優秀教師”“優秀本科生導師”“千百十優秀個人”等稱號。
在《中國哲學史》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一部,參編教材《中國文化精要》等兩部,在《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評論作品十餘篇,《華夏》雜誌“國學智慧”專欄作家;主持國家社科一項,省部級課題多項。 承擔中國文化、文學概論等本科課程;中國古代文論、中國哲學選講、中國美學史、中華文化與傳播等研究生課程;優秀傳統文化與心理壓力調適的全英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事蹟收錄在《立德樹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導師的故事》(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
擔任廣東省國學學會副會長、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副會長、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秘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廣州歐美同學會白雲分會副秘書長、廣州秘書學研究會副會長,廣州市政府系統培訓中心專家。
中文名
王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1] 
出生日期
1981年8月 [1]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
專業方向
文藝美學 [1] 
發表論文數目
54(截至2019年7月) [2] 

王焱主要項目

1.科研項目
(1) 一個別處的世界: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國家社科後期資助,2017,主持。
(2) 莊子審美體驗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10,主持。
(3) 困境中的逍遙,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2012,主持。
(4) 中國古典審美超脱學説研究,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人才項目, 2014,主持。
(5) 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廣東省教育廳高水平科研項目(人文科學),2010,主持。
2.教研項目
(6) 基於虛擬仿真技術的留學生中國茶文化教學設計研究,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主持。
(7)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邊緣困境與教學改革對策,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2014,主持。
(8) 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國家級):基於學生視角的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改革建議——以廣外為例,2015,指導老師。
(9) 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國家級):微信時代文學生產方式的變遷,2018,指導老師。
3.橫向項目
(10) 普寧市文化旅遊體育發展改革“十四五”規劃,2021,負責非遺與文旅融合專題。

王焱主要論著

(1) 專著: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2) 專著:一個別處的世界——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1.
(3) 教材:文學批評原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負責第一章,獲第二屆廣西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4) 教材:中國文化精要,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負責第十八章。
(5) 教材:INTRODUCTION TOCHINESE CULTURE,斯普林格出版社,2018,負責第十八章。
(6) 遊世的莊子——兼論莊子為何反對避世與入世,中國哲學史,2007(3)。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7年第10期全文轉載,《學術月刊》2008年第1期《一年來若干學術問題討論綜述(哲學)》重點介紹。
(7) 莊子道境中的物——以莊書中的兩段對話為切入點,浙江社會科學,2009(11)。
(8) 莊子天論——破解天人關係與天道關係的難題,思想戰線,2010(1)。
(9) 本性而非自然界——澄清對“莊子尚自然”的一種誤解,浙江學刊,2009(2)。
(10) 美善的和諧與莊子的生存實踐想象,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1)。
(11) 論莊子安命説的意義與侷限,內蒙古社會科學,2009(2)。
(12) 時間本根與邏輯本根——莊子道論新探,青海社會科學,2009(1)。
(13) 閹割與純化:莊子研究兩大誤區,學術論壇,2009(3)。
(14) 解脱而非解救——論莊子解決人生苦難的侷限性,內蒙古社會科學,2011(6)。
(15) 象徵主義視野下的夢窗詞,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
(16) 莊子得道的邏輯結構及現代闡釋,中國道教,2012(5)。
(17) 論莊子的快樂觀,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18) 莊子與中國藝術精神之生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19) 莊子安頓生命的策略,管子學刊,2010(2)。
(20) “莊子是誰”四説獻疑,貴州文史叢刊,2011(2)。
(21) 道家自然美學的兩大文論形態,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22) 道家哲學中自然的雙重維度,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23) 道家文本四大意象中的自然主義美學藴涵,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24) 論莊子“與物為春”的審美體驗,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5) 論莊子的貴生——兼與“好死不如賴活”辨異, 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6) 論莊子“唯道集虛”如何可能,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7) 反其性情而復其初——論莊子審美體驗的終極依據,東方論壇,2010(1)。
(28) 論莊子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長江論壇,2009(4)。
(29) 依循自然的精神自由——莊子“逍遙遊”解讀,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30) 自然美的療愈價值——由森林療養的美學缺失談起,內蒙古社會科學,2022(4)。
(31) 貶謫文人:在困頓中蜕變與涅槃,社會科學報,2019-10-16。
(32) 以平等打造個體生命的心理安全,社會科學報,2021-2-4。
(33) “日常生活審美化”論爭的三大焦點,東方論壇,2007(2)。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5期摘錄。
(34) 灰段子的狂歡表徵、意義及其限度——以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為視角,文藝爭鳴,2013(6)。
(35) 學術價值尺度的嚴重扭曲,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5)。
(36) 文化願景與文化事實,中國文化產業評論, 2018年第26卷。
(37) 微信公眾號軟文的審美性研究,中國文化產業評論,2020年第29卷。
(38) 毒雞湯咪蒙的升騰及覆滅——基於大眾心理、價值體系與文化治理的考察,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20年第23卷。
(39) “顧爺”微信公眾號軟文廣告的內容生產分析,媒介批評, 2021(11)。
(40) 人造夜鶯——大眾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9(2)。該文被《中國網友報》評為“十大人氣網文”。
(41) 現象學視野下的審美經驗精神結構,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42) “日常生活審美化”是美的“泛化”還是美的“異化”,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43) 微信場域中社會價值觀的文化治理,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5-29。
(44) 標題黨:解構輿論生態,社會科學報,2017-09-28。
(45) 表情包的身體狂歡,社會科學報,2018-08-31。
(46) 微信軟文:為受眾炮製的糖衣,社會科學報,2018-10-26。
(47) 公共災難的文學書寫需理性反思,社會科學報,2020-02-19。
(48) 誘導消費還是提高藝術素養,社會科學報,2020-7-31。
(49) 公共災難的文學書寫原則,羊城晚報,2020-2-23。
(50) 為那些飛馳的聲音存檔,光明日報,2004-02-12。
(51) 聚攏時光的碎片,光明日報,2004-04-06。
(52) 讓歷史像神燈一樣展現,中國文化報,2004-06-07。
(53) 高蹈生命的激情,環球華報,2006-03-17。
(54) 凌波仙子生塵襪,北美時報,2006-07-28。
(55) 王陽明找到了怎樣的“定盤針”,解放日報,2020-9-1。
(56) 論梭羅自然美學對時代病的救治,內蒙古社會科學,2019(4)。
(57) 論梭羅的雙重人格,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
(58) “我逃避我自己”:梭羅瓦爾登之旅的隱秘動因,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4)。
(59) 論梭羅超驗主義的自然書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4)。
(60) 一個別處的世界,社會科學報,2017-11-18。
(61) 中國語境中梭羅的誤讀,社會科學報,2019-4-4。
(62) 以簡樸實現生命的成長與充盈,社會科學報,2021-6-17。
(63) 為什麼需要《瓦爾登湖》,羊城晚報,2021-6-13。
(64) 史典結合,中國研究生,2011(10)。
(65)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葉公好龍”與制度訴求,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3)。本人因該文接受了《光明日報》的採訪,《光明日報》以“素質教育不能葉公好龍”為題,重點推介了本人的論文觀點以及關於素質教育的看法。
(66) 幸福工程的短板與幸福教育的意義,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67) 文學概論難學難教的成因分析及教學對策,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9(1)。
(68) 批判性教學法在中國文化課程中的運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1)。
(69) 百家講壇對文史哲類課程教學的啓示,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
(70) 人文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3)。
(71) 美育不能侷限於審美教育,温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72) 知識導向到生活導向:哈佛大學新一輪通識教育改革的理念嬗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8(5)。
(73) 科學主義意識形態與高校人文教育的困境,美育學刊,2011(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