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洋

(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鎖定
王洋,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兼首席系統工程專家 [2-3]  [7] 青島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漣漪位置(廣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台州星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3]  擁有十餘年航天工程管理、衞星整星研發&製造、計算機軟件工程領域的研究與產品開發經驗 [8] 先後在華為中科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工作 [4-5] 
中文名
王洋 [14] 
畢業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14] 
職    務
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31] 
就職企業
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1] 

王洋人物簡介

王洋 [7] 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首席系統工程專家 [2] 曾供職於華為中科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 [4-5] 擔任過國有航天企業執行董事、總經理,具備多年的國家航天工程以及商業衞星工程項目經驗 [1]  [23] 
王洋 [19]  通過主導整星及星上載荷研製、衞星量產AIT、星座建設及大系統規劃、衞星應用終端產品研發,致力於商業航天全產業鏈規劃及佈局。王洋憑藉2008-2018年長達十年的科研機構工作經驗,以及2014-2024年長達十年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創業經驗,王洋帶領核心團隊在民營商業航天領域進行了創新探索,推進商業航天產業戰略化佈局。 [23]  [41] 

王洋人物經歷

2004-2005年,王洋供職華為 [17]  ,作為3GRAN工程師積累了對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初步認知。
2008年,王洋加入中科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 [16]  [18]  。在前三年的時間裏,作為星務軟件工程師,負責星務計算機軟件開發與測試。王洋所參加的項目後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第一名。2012-2013年期間,王洋作為項目經理主導了多款國家重要型號衞星的測試設備、模擬仿真系統、測控管理系統等地面段產品及服務的研發工作。
2014年,王洋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商業航天公司——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8]  ,有媒體評價其為“中國商業航天的拓荒者” [8]  ,開始佈局商業衞星製造、中國首個物聯通信星座的規劃與建設。王洋帶領團隊歷時四年研製的嘉定一號物聯通信衞星,超半數單機完全自研,並於2018年11月發射入軌,圓滿完成既定任務。 [41] 
2018年4月,王洋出任上海格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科院唯一航天總體單位“中科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全資AIT公司)執行董事。
2018年11月,王洋與李書福聯合創立時空道宇公司 [8-9]  ,公司定位為全球領先的AICT(航天信息與通信 [34]  )基礎設施和應用方案提供商 [10-12]  ,佈局衞星製造、衞星應用 [48]  、低軌未來出行星座。
2020年8月,時空道宇完成低軌導航增強星座首發雙星出廠評審具備發射條件 [24-25]  [32] 
2021年9月,王洋帶領的時空道宇完成全球首個深度融合航天與汽車製造能力的衞星量產AIT工廠設計和建造,完成了首顆試產星下線 [36] 
2022年4月,作為首席系統工程專家,王洋帶領團隊完成低軌未來出行星座首個軌道面衞星研製,15個月內一次性完成12顆百公斤級衞星定義及研製,這是中國衞星製造領域首次短週期實現高可靠商用衞星的小規模量產。 [22]  [29]  [31]  [37] 
2022年6月2日,低軌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並一次完成九星帆板展開,順利展開在軌工作,這是中國航天首次成功實現一個完整軌道面多達9星的部署測試。整個星座計劃於2025年底完成一期8個軌道面共計72顆星的部署及商用服務。 [38] 
2023年9月,王洋帶領時空道宇團隊將衞星通信技術首次應用於新能源量產車,實現車載衞星通信產品規模化應用落地;同月,實現星基高精定位(PPP-RTK)規模化服務全球首次上車。 [41] 
2024年2月,王洋作為項目總指揮 [49-50]  帶領團隊完成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個軌道面部署。 [46]  時空道宇成為繼銥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軌道通信公司(Orbcomm)、一網(OneWeb)、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之後,有獨立建設並運營商業衞星星座能力的企業。 [44]  [47] 

王洋主要成就

王洋及核心團隊,在商業航天領域進行卓有成效的創新探索,積極推進商業航天產業戰略化佈局。在商業衞星製造領域,已完成數顆低成本、高可靠衞星的在軌交付,並完成國內首個深度融合汽車製造、衞星製造能力的衞星超級工廠的設計和建造;在星座建設領域,正在推進全球低軌未來出行星座建設,並同步搭建衞星商業服務平台,為衞星服務應用構建高速通道;在衞星應用領域,積極推進高精定位服務和衞星通信服務市場化拓展,以航天技術服務於智能駕駛和廣域IOT領域,進而推動未來出行的智能化轉型升級,迎接汽車行業的變革性發展,同時在交通、海洋、環保、應急等多領域展開應用實踐,助力全行業衞星應用需求快速落地,踐行了航天科技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宗旨。 [15] 
2021年9月,王洋帶領團隊完成國內首個深度融合航天製造和汽車製造能力的衞星量產工廠的設計和建造,並完成了首顆試產星下線;衞星超級工廠不再侷限於以設備為核心的傳統AIT服務,在資深航天工程師設計團隊的帶領下,衞星設計階段便充分融合量產AIT和自動化生產模式的要求,實現衞星產品快速組裝、多星並行測試等一站式服務,實現智能化總裝、智能化測試、智能化信息管控等,開創商業航天領域全新的量產AIT服務模式。
台州衞星超級工廠的建成代表着王洋及其核心團隊完成了商業航天領域的全產業鏈佈局,構建了以上海研究總院為核心、西安和南京研發中心為支撐的研發體系,建立了廣州、青島兩大業務運營總部,設立了北京商務中心,在浙江台州建成衞星超級工廠製造基地,從而構築起衞星研發、製造、測控、應用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 [35]  ,充分支撐核心項目的高效協同。
憑藉全產業鏈佈局,王洋帶領時空道宇走出了技術攻堅的發展階段,率先邁入了“技術+商業”的全新曆程。 [31] 
2021年初,作為首席系統工程專家,王洋帶領時空道宇團隊啓動吉利未來出行星座十二星的研製工作,在15個月內完成了12顆百公斤級衞星的設計、生產以及大系統規劃。 [27-28] 
2022年6月2日,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 [33]  。該組衞星用於時空道宇低軌未來出行星座第一個軌道面部署測試。通過未來出行星座建設,時空道宇將構建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打造全域覆蓋的“未來出行”生態,結合汽車、消費電子產品等多維載體,賦能智慧出行、無人系統、智慧城市等領域,打造未來出行科技生態圈 [30] 
為實現衞星的長期在軌運行管理,王洋帶領團隊自主建設低軌衞星地面測運控網。該衞星地面測運控網主要由衞星地球站和衞星任務控制中心組成。2020年5月31日,時空道宇在庫爾勒建成國內首個C頻段地球站,並在上海部署商用衞星任務控制中心,其中所有核心的算法、軟件及硬件均由時空道宇自主設計完成。 [26] 
時空道宇已在青島、台州、成都、庫爾勒、哈爾濱、廣州等地建設智能化 [28]  、衞星測運控一體化的智能衞星測運控系統,後續將逐步在國內外增加站點建設,為星座運營提供穩定優質的測運控服務。目前,王洋帶領的時空道宇已完成國內首次九顆衞星同頻同時測控任務,全天候7×24小時保障衞星在軌管理。
在全球中低速通信運營領域,王洋帶領團隊通過衞星通信、導航定位等技術的融合創新,推出的北斗三號衞星應用系列產品將為海洋運輸、遠洋漁業、海洋科考等場景,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的語音、短消息和數據等移動通信服務及導航定位服務。
2022年5月,王洋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的北斗三號系列產品——船載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接收機(GS5310)順利通過北斗衞星導航產品1001質量檢測中心的北斗三號短報文終端入網檢驗。依託北斗三號系列衞星終端產品獨特優勢,結合5G、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服務,時空道宇將構建雲平台端、用户終端、傳感器終端遠程一體化平台,實現全天候、立體化綜合管理,進一步提供智慧海洋信息化建設和運營服務,持續推動中國航天技術商業化應用。 [31] 
通過航天科技與新能源技術深度融合,王洋帶領團隊持續推動通信、導航、遙感技術在出行生態的融合應用,實現衞星通信技術、星基高精定位技術大規模應用落地。 [43]  [46] 
2023年9月1日,王洋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車載衞星通信終端——吉時尋®實現大規模量產應用,率先配備於極氪001 FR,使其成為全球最快量產衞星通信乘用車,提供雙向衞星消息與衞星通話服務。
2023年9月21日,王洋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的車規級高精度融合定位終端——漣漪智行實現量產應用,提供星基高精定位服務。這是全球首次星基高精定位(PPP-RTK)規模化服務上車。 [43]  [46] 
2023年9-10月 [43]  ,王洋帶領團隊以航天科技賦能杭州第19屆亞運會,提供高精定位、衞星通信、遙感AI服務,助力杭州舉辦智慧亞運。依託高精定位服務,時空道宇7×24小時全天候保障近2000輛亞運會官方指定用車出行安全,累計保障里程超200萬公里。 [44]  [46] 
2024年2月,王洋帶領團隊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將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個軌道面,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發射,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所有衞星狀態正常,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刷新該發射場單次發射衞星數量的紀錄。同時,這也是西昌衞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第200次發射任務。 [43-44] 

王洋相關研究

2020年,王洋在A Commentary Review on the Use of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in the Era of Popular Remote Sensing論文中,憑藉自身對衞星及遙感技術的專業研究,對NDVI指數與遙感應用的關聯性提供了分析,對NDVI現存的侷限性及應用能力,提出了建設性指導意見,幫助更多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降低誤用NDVI指數的風險。該篇論文由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影響因子:2.149)收錄,並於2021年2月發表,截止到2023年該論文已被多次引用,被引用最多的領域為環境科學、遙感與地學,幫助生物學家、生態學家等正確使用NDVI,用於連續監測植物化學成分、精確劃分野生動物棲息地、推算出生態系統中有光合作用和無光合作用植被的組成比等,在學界具有指導意義。 [15]  [45] 
2022年,王洋主編的《商業航天工程導論》出版,該書是中國商業航天領域首部基於航天系統工程管理的書籍。源於多年深耕航天工程的實戰經驗,王洋主編的《商業航天工程導論》總結和提煉了中國商業航天工程在系統管理科學、商用星座系統設計、衞星設計和AIT領域的新技術及相應理論依據,在理論和系統上論述商業航天的基本發展規律,展示中國商業航天工程的研製成果和創新成就。該書將為從事商業航天研究、衞星設計與製造、航天應用的工程師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提供技術參考。 [15] 

王洋所獲榮譽

2021年,任《中國航天》理事會常務理事 [15] 
2020中國科學企業家30人 [6] 
“2022年度創新先行者”30人 [40] 

王洋社會責任

作為科技創新企業,時空道宇在航天教育上也不遺餘力。面向未來,時空道宇不僅致力於發展航天科技,也將持續“播種” [13] 
時空道宇CEO、首席系統工程專家王洋 [42]  認為:“航天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涉及信息技術、生命科學、航天發動機、材料學、空氣動力學、通訊技術、自動控制等多個領域。從小培養孩子們對於航天領域的興趣,可以為他們將來成為專業的航天人才提供正確的指導。” [13] 
2021年3月,藉由iD3夢想直播課的平台,以王洋為代表的時空道宇衞星工程師以“自強,讓每一顆星都閃耀”為主題,分享追星故事 [31]  ,探秘衞星研製、應用的那些事兒。全國來自四川省、浙江省、湖北省、陝西省、貴州省、雲南省、甘肅省、河南省、廣東省、廣西省、上海市超過10個省市,64所學校的16000多名中小學生在線“追星”,感受來自未來的神奇力量 [13] 
2021年4月,王洋帶領時空道宇團隊參與“藍星衞士 [20]  ”公益項目 [21]  ,運用航天技術手段賦能海洋保護。通過高性能遙感AI數據服務持續監測海洋生態環境,對漂浮垃圾、海洋溢油、赤潮滸苔等自然和工業危害進行監測和治理支持,助力海洋生態保護,促進海洋環境可持續發展。 [23] 
2023年9月-10月 [43]  王洋帶領時空道宇團隊通過衞星遙感AI技術,在亞運前中後期對賽事所涉水域進行監測,保障賽事順利進行。在北之江區域水域,通過遙感影像分析,時空道宇遙感工程師判定該水域氨氮含量在0.7-0.8mg/L之間,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類標準(≤1 mg/L)的要求。 [44]  [46] 

王洋人物觀點

1、王洋認為,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想要成功,技術與應用場景缺一不可。市場化的機制,對民營商業航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實現技術創新,同時要讓航天技術服務於人類的生產、生活,推動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 [39] 
2、“航天是最浪漫的行業,它承載着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航天也是極端的高風險的行業,它的結果只有0和1,圓滿或者毀滅。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賽道,就要承受這個賽道的一切“。王洋如是説。 [39] 
3、“隨着頻譜擴展、數字無線接入、智能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衞星通信在向衞星移動通信、特別是衞星個人通信方向演進。用手持機、手機、車機可實現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與世界任何地方接入衞星移動通信網的用户進行雙向通信。” [41] 
4、王洋認為,6G天地一體化時代,無論是在陸地、海洋,還是在低空出行,人類對通信的需求一定會得到滿足。“近30年來,信息通信產業每一次技術迭代,都會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但實際上,從2G、3G、4G一直到現在的5G,我們所在的地球,70%左右的空間依然沒有地面網絡信號覆蓋。天地一體化在信息通信產業從5G到6G這個場景的不斷迭代中,為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41]  [4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