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澍寰

鎖定
王澍寰(1924年12月12日一2013年10月8日),北京市人,骨科、手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醫科大學研究員、教授,北京積水潭醫院名譽院長。 [4] 
王澍寰於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1958年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工作; [6]  1980年擔任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副所長;1982年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4]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10月8日上午因病逝世,享年89歲。 [1-2] 
王澍寰主要從事手外科專業方面的研究工作。 [9] 
中文名
王澍寰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4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
2013年10月8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醫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澍寰人物生平

1924年12月12日,王澍寰出生於北京市。 [4] 
1938年,考入北京育英中學。 [6] 
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同年在北京中和醫院外科(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工作。 [4] 
1957年至1980年,歷任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手外科主任、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副所長。 [9] 
1981年起,任主任醫師、北京醫科大學研究員、教授。 [9] 
1982年至1989年,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9] 
1989年,任北京積水潭醫院名譽院長。 [9]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 
2013年10月8日上午,因病逝世,享年89歲。 [9] 
王澍寰

王澍寰主要成就

王澍寰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澍寰在中國國內外手外科領域中,最早、最系統地從理論到實踐進行一系列臨牀研究,並形成特色。1958年創建中國第一個手外科,設計和改進多種治療和手術方法。1963年在中國國內最早開展直徑1.0毫米的顯微血管外科實驗研究,獲得臨牀斷指再植初步成功,填補空白。 [2] 
  • 學術論著
1978年,王澍寰編寫出版中國第一部《手外科學》,據2019年10月8日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王澍寰一生髮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專著7部,參編專著12部,參加譯著6部。 [2] 
  • 發明
1987年,王澍寰發明了大網膜軸型皮瓣。 [2]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獎等級
1978年
顯微外科動物實驗及臨牀應用
全國科學大會獎 [5] 
1989年
大網膜軸型皮瓣
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 [5] 
1993年
手失能譯空標準的研究與應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5] 
2003年
手外科學
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二等獎 [5] 

王澍寰人才培養

據2013年10月北京積水潭醫院網站顯示,王澍寰一生中先後培養了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僅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學生中就有4人獲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 [9] 

王澍寰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榮譽
頒獎單位
1992年
伯樂獎
北京市衞生局 [9] 
199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會 [2] 

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9] 

王澍寰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職務
1981年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手外科中心客座教授 [7] 
1981年
《中華骨科雜誌》編委會常委 [7] 
1982年
美國手外科學會國際會員
1984年
1985年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第二屆主任委員 [7] 
1985年
《手外科雜誌》總編輯 [8] 
1989年1月
北京積水潭醫院名譽院長 [4] 
1993年
1994年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 [7] 

第八屆北京市政協副主席 [9] 

第十屆北京市人大代表 [9] 

王澍寰人物評價

王澍寰是中國手外科專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評) [2] 
王澍寰是中國醫學界公認的有突出貢獻、學術上有很深造詣的骨科、手外科專家,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為中國手外科及顯微外科爭得了很多榮譽,被外國友人稱為中國手外科之父。(《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評) [4] 
行醫甲子手外聖父澍濡羣生震寰宇,積水潭邊桃李芬芳淡泊名利是為王。(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評) [9] 
王澍寰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教學育人,澤被後世,他充滿激情,工作勤懇,任勞任怨,大公無私。對同事:他不存欺心,平易近人,謙虛謹慎,和藹可親。對學生:他充滿愛心,教書育人,愛生如子,德醫雙馨。王澍寰院士的一生,是勤奮學習、艱苦耕耘,不斷探索,敢於擔當,為國爭光的一生。他有着鞠躬盡瘁、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熱愛事業和關心患者的高尚品質,嚴於律己的崇高精神,贏得了中國和世界同道的尊敬。(北京市積水潭醫院評)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