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母街道

鎖定
望謨縣王母街道辦事處位於縣境中部,東抵大觀鎮、南接蟠桃街道、西連平洞街道、北抵新屯街道,是縣城所在地,是中國布依族語言與文字培訓基地及"中國布依族古歌之都"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東經106°6′,北緯25°11′,海拔560米。最冷1月份月均氣温9.7℃,最熱7月份月均氣温25.9℃,年均氣温19.1℃,年降雨量在1081.2-1419.7毫米之間,境內河流屬珠江流域,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享有“天然温室”之稱。
中文名
王母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522326001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
面    積
83.48 km²
下轄地區
3社區3村
政府駐地
平繞村
郵政編碼
552300
人口數量
36095人
車牌代碼
貴E

王母街道建制沿革

王母街道辦事處清屬泗城府,雍正五年(1727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建議設永豐州,以紅水江之南為廣西泗城府,南盤江以南屬西隆州,兩江以北地為永豐州地,後吏部複議割泗城府江北的長壩歸永豐州,州治在長壩(今王母街道辦事處平繞),州隸屬貴州南籠府(治今安龍),並在長壩設長壩營,派兵駐守,營地在今望謨二中處(舊名營盤),後因感氣候炎熱,徙州治於泯球(今貞豐珉谷鎮)。清朝設王母汛,古名王母,系布依語譯音,意為王府聖地。
1932年設王母鎮,1940年始為縣治,全縣劃為5區、17個聯保、114保、1416甲,其中第一區轄城廂、伏開、岜賴和新屯等5個聯保。1942年1月2日,裁區建所,原城廂聯保更名為復興鎮。
1958年撤鎮建復興公社,後改城關公社,1984年設復興鎮及洛郎、平洞、平繞鄉,1992年3鄉合併到復興鎮,
2013年10月9日撤銷復興鎮,設王母街道、平洞街道 [1] 
2019年7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調整王母街道的行政區劃,劃出平郎社區、城南社區、蟠桃園社區、福臨社區、甘萊村設置蟠桃街道 [2] 

王母街道行政區劃

2020年王母街道轄:河東社區、河西社區、城北社區、平繞村、王母村、祥樂村,街道辦事處駐平繞村。 [2] 

王母街道地理環境

地處東經106°6′,北緯25°11′,海拔560米。最冷1月份月均氣温9.7℃,最熱7月份月均氣温25.9℃,年均氣温19.1℃,年降雨量在1081.2-1419.7毫米之間,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享有“天然温室”之稱。

王母街道自然資源

國土面積83.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686.57畝,其中布依族佔總人口的87%以上。全街道4個村通電率為100﹪,通路率為100﹪,通電話率為100﹪,廣播電視覆蓋率為100﹪,全街道森林覆蓋率61.3%。
1、礦產資源:石灰礦,其中石灰遠景儲量3 0 0 0萬噸,主要分佈在三、四村的東巖、平繞、弄臘一帶;
2、水資源:主要有一條河流(望謨河),一個主要水源點(六洞河水源點),1個小型水庫(祥樂水庫)。

王母街道人口民族

王母街道共6084户,常住人口36095人(非農業人口13770人,農業人口22325人),户籍人口22284人(其中男11191人,女11093),16-60歲户籍勞動年齡內人數15331人,流入人口2403人,流出人口416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84‰以內。

王母街道政治

全街道共有18個黨支部,647名黨員,1個黨務政務便民綜合服務中心,8個便民服務站點。

王母街道文化產業

王母街道有:
1、布依族自制土布:用藍靛染成青、藍或灰色,經久耐穿,不易褪色。
2、布依刺繡:布依族婦女擅長的傳統工藝,婦女們常把精緻的刺繡品(包括衣襟、袖口、花邊、繡花鞋、帳沿、枕套、圍腰、揹帶等)
3、布依傳統民族食品五色糯米飯,粽粑、褡褳粑等;
4、三月三布依文化節;
5、具有布依農業風情原創山歌對唱、糠包舞、蘆笙舞駝鈴舞等。

王母街道風景名勝

王母街道辦事處有平繞村“月亮洞”、甘萊村“王元梅墓”、祥樂村“王昭勇將軍墓”、平繞村“老屯土目莊園遺址”等及境內幾棵千年古榕樹等人文及自然景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