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承雲

(上海師範大學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鎖定
王承雲,女,1961年11月出生,漢族,籍貫山東黃縣,研究生學歷,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博士,教授,1983年7月參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國致公黨。 [1] 
現任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4]  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城市科學與區域規劃系教授, [6]  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人文地理學碩士點帶頭人。 [5] 
中文名
王承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黃縣
出生日期
1961年11月
畢業院校
哈爾濱師範大學(學士)
上越教育大學(碩士)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
學術代表作
日本城市旅遊地理
政治面貌
致公黨黨員
工作單位
上海師範大學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

王承雲教育背景

學士,哈爾濱師範大學 地理系
碩士,日本國立上越教育大學 社會學系 經濟地理學方向,第二碩士日語教育方向教育學碩士
博士,華東師範大學 區域經濟系 人文地理學

王承雲研究方向

王承雲教授於日本研學考察 王承雲教授於日本研學考察
王承雲教授主要從事技術創新的生態系統與空間擴散問題,產業集羣與區域經濟,全球城市視角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產業空間問題、日本都市圈的發展過程、日本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及空間演化過程的分析。近年來重點關注區域創新空間的測度、理論與實證研究,區域協同創新空間共建等問題研究。先後出版7部專著和教材,發表論文80餘篇,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完成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市教委、上海旅遊局以及企業委託項目十多項。培養碩士研究生40餘名。 [2] 

王承雲研究項目

  1. 主持,城市羣協同創新機理、空間效應與動力機制研究(項目編號 4217116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1.01~2025.12
  2. 主持,上海蔘與全球科技治理的現狀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 20692102600),上海市科委軟科學重點項目,2020.07~2021.06
  3. 主持,基於創新視角的研發產業集羣研究(項目編號415711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6.1~2019.12
  4. 主持,研發產業空間集聚動力機制與模式研究—以長三角地區為例(項目編號14ZR1430600),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 2014.07~2017.06
  5. 主持,特大城市研發產業集羣的空間規律與效應研究—以上海市為例(項目編號13ZZ106), 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 2013.01~2015.12
  6. 主持,R&D產業的空間演化過程、機理研究(項目編號4097106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0.01~2012.12
  7. 主持,上海市居民出境旅遊行為研究(項目編號BLA537)上海市旅遊委項目,2005.01~2006.12
  8. 主持,上海拓展入境修學旅遊研究(項目編號C-6104-10-003),上海市旅遊局項目,2010.01~2011.12
  9. 主持,長三角城市羣創新空間溢出研究(項目編號2017-GZ-20),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課題,2017.01~2017.12
  10.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跨界區域協同創新空間共建研究(項目編號2018-GZ-23),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課題,2018.01~2019.03 [2] 

王承雲榮譽嘉獎

  • 上海市三八紅旗手(2017-2018)
  • 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2018)
  • 中國旅遊業傑出女性—時代學人獎(2018)
  • 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五)(2017)
  • 上海市育才獎獲得者(2016) [2] 
  • 中國“會展教育十佳名師”獎(2017) [3] 

王承雲承擔課程

地理科學大類,人文地理學
地理科學師範,世界經濟地理
研究生課程,城市地理學,創新地理學 [2] 

王承雲社會兼職

上海市僑聯委員,徐彙區僑聯副主席,上海師範大學僑聯主席,上海師範大學女教授女幹部聯誼會會長,上海師範大學中日人文地理與觀光研究所所長,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徐彙區第十二、十三屆政協委員、十四屆政協常委,兼任上海市僑界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地理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地理研究》編委等學術兼職。長期從事研發創新、區域經濟、產業集羣、會展經濟等教學和科研工作。 [3] 

王承雲學術兼職

  • 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
  • 中國地理學會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 CSSCI源期刊《世界地理研究》雜誌編委
  • 《地理學報》審稿專家
  • 上海市地理學會理事
  • 上海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
  •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 [2] 

王承雲論文著作

  1. 王承雲,蔣世敏 * ,熊文景,戴添樂,基於空間計量分析的浙江省區域創新產出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
  2. 王承雲 ,王永正,沈澤洲,長三角城市羣創新合作網絡空間演化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
  3. 沈澤洲,王承雲* ,王永正,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空間格局及動力機制—以500強為例,經濟地理,2020(11).
  4. C hengyun W ang , y ue W ang , n ana L i and T engfei M a,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 R&D Efficiency,ERDKUNDE,2019(9).
  5. 王承雲,王越,朱弈希,地理學視角的中日友好城市時空演化過程研究,地理研究, 2019, 38(12).
  6. 王承雲,馬任東,王鑫,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嘉昆太”跨行政區域汽車產業集羣研究,人文地理, 2019, 34(5).
  7. 王承雲,沈澤洲,江蘇省城市綜合創新競爭力時空聯繫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20(11).
  8. 王承雲,孫飛翔. 長三角城市創新空間的集聚與溢出效應.地理研究, 2017, 36(6).
  9. 王承雲, 孫玲慧.“京都、大阪、奈良學術研究型都市”建設模式研究.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3).
  10. 王承雲,秦健,楊隨.京津滬渝創新型城區研發產業集羣研究.地理學報,2013,68(8).
  11. 王承雲.中國における多國籍企業のR&D機著立地の要因—上海を事例として.地域創造學研究(日本),2012,22(2).
  12. 王承雲,張婷婷.長三角地區研發產業的空間結構演化.地理科學進展,2012,31(8).
  13. 王承雲.日本研發產業的空間集聚與影響因素分析.地理學報,2010,65(4).
  14. 王承雲,毛睿弈.上海跨國公司總部的空間集聚及影響因素.經濟地理,2010,30(6).
  15. Wangchengyun,Linana, Shandong Tourism Demand:Perspective of Taiwanese Tourists to Mainland China 《Journal of Ritsumeika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10(2).
  16. Wangchengyun, Tianjiangya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Japanese Journal of Human Geography》, 2010(6).
  17. 王承雲,李娜娜.日本、韓國在華研發投資的比較分析.地理研究,2009.28(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