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成彥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

鎖定
王成彥,男,1968年生,博士學歷,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文名
王成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8年
畢業院校
中南工業大學
職    業
教師
職    稱
教授

王成彥人物經歷

1990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有色金屬冶金系,獲學士學位;
1993年畢業於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獲碩士學位並留在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工作;
1995年晉升工程師,1998年晉升高級工程師;
1999年-2002年在昆明理工大學攻讀在職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2002年晉升研究員;
2006年-2015年任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冶金研究設計所副所長,2015年4月調入北京科技大學

王成彥教學科研

王成彥所教課程

本科生課程:資源循環與高效利用,科技英語技能訓練,生態數據處理技能訓練
研究生課程:資源循環與高效利用

王成彥科研方向

礦漿電解及湍流密閉電解新技術及裝備
高效短流程低污染冶金新技術
多元複雜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冶煉過程伴生有價金屬綜合回收
二次資源循環利用
複雜/低品位鐵礦資源高效利用
冶煉過程的三廢處置
西部特殊生態環境和能源條件下的礦產資源協同開發

王成彥學術任職

中國鉛鋅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
有色重金屬短流程節能冶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
有色金屬鎢及硬質合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
西部高原有色金屬礦產開發與高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委員會委員

王成彥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多元複雜礦產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的工程化研究,在多金屬複雜礦的短流程冶金、多金屬高效分離與提取、過程工程放大與關鍵裝置研發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發明了鉛富氧閃速熔鍊、紅土鎳礦綜合利用、礦漿電解等原創性清潔生產新技術。建成了年產10萬噸粗鉛規模的鉛富氧閃速熔鍊示範工程、年處理30萬噸礦石規模的鎳鐵礦選擇性還原焙燒-氨浸示範工程、年處理20萬噸礦石規模的褐鐵型鎳紅土礦非常規介質温和提取示範工程、年處理5000t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示範工程。先後承擔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二十餘項,主持完成企業委託項目近百項。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近70篇。已獲授權發明專利33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部級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部級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

王成彥科研業績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U1302274,雲南鎂質貧鎳氧化礦金屬化還原過程中鎳鐵的遷移聚合微觀機制,2014/01-2017/12,210萬元,在研,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274044,殘積型紅土鎳礦低温金屬化還原-磁選鎳鐵新技術基礎理論及系統集成,2013/01-2016/12,88萬元,在研,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734005,我國緊缺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的冶金關鍵技術基礎研究,2008/01-2011/12,170萬元,已結題,主持。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674014,高鎂紅土鎳礦非常規介質温和提取基礎研究,2007/01-2009/12,30萬元,已結題,主持。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234010,鉛銻鋅鐵複雜多金屬硫化礦選冶提取新技術基礎及應用,2002/01-2005/12,200萬元,已結題,參加。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50810305022,第24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2008/07-2009/04,8萬元,已結題,主持。
7.國家“973”計劃項目,2007CB613505,低品位銅、鎳、鈷多金屬複雜礦濕法冶金高效分離提取的新體系、新方法,2007/01-2011/12,320萬元,已結題,主持。
8.國家“863”計劃項目,2012AA06A110,電鍍污泥無害化處置與多金屬資源化利用技術及示範,2012/01-2015/12,730萬元,在研,參加。
9.國家發改委有色行業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專項,發改辦高技[2011]1046號,鉛閃速熔鍊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2011/01-2013/12,2000萬元,已結題,主持。
10.國家“863”計劃項目,2009AA064602,鉛富氧閃速熔鍊清潔生產工藝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2010/01-2011/12,719萬元,已結題,主持。
11.“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BAB19B01,元石山低品位鎳鐵礦高效提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2007/08-2010/12,1100萬元,已結題,項目主持。
12.國家“863”計劃項目,2006AA06Z131,高鎂紅土鎳礦非常規介質温和提取新工藝研究,2007/01-2008/12,95萬元,已結題,主持。
13.“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1BA609A-15,礦漿電解新工藝及成套裝備研製,2001/01-2005/12,350萬元,已結題,主持。
14.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001DFDF0008,多金屬複雜礦礦漿電解新技術研究,2001/01-2005/12,100萬元,已結題,參加。
15.“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6-915-08-02,大礦量砂岩型氧化銅礦開發利用研究,1997/01-2000/12,40萬元,已結題,主持。
16.“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6-119-04-02-02B,高純超細氧化錫研製,1995/01-1996/12,5萬元,已結題,主持。
17.“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6-118-03-02-01,鉍精礦礦漿電解工業化研究,1995/01-1997/12,120萬元,已結題,參加。
18.“八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5-105-03-01-01,鉍精礦、鉍中礦礦漿電解小型及擴大試驗研究,1991/01-1993/12,50萬元,已結題,參加。
19.中國工程院、國家工信部聯合重點諮詢項目,工業綠色發展工程科技戰略及對策,2013/01-2014/12,300萬元,在研,參加。
20.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2012-XZ-19,有色金屬冶金(Al、Cu、Pb、Zn、Mg)節能減排技術及潛力研究,2012/01-2013/12,200萬元,已結題,負責鉛鋅部分。
21.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2012-ZD-10,中國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戰略研究,2012/01-2013/12,300萬元,在研,參加。
22.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中國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戰略研究,2004/01-2005/12,200萬元,已結題,參加。
[23]遵義能礦公司,“利用餘慶陶土礦製備建築陶瓷”,橫向課題,2014.4-2015.3;
[24]澳大利亞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鋼鐵工業流程能耗和碳排放預測模型開發”,2012.06-2013.12。

王成彥論文著作

[22]劉曉明*,張娜,孫恆虎, 李宇,蒼大強. 複合熱活化對赤泥-煤矸石微觀結構的影響.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3,42: 538-542. (SCI收錄,IF:0.203)
[23]黃冬波,宗燕兵,鄧振強, 劉蓮鳳, 李彥輝, 王俊, 劉曉明*. 鮞狀赤鐵礦生物質低温磁化焙燒實驗研究,工程科學學報.2015,37(10):1260-1267.(EI)
[24]張娜,劉曉明*,孫恆虎. 赤泥-煤矸石基中鈣體系膠凝材料的水化特性.材料研究學報.2014,28(5),(EI)
[25]徐嘯雄,蒼大強,劉曉明*,李宇,宗燕兵. FEM—SPH耦合算法模擬鋁液粒化的動態過程. 材料科學與工藝. 2013,21(5):1-7
[26]李宇*,張玲玲,宗燕兵,劉曉明,蒼大強. 鋼鐵熔渣在高壓水射流條件下的粒度與膠凝活性變化規律研究,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33(2): 161~165 (EI)

王成彥申請專利

[1]一種利用鋼渣濕法磁選尾泥製備陶瓷材料的方法,授權號,201210276443.4;
[2]一種熔渣節能保温劑,授權號,201010225763.8。
[3]一種雙爐膛高温熔融爐,授權號:201020521930.9
[4]一種高温熔渣連續改質的工藝方法,申請號:201510191265.9
[5]一種含鐵工業熔渣在線回收鐵及製備微晶玻璃熔塊的方法,申請號:201010275956.4
[6]一種電解錳渣生態水泥的製備方法,申請號:201010283952.0
[7]一種電解錳渣提氨改質的方法,申請號:201410752049.2
[8]一種污泥基綠色還原劑,申請號:201110370934.0
[9]一種透水磚的製備方法,申請號:201310184631
[10]一種複合路基材料,申請號:201310183480

王成彥外文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Reviewer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Reviewer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Reviewer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Revie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