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敬臣

鎖定
王敬臣(1513~1595)字以道,號少卿,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受業於魏校,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貢生。萬曆中,受薦國子監博士,辭而不就。萬曆二十一年(1593),巡按御史甘士介繼續推薦。但吏部認為:王敬臣已八十歲,不宜擔任官職,請以優禮相待,得到皇上允許。
本    名
王敬臣
以道
少卿
出生日期
1513年
逝世日期
1595年

王敬臣人物簡介

王敬臣的學説以“慎獨”為先,在家開館講學,先後收有門生四百餘人。學者稱他為“少湖先生”,譽為明代“大儒”。著有《禮文疏節》、《家禮節》等,均已散失。僅存《俟後編》六卷。《明史》有傳。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著名學者大儒,而將蘇州大樹巷改為大儒巷。

王敬臣人物軼事

據明史的記載和民間傳説,王敬臣最為讓人佩服的事情是他的忠孝仁義。王敬臣的父親有一次患有疽背之疾,為幫忙父親減輕痛苦,王敬臣常常是嘴對着父親的背疾處進行吮舐,使得父親的病體後來漸漸得以恢復。還有一次他父親得了瞀眩病,不能正常行走,王敬臣每晚都睡在父親牀邊的地下,而為了照顧好父親,他更是連衣服也不脱,只要聽到咳嗽聲就立刻爬起來悉心服待自己的父親。而他對待自己的繼母也十分地孝順,就象對待自己的生母一樣精心對待。在講究忠孝道德的明代,王敬臣的孝行從此是聞名天下,大家稱它為“仁孝先生”,明朝萬曆年間,蘇州知府朱文科特地為他立牌坊,題名“仁孝坊”。

王敬臣明史文載

王敬臣半身像 王敬臣半身像 [1]
王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江西參議庭子也。十九為諸生,受業於校。性至孝,父疽發背,親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則卧於榻下,夜不解衣,微聞響咳聲,即躍起問安。事繼母如事父,妻失母歡,不入室者十三載。初,受校默成之旨,嘗言議論不如著述,著述不如躬行,故居常杜口不談。自見耿定向,語以聖賢無獨成之學,由是多所誘掖,弟子從遊者至四百餘人。其學,以慎獨為先,而指親長之際、衽席之間為慎獨之本,尤以標立門户為戒。鄉人尊為少湖先生。萬曆中,以廷臣薦,徵授國子博士,辭不行。詔以所授官致仕。二十一年,巡按御史甘士價復薦。吏部以敬臣年高,請有司時加優禮,詔可。年八十五而終。
參考資料
  • 1.    王敬臣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