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樹翰

鎖定
王樹翰(1880.1.7—1955.2.8),字維宙。遼寧瀋陽人。北洋政客。清末舉人,曾任奉天度支司科長,軍械製造廠廠長。1913年後任奉天省南路觀察使、吉林省清丈局長。1921年後任吉林省政務廳長、吉林督署秘書長,1924年任吉林省省長,1929年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副秘書長、北平軍事委員會秘書長等職。 [1] 
中文名
王樹翰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遼寧省鳳城縣
出生日期
1880年1月7日
逝世日期
1955年2月8日

王樹翰人物簡介

王樹翰,1880年出生於今遼寧省瀋陽市新城子區大注村東溝屯的一一個貧苦農家。祖籍今遼寧省鳳城縣。父王俊卿,早喪。“母康氏,守節撫孤,教樹翰臻於成立。“王樹翰自幼孤貧,”無力向學讀書,早年入衡署,“習更職”,“嚴於自課,博聞強記,文章一寓自多能闇誦,以故長於案牌。”起家自此始。年弱冠“供職於奉天巡防售統領部,以任職幹練,保升府經歷。
1894年王樹翰出資捐官“得知府街以附生資格行走”。後任江寧將軍府衡主稿委員。1905年改任奉天巡撫衡門機要科長。1908年任奉天行省軍械製造廠廠長。1909年王樹翰入治學館深造(即京師大學堂前身)。1910年業返奉被派到奉天清理財政局充當科員,“兼任奉天被服廠副廠長。”盾財政局併入度支局,王樹翰升任科長。
1911年王樹翰任公署審計處秘書員兼任度支司歲入科科長。同年末,王樹翰加入共和俱進會,因差務宜繁呈度支司開去歲入科科長兼差。1913年王樹翰以共和俱進會奉天分會骨幹被都督府摧升為奉天南路觀察使,駐節營口,即前代地方監司之職。 [3]  1913年以後,王樹翰歷任瀋陽道尹、吉林清丈局長、黑龍江省龍江道尹等職。1914年4月,任浙江省內務司長。旋又回奉充奉天省財政廳長。1918年,赴黑龍江省任龍江道尹。1921年至1926年,調赴吉林,先後任財政廳長兼官銀號監理官、政務廳長,督軍署秘書長、高等顧問、代理省長等職。1928年,張作霖死後,作為奉天代表赴北京同蔣介石談判交涉政務事宜。1929年以後,歷任東北政務委員會秘書長、國民政府委員等職。1931年,隨張學良赴北京任陸、海、空軍副司令部秘書長、北京綏靖公署秘書長。1932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分會委員。 [4] 
1933年,王樹翰避居天津。1955年2月8日,王樹翰逝世於天津寓所。 [5] 

王樹翰人物活動

體恤民情 主力賑災
1923年夏秋間,吉林一些地方連降暴雨,遭到自1888年以來少見的奇災。王樹翰非常關注災情,暴雨過後,即令省城左右各縣知事調查遭災情況,及時呈報,以對受災過重地區妥籌娠濟。樺甸縣因山洪下泄,災情嚴重,縣衡街面水深丈餘,已成汪洋。於是,王樹翰一面派員前往視察災情,一面急電盤石縣知事就近運糧急娠。而對受災後借來省面陳災情、擅離職守的樺甸縣知事則予以責備,責令其速回坐鎮,以慰民心。
吉林省陰雨為患,災區甚廣。為驅應籌販以救災黎,王樹愉決定在省公署附近設專門賬災機構“水災賺濟處”,委前官銀號總辦史菡充任處長,省署參議忠芳為副處長,並設其他科長、辦事人等若干。以上各員均系義務職,不支薪棒。每逢災年,奸商不法分子往往囤積居奇,洪抬物價。為平抑物價,以維持市面,而適民生,王樹翰特令省會警察廳召集工商兩會,妥籌平價辦法,戴日實行,有不屑工商拾價居奇,只圖個人私益不顧地方大局者,即責成該廳查明重究。
1924年春,王樹翰鑑於上年災患深重,各縣春籽難求;輟耕興艱,選據報查,確為農時深輪念,自必籌備款項設法量予接濟不足,以資蘇息。特令永衡官銀號籌撥大洋3萬元,即行解省署暫行懸掛,到年底該號營業有盈餘,即在餘利項下支銷,王樹翰對災黎胞典為懷。
1924年,輝發河氾濫成災,樺甸等縣受災嚴重,王樹翰撥鉅款災,救民於水火。同年11月,延吉道區的延輝、和、站四、縣草災異常嚴重,民生困難,王樹翰令永衡官銀號給予貸款,以資救濟。官銀錢號擬飾就近分號查耐情勢,直接貸給,不限定數額。王考核批准後,令各縣就近向各分號接洽辦理。王樹翰在大災之年更加勤政,關心民摸,嚴禁溢加攤派和地方私徵附捐,為此曾下發一“擅加捐税之禁令”,禁令明令各縣設治局,除已到年度預算仍準繼續徵收外,如遇地方發生特別事項必須增捐率或另訂新捐者,應隨時由各縣局長案呈,經主管官廳核明呈轉,嗣令準後始能實行。做未經呈准,即行擅自加捐,無論什麼理由,一律視為違法徵收,處以應得之替。王樹翰用人賞罰分明,在吉林省娠事告竣之時,對辦振和募捐得力之人員予獎勵,以資激勵。得獎者計19人,分授一、二、三等銀色獎章。
王樹翰很注重以豐補欠,積穀備荒。曾於1923年7月頒佈規則,令各縣認真籌辦。王惟恐成為空文,以文敷衍,乃嚴令各道尹督飾各縣知事,趁此豐裕藏谷之時,照章切實徵税,務即購谷儲倉,並將保管倉谷之積一律剔除。 [8] 
東北易幟談判的代表
張學良主政東北,重視王樹翰善於處變之才,先任命為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秘書長,掌樞要之重任。是年7月19日,東北臨時保安委員會成立,並依綱要推定委員17人,公推張學良為委員長,袁金鎧副之,王樹翰為17委員之一。張學良鑑於東北一隅,外辱日深,不能任意孤行,對外應靠全國統一政府。乃邀請地方名流替宿多次會商,決計統一於國民黨蔣介石集團。
張學良於7月1日派出東北代表王樹翰、邢士廉米春霖徐祖詒等4人入關赴平,就東北易幟問題同蔣介石閻錫山諸人全權商洽。
關於東北實行易幟,南北統一問題,東北當局所受阻力很大,外有日本帝國主義的干擾、威脅、利透無所不用其極,內有以張學良的父輩摯友張作相為首的反對派;當然也有唯張學良之命是從的中間派。而王樹翰則是力主南北統一的堅定派。東北易幟談判開始後,先後在南京和奉天兩地舉行,王樹翰是東北方面的代表。王樹翰、邢士廉於1928年12月28日,就奉省當局準備易幟的同時掛出黨務籌備處牌以抵制潛伏黨人乘機組織黨部致電省長翟文選
同年12月29日,東北正式易幟,使奉系軍閥以和平方式和對等條件,統一於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是日,王樹翰被任命為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東北政務委員會為奉、吉、黑、熱東北四省最高行政機關。國民黨南京政府還特任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王樹翰在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編制序列中任秘書廳廳長,名列鄭謙之後。時蔣介石欲引王樹翰為己助,先委任其為國民黨政府委員,繼而未徵求其同意又任王樹翰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及國民黨政府文官長,對此極高職位,王樹翰仍堅辭不就。 [7] 

王樹翰社會評價

陳志新:王樹翰,體貌魁梧,塞言少語,器度宏恢能容人。王樹翰少年家貧,未能多讀書。司更職,長於案牌。王樹翰以更起家,嬰展升遷,薦升監司,代理吉林省長,終至國民黨政府文官長,官不為不高,地位不為不顯赫。張氏兩代主政東北,王氏身居要職,與金州王永江並稱“二王”。然王樹翰雖有才智謀略,察理之精,決事之敏,或有過於王永江之處,但氣魄不夠乏擔當力,故成就不如王永江,終未成宰輔之器。 [6] 

王樹翰親屬關係

王樹翰一妻二妾。元配恩氏,早喪無出;側室魯氏,有子鍚鈞、鍚衡、鍚齡,如夫人劉氏,有一子三女,子鍚和。 [2] 

王樹翰後世紀念

在瀋河區大南街般若寺巷,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四合院。許多路過這裏的人並不知道,這座四合院原來的主人,曾是奉系高官王樹翰。 [9] 
王樹翰公館 王樹翰公館 [9]
原來的官邸分前院、後院兩個部分,前院是現在十六號公館的位置,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為晚清康姓舉人所建,後轉賣給王樹翰。青磚灰瓦,展現了盛京古城傳統四合院建築的特點,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後院為王樹翰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西式建築,中間為一棟西式平房,兩側為兩棟二層小樓,分別稱為鳳樓和凰樓,合稱為鳳凰樓。
王樹翰公館至今已有120多年曆史,其始建年代遠早於湯玉麟、楊宇霆等奉系軍閥官邸。2004年被列入瀋陽市首批不可移動文物名單。 [9] 
參考資料
  • 1.    尚海等主編,民國史大辭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09,第732頁
  • 2.    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瀋陽文史資料 第21輯,,1994.12,第292-293頁
  • 3.    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瀋陽文史資料  第21輯,,1994.12,第276頁
  • 4.    《東北人物大辭典》編委會編;丁一等撰,東北人物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05,第293-294頁
  • 5.    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瀋陽文史資料 第21輯,,1994.12,第291-293頁
  • 6.    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瀋陽文史資料  第19輯,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2.09,第239頁
  • 7.    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瀋陽文史資料  第19輯,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2.09,第257-258頁
  • 8.    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瀋陽文史資料  第19輯,政協瀋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2.09,第251-253頁
  • 9.    《王樹翰公館 飽經風雨 120年》,《瀋陽日報》2014年8月27日,第A07版
  • 10.    東亞問題調查會編:《最新支那要人傳》,朝日新聞社1941年版,無具體頁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