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澄

(革命烈士)

鎖定
王澄(1914-1944),原籍江蘇鎮江,生於上海。一二八抗戰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參加抗日義勇軍,任魯蘇皖邊區遊擊指揮部大隊長。1939年,王澄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他擔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團長,蘇四區遊擊指揮部副旅長兼團長、新四軍一師三旅八團團長。1943年初,他任東南警衞團團長。12月,兼任東南行署主任。1944年12月26日晨,王澄所部被日軍重兵包圍,於部署陣地時中敵埋伏,被日軍特等射手一槍擊中,中彈犧牲。時年30歲。 [1]  [5] 
中文名
王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鎮江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44年
出生地
上海

王澄人物生平

王澄,祖籍鎮江,1914年生於上海。1932年,王澄高中畢業後,便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他參加了軍事防空訓練,同年被派往啓東久隆鎮防空監視哨所工作。1938年春,哨所撤銷。哨所撤銷後,王澄無處去,認識了瞿犢的姑母,後加入瞿犢的抗日遊擊隊。1939年1月,瞿犢犧牲後,他接替領導,同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2] 
1940年6月,王澄率部暴動,參加郭村戰鬥。隨後,王澄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新五團,王澄任團長。10月,他參加黃橋決戰,隨即率部東進,11月到達啓東。1941年1月,王澄所在的團改為新四軍一師三旅八團。8月,王澄率團會同南通縣警衞團,在劉橋、林梓、豐利、石港、潮橋等地,與日偽軍作戰20餘次,有力地粉碎了敵偽軍的“掃蕩”。12月8日,王澄率部在友軍和民兵的配合下,於雙灰山、花市街一線伏擊日偽軍,殲滅日軍分隊長、偽團長以下200餘人,俘敵近200人,繳獲輕重機槍、迫擊炮、步槍等甚多,重創日偽軍。1943年初,王澄任東南警衞團團長。 [2] 
王澄到東南警衞團後,面對日偽軍在蘇北地區策劃實施大規模“掃蕩”、“清鄉”的嚴峻形勢,率部堅持原地鬥爭,與虎視眈眈的日偽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他們把縣團、區隊、鄉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體制建立起來,在敵人“清鄉”圈內展開了公開的武裝鬥爭。1943年9月,王澄以東南人民抗日自衞總隊的名義,發佈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九一八”遊擊運動的命令。在半個月內,包圍敵人據點10處,作戰81次,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清鄉”鬥爭的高潮。他們在指揮作戰中善於抓住戰機,從戰略上贏得主動。1944年的夏天攻勢開始後,根據豎河鎮的地理位置和日偽軍佈防情況,縣委決定攻打豎河鎮敵人據點,造成敵人戰略上的被動。5月22日,王澄、洪澤、鮑志椿指揮部隊,在民兵的配合下,發起了攻擊豎河鎮據點的戰鬥。他們運用政治攻勢和武力進攻相結合的辦法,迫使敵人撤出據點,取得了戰鬥的完全勝利,吹響了全東南乃至整個蘇中四分區反據點鬥爭的號角。接着,他們又發動了對日偽軍的秋季攻勢,先後拔除敵人據點12處,繳獲“九六”式機槍6挺,佔全分區繳獲數的一半,贏得了反“清鄉”鬥爭的重大勝利。王澄、鮑志椿領導的東南警衞團,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名震東南,敵人聞之喪膽。 [2] 
1944年12月26日早晨,東南警衞團團部、東南縣委和東南行署機關駐紮在巴掌鎮。在被敵人秘密偵察後,日偽軍出動了大批人馬,分三路奔襲我駐地,團團包圍。王澄和鮑志椿,臨危不懼,一面迅速佈置部隊迎接戰鬥,一面親自到野外去察看敵情和地形。就在他們兩人拿着望遠鏡一邊觀察、一邊商議時,被日軍子彈擊中,不幸犧牲。 [2] 

王澄後世紀念

1948年,人們將烈士犧牲的地區以王澄、鮑志椿烈士兩姓命名為王鮑區。1986年11月王鮑鄉黨委作出關於建造王鮑烈士墓的決定。1988年3月,王鮑烈士塑像建成。1989年3月,王鮑烈士紀念碑立碑,1989年12月,王鮑烈士紀念館竣工。為建造王鮑烈士紀念館,中央領導姬鵬飛陳丕顯分別題詞,省市首長洪澤、姚力和趙一德曾前來瞻仰並題詞。 [3] 
王鮑鎮烈士紀念館座落在啓東市聚星鎮南首,佔地 3 畝,建築面積300 平方米。紀念館內陳列着王澄、鮑志椿烈士的部分遺物和王鮑鄉抗日誌士的名單和照片。王鮑烈士紀念館列為南通市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啓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2015年8月24日,王澄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