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行倉庫

鎖定
四行倉庫(Joint Savings Bank Warehouse [16]  ),全稱“四行信託部上海分部倉庫 [1-2] 位於上海市閘北區(現為靜安區光復路1-21號, [19]  [21]  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是由交通銀行大陸銀行)與北四行信託部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興建的聯合倉庫(堆棧)。 [3]  [21] 
四行倉庫的東側部分原名“大陸銀行倉庫”,建於1921年;西側部分建成於1932年,是當時蘇州河沿岸規模較大、結構堅固的倉庫建築, [19]  該建築被用作“金城”、“大陸”、“鹽業”、“中南”四個銀行儲蓄會的堆棧。 [4]  倉庫東面的“大陸銀行倉庫”和西面的“四行儲蓄會倉庫”,一般統稱為“四行倉庫”。 [32-34]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淞滬會戰”,“八百壯士”與日本軍隊在這裏打響了“四行倉庫保衞戰”。 [5-6]  20世紀90年代中期,四行倉庫被陸續改為商業市場和辦公功能。2014年,四行倉庫其中的4000多平方米空間被改建成“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6] 
四行倉庫是上海市近現代倉儲建築羣中的典型代表, [23]  為上海市建築保護單位優秀近代建築、 [28]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 
中文名
四行倉庫
外文名
Joint Savings Bank Warehouse [16] 
地理位置
東至西藏北路、西至晉元路、北至國慶路、南至光復路 [7] 
佔地面積
3000 m² [29]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1] 
別    名
四行信託部滬分部倉庫
主要榮譽
八百壯士抗日紀念地(1985年)(上海市文管會) [30] 
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994年) [30]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 [30]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 [31]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35-36] 
建築面積
20000 m²(四行倉庫管理企業百聯集團2020年給出的數據為2.5萬平方米) [21]  [29] 

四行倉庫歷史沿革

四行倉庫近代時期

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行倉庫光一倉庫、四行倉庫光四倉庫在光復路1-21號建成。 [27] 
民國時期的四行倉庫 民國時期的四行倉庫
民國二十年(1931年),四行倉庫開始興建,為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因是舊上海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間銀行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而得名”四行倉庫“。 [8] 
同年,四行倉庫光三分庫(原福康、福源錢莊)在位於光復路的127號建成。 [27]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四行儲蓄會又耗資82萬元,繼續在蘇州河邊上光復路21號自建倉庫,以堆放銀行客户的抵押品和貨物等。(一説四行倉庫建成投資為70萬銀元 [25] 
同年,四行倉庫光二分庫(原交通銀行)建成於光復路195 號。 [27]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月,“四行倉庫”開業。 [15]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四行信託部上海分部倉庫“正式建成,其東鄰大陸銀行倉庫,均由通和洋行設計。 [16]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因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閘北,四行倉庫被設為司令部。 [26] 
同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奮勇殺敵,打退日軍10多次瘋狂進攻,擊斃日軍200餘名,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8]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18日,四行倉庫裏價值1000萬元(法幣)以上的物資,都被日軍劫運回國。 [18]  經歷大戰之後,四行倉庫的建築本體“千瘡百孔”。日軍則以大火焚燒,之後長期荒廢。 [17] 
1945年抗戰勝利後,四行倉庫經大規模修補後,繼續被作為倉庫和辦公樓使用。 [17] 
1949年5月23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四行倉庫,企圖劫走倉庫內的貴重物資,遭到了四行倉庫工人糾察隊的抵制。 [18] 

四行倉庫現代時期

社會主義改造後,境內倉庫(包含四行倉庫)歸屬上海市商業儲運公司經營,作為上海市的商品物資存儲基地。 [25] 
1985年9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將四行倉庫列入抗日紀念地 [3] 
20世紀90年代中期,四行倉庫被陸續改為商業市場和辦公功能。建築被加高到七層,南立面窗台位置被改低,並將原有鋼窗替換為鋁合金窗。西立面、南立面當年風貌已不存。 [6]  此後,四行倉庫發展為大型文具禮品市場,租户有200餘家。 [10] 
1995年,四行倉庫主管企業、員工共同出資成立“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蹟陳列室”。 [10] 
1996年11月26日,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英勇抗日紀念地被閘北區政府列入第一批1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8] 
2002年,陳列室擴建至120平方米,展品有限,每週開放半天。 [10] 
2012年,民革提交了《關於加強上海四行倉庫保護和開發的建議》,呼籲將四行倉庫舊址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保護開發四行倉庫納入到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規劃中,發揮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載體和凝聚兩岸血肉聯繫的紐帶的作用。 [17] 
2014年,上海確定對四行倉庫進行整體保護修繕,該修繕工程由百聯集團置業有限公司建設、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其中4000多平方米空間改建成“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結合西側紀念廣場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的重要場所。 [6]  牆上的8個炮彈孔、430個大小槍彈孔清晰可見,全部按照原來面貌及實際位置還原。倉庫西牆上方的“ 四行信託部上海分部倉庫”11個字,只留下其中的 “ 四行 ”、“ 部 ”、“ 海 ”、“部”、“倉庫” 7 個字。 [2] 
2015年8月13日,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對外開放。 [10]  同期,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14] 
2015年底,四行倉庫正式啓動了文化創意辦公,引入了文創設計、互聯網+、金融以及科技創新類企業。 [29] 

四行倉庫建築參數

四行倉庫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倉庫為法式建築樓高6層,長120米,寬15米。鋼筋水泥澆築框架,花崗岩條石砌牆,異常堅固。且有地下室隱蔽。其東西北三面均為高牆,僅朝南面對蘇州河開有門窗。河對岸便是公共租界。地形易守難攻,又是制高點,利於觀察,射界開闊。 [9] 

四行倉庫建築修復

四行倉庫是由兩座毗鄰而建的近代倉儲建築組成,即“四行倉庫”和“大陸銀行倉庫”,現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其實施保護修繕,設立抗戰紀念館與紀念廣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2] 
四行倉庫在戰後成為庫房,於20世紀80年代後用作傢俱城、文化用品市場等空間載體,其間,外立面經歷多次統一粉刷、厚達50-60毫米,中央通廊被層層封堵,西牆西側搭建了多層廠房。四行倉庫的西牆是當年保衞戰中鏖戰最激烈、受損最嚴重的部位,如何保護西牆,是整個倉庫復原設計項目的重中之重。 [24] 
為準確復原四行倉庫西牆的戰後歷史原貌,設計團隊積極探查當年的炮彈洞口。經探查,謹慎剝除了倉庫西牆五層的局部內側粉刷,確定四行倉庫的初始牆體為紅磚砌築。經過修復,西牆如今共保留了8個炮彈孔、430個槍彈孔。 [24] 
四行倉庫修繕項目經改造拆除,加建了第七層,修繕後建築高度為27.7m,總建築面積為25550O。 [22]  四行倉庫內部設置了抗戰紀念館、創意辦公等功能空間,並增設消防設施、現代化設備。倉庫室內直接暴露原有的樓板結構,以展現無樑樓蓋的空間特點,同時保留了原倉庫庫位文字標記歷史信息。六層在東、西、南三面退進,多處建築細部設計吸取了原倉庫建築的特點。 [23] 

四行倉庫建築特色

四行倉庫是上海市中心城區內為數不多的抗戰遺址紀念地,也是蘇州河沿岸近現代倉儲建築羣中的典型代表。 [23] 

四行倉庫歷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爆發。中日雙方大軍拼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10月26日至30日,國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掩護大部隊撤退後,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敵人多次進攻。
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有很大的厚度,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日本坦克無法打穿其混凝土牆壁,由於先前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因此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河對岸是英國租界,所以日本軍隊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彈轟炸四行倉庫。 [11] 
26日,四行倉庫的職工組織後援會,捐募大批藥品、日用品等冒險送給四行倉庫守軍。28日,四行倉庫陣地的樓頂上升起了楊惠敏冒死送去的國旗。同日,四行倉庫周邊的住房被日軍縱火焚燒殆盡。31日凌晨,國軍部隊撤離了四行倉庫。 [18] 

四行倉庫後世紀念

1990年8月31日,四行倉庫舊址舉行了由中共閘北區委、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閘北區各界人士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5週年”活動。 [18] 
1995年8月13日,四行倉庫舊址內揭幕了“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蹟陳列室”。 [18] 
2015年8月13日,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館。 [12]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13] 
2018年7月18日,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被確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