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治軍

(革命烈士)

鎖定
王治軍(1881-1912),幼名河,字經武,祖籍寶豐縣,後遷郟縣城關南后街。1903年,王治軍入開封河南武備學校就讀。 1906年,他遊學日本,入法政大學學習。其間,他參加同盟會。1907年,王治軍回國,任寶豐縣教育會長。 [1] 
辛亥革命爆發後, 王治軍赴鄂,謁見黎元洪黃興,並組織河南旅鄂奮勇軍,參加北伐。黎元洪委任他為總辦河南全屬糧台兼北伐左軍執法官。同年12月,王治軍隨左路先鋒隊經襄陽北進河南。次年2月進據南陽。而反正歸入革命軍的原襄陽招討使季雨霖,亦率大軍萬餘由河口抵達鄧縣,並委任應城李宜吉為鄧縣知事。次日,王治軍至鄧縣,認為李宜吉屬舊官僚,不合革命潮流,即致書李宜吉, 促其自動離任,並於鄧縣舊察院召開大會,宣言縣知事應由本地紳民公舉,或由先鋒隊呈委,季雨霖職守襄樊,不應越省任人。散會後,王治軍途經縣署門前,被李宜吉派人槍殺。 [1] 
中文名
王治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12年
出生地
河南省寶豐縣

目錄

王治軍人物生平

王治軍,幼名河,字經武(敬五),河南省寶豐縣城北磁趴嶺村人。王治軍聰敏好學,性格耿直,幼年隨父在臨汝讀私塾。1903年,王治軍考入開封河南武備學堂。1906年,河南撫院選送王治軍等赴日,王治軍因身體不合格,未能進入軍校,而入日本法政大學學習。留學期間,他參加同盟會,接受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奔走革命,以身許國。1908年,他畢業回國,任寶豐縣教育會會長,經常與同盟會會員劉積學等從事革命活動。為謀大事,王治軍賣地兩頃,至京師活動,以拋擲鉅款,捐獻鑾輿混入清廷,欲接近權貴,進行暗殺;因無隙可乘,未達目的,便返回河南開封等地,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在開封南關中州公學,與河南省同盟會總分會的杜潛、閻子固、楊源懋等人經常集會,研究組織各縣分會及招收會員等事宜。 [2] 
武昌起義成功後,王治軍即冒險去武昌,謁見黎元洪面陳機宜。黎元洪很賞識王治軍的義勇行為,令其擔任由豫人組織的奮勇軍左軍糧台總辦兼執法官,進行北伐。次年2月10日,王治軍隨馬雲卿率領的革命軍先鋒隊五個營進入襄樊,籌備北伐事宜。當時,北伐軍軍需品不足,供應困難,王治軍除設法籌措外,並向鄰省發送《敬告各省乞援書》,請求支援。2月14日,馬雲卿先鋒隊由樊城進入新野,18日抵南陽,南陽鎮守使謝寶勝聞訊逃走。此時,響應革命軍的原荊襄招討使季雨霖也於18日率大軍萬餘人,從老河口抵鄧縣。19日,王治軍帶兩名隨從也到鄧縣,在察院召開民眾大會。其時,王治軍聞知季雨霖已委任應城李宜吉為鄧縣知事,且有不法行為。王治軍在演講中,除宣傳北伐革命之要義和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前景,號召民眾支援北伐外,還指出:“鄧縣知事,應由本地紳民共舉,或由先鋒隊馬隊長呈委,季雨霖職守襄樊,不應越省委任。”還説:“吾輩擲無數頭顱,推翻滿清專制,今復來一專制,是可忍,孰不可忍”。同時致書李宜吉,請早返回,免生疑忌。李宜吉懷恨在心,在季雨霖的授意下,佈置護兵於縣署門前。散會後,當王治軍與隨從行經縣署時,被李宜吉的護兵架入署內,連發三槍,王治軍與隨從一起遇難。其靈柩由部下王天縱運回寶豐,葬於磁趴嶺村南祖墳。 [2] 
參考資料
  • 1.    郟縣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郟縣政協文史資料 第12輯 郟縣歷史人文選粹:內部資料,2008:161
  • 2.    趙長海主編.河南辛亥革命人物傳略.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