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永春

(越劇演員)

鎖定
王永春(1895年-1960年)男,越劇演員、科班教師。原名黃杏春,浙江省嵊縣長樂貴門鄉人。屬早期越劇“南派”藝人。為越劇男班時期“四大名小生”之首。 [1]  名列《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
中文名
王永春
別    名
黃杏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浙江省嵊縣長樂貴門鄉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60年
代表作品
梁祝》《玉蜻蜓》《左維明巧斷無頭案
主要成就
與馬潮水、白玉梅大世界演出

王永春生平介紹

越劇演員——王永春 越劇演員——王永春
15歲拜師學藝,初工老生,後改小生,唱南調,由於海報書寫中誤“黃”為“王”,又取“永葆常春”之義,乃以“王永春”為藝名。從藝不久,即因唱腔清越,颱風瀟灑而嶄露頭角,在浙江聞名。
19171026日,王永春初來上海,搭梅朵阿順班,在鏡花戲園演出。
1919年與衞梅朵、馬阿順、張雲標、馬潮水、白玉梅等名演員,為本劇種的生存競爭作出艱苦努力。
1919315日,首演改編後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於第一戲園
19226月,與馬潮水、白玉梅領銜進上海大世界演出。
1922年至1937年“八一三”事變為止,大部分時間固定在大世界獻藝,為頭牌領銜主演,聲名之盛,在男班藝人中首屈一指。
1925年,收葉德發葉琴芳、唐德貴唐永林等“德”字輩徒弟4人。
1937年“八一三”轟炸中,他幾乎被炸,脱險後抱着幼兒逃回家鄉。抗戰期間,一度以教戲為業。
建國後,曾在江浙一帶流動演出。
1952年起,擔任上海老藝人組成的復興越劇團排戲師傅。
1958年,因故被重判入獄。

王永春藝術成就

1919年之後,除先後參加第一戲園原華興戲園、鳳儀戲園等日常演出外,還積極參與以衞梅朵為首的藝術改良活動,併發揮其粗通文墨,天資聰穎的長處,為《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整理改編作出較大貢獻。他與白玉梅合作,以《英台寶卷》和《梁祝哀史》唱本為藍本,在小歌班“十八相送”、“樓台會”兩折路頭戲的基礎上,編排成一部完整的大戲框架,並與白玉梅分別寫梁祝二人的唱詞,最後由張雲標增減成局,形成了傳演至今的《梁祝》基本情節結構,並於1919315日首演於第一戲園。因在《梁祝》中成功地扮演了梁山伯一角而在上海成名,成為男班時期“四大名小生”之首。
進入上海大世界演出後,戲路日益開闊,除小生戲外,兼演老生戲。最負盛名的角色為《梁祝》之梁山伯,《玉蜻蜓》之前申貴升、後徐元宰,《左維明巧斷無頭案》之左維明,另外還有自編幕表連台本戲《封神榜》之姜子牙等。
藝術上崇拜麒麟童,演老生戲時努力仿效之。演唱口齒清晰,嗓子極好,唱快板為其特長,《遊庵認母》中飾徐元宰,可一口氣唱二十來句清板而氣息如常,人稱“快板小生”。凡他出場時,台上一面特大鏡子四周彩色燈炮一齊閃光,映出鏡面上“王永春”三個大字,於是場內觀眾很快坐滿立足大世界內各劇場均為流動觀眾。平時為人灑脱剛直,亦善自衞。出名後常有地痞流氓尋釁敲詐,他即自備一節竹管,兩頭裝有圓錐形硬木,遇有不測即以此防身。
生前有高亭公司灌製的《遊庵認母》、《游上林苑》等唱片流傳於世。 [1] 
參考資料
  • 1.    王永春  .中國越劇百年——紀念活動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