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曉籟

鎖定
王曉籟(1887—1967),字孝賚,別號得天,後改號曉來,浙江嵊縣普義鄉(今嵊州甘霖鎮)白泥墩村人。1907年加入光復會,不久來上海經商,在其岳父樓映齋所開設的蕭山惠通公合義和兩絲廠駐滬賬房任經理。在“二次革命”上海組織討袁軍時,王曉籟曾助餉支援。其後歷任上海總商會會董、上海閘北商會會長等職,並代表上海商界列席關税會議。1927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王曉籟曾策動閘北保衞團響應。起義勝利後,王曉籟被推動為商界代表,並任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主席。 [1] 
面對日寇的入侵,他堅持抗戰,積極籌劃捐獻飛機,在大後方發展實業。面對蔣介石堅持獨裁發動內戰,他揭露政局是“天雖亮而云未開”。全國解放前夕,拒絕去台灣而避難香港。1950年初返回上海,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和宴請,被指派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代表,列席各部召開有關會議。1954年當選上海市人民代表,後又任上海市政協委員。 [1]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王曉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出生地
浙江嵊縣
孝賚

王曉籟人物生平

1907年,王曉籟參加光復會,開始投身於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活動。民國初年,袁世凱復闢帝制,要做洪憲皇帝。當時在上海總商會擔任會董的王曉籟捐資幫助討袁軍。1926年7月,王曉籟在廣東出席北伐誓師大會,開始投身於反對北洋軍閥的活動。1927年春天,他在上海積極響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隨後被推選為上海臨時市政府的主席委員。 [4]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曉籟歷任上海市商會理事長、江蘇兼上海財政委員會常務委員、財政部特税處副處長和全國捲煙特税局局長。後當選上海市商會第一、二、四屆主席委員,又任全國商會聯合會理事長、國營招商局理事。在上海廣收門生,成為“海上聞人”。魯迅逝世,他寫輓聯以示哀悼。 [1] 
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王曉籟擔任上海各界抗日會常委。 [4]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侵略軍在上海突襲中國軍隊,當時駐防在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官兵奮起抵抗。第十九路軍的負責人蔣光第、蔡廷錯、戴戟,後來在回憶淞滬抗戰經歷時曾提到:“上海市商會會長王曉籟於 2 月5日到真如指揮部,隨來二百多名童子軍,交十九路軍指揮。他們在中國軍隊作戰期間,始終堅持工作,直到中國軍隊在蘇州舉行追悼會後,才解散回滬復學。其中數人在前線犧牲。” [4]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再次襲擊中國守軍,第二次淞滬會戰爆發。會戰期間,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勇士(實際只有400多人)堅守四行倉庫.擊退日軍的多次進攻。10月28日,年僅15歲的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冒險將一面特製的大尺寸國旗送到了四行倉庫中國守軍手中。而當時將這面中國國旗交給女童子軍,並委託她們將國旗送往四行倉庫的人正是王曉籟。10月29日凌晨6時,四行倉庫孤軍“八百壯士”舉行簡短而特殊的升旗儀式,將楊惠敏送來的國旗升上樓頂。當時,四行倉庫上升起的這面國旗,大大鼓舞了全中國人民的抗敵鬥志。 [4]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曉籟離開上海去了香港。1950年,他回到上海。後來,曾被周恩來總理指派為中國銀行總行代表,列席國務院召開的各部會議。1954年,王曉籟當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1958年,王曉籟任上海市政協委員。1967年6月15日,王曉籟在上海病逝。 [4] 

王曉籟後世紀念

王曉籟故居位於甘霖鎮白泥墩村老街北面,是一幢二層樓5間4居頭的庭院式磚木結構建築,系清末民初的風格。常年失修的王曉籟故居,已失去舊時的風貌。但當年在白泥墩村中像這樣的庭院建築可謂是屈指可數,入大門,進儀門,過卵石鋪就的天井,就是正屋。正屋坐北朝南,正門和廳堂相對,廊檐東西兩側置有月洞門供家人進出。四周牆上的壁畫有梅、蘭、竹、菊及許多栩栩如生的蝙蝠,令人目不暇接。為此,村民把王曉籟的故居稱作“百蝠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