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志雄

(全國政協委員)

鎖定
王志雄,男,1957年3月生 [1]  ,漢族,江蘇鹽城人,大學本科學歷,在職研究生,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統計師。 [2] 
曾任十一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市總商會會長,中國統計學會名譽副會長。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長三角商會組織聯席會議理事會會長。 [3] 
中文名
王志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鹽城
出生日期
1957年3月
畢業院校
江西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出生地
上海市徐彙區太原路
政治面貌
民建會員

王志雄人物履歷

1975.04—1978.10 上海市志願赴江西省南豐縣萊溪公社插隊務農知青
1978.10—1982.07 江西財經學院財政金融系財政專業學生
1982.07—1993.09 浙江省財政廳税務局税政三、二、一科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
1993.09—1997.09 上海市浦東新區財税局税政處主任科員、副處長、局辦公室副主任(期間掛職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副主任)
1997.09—1999.07 上海市浦東新區財税局局長助理兼外高橋保税區財税局局長(正處級)、外高橋保税區管委會委員 (期間在美國馬里蘭州大學進修政府公共管理)
1999.07—2000.08 上海浦東新區財政局、國税局副局長
2000.08—2003.01 上海浦東新區財政局副局長兼浦東新區投資項目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指揮部成員、浦東新區一屆政協副主席(不駐會)
2003.01—2006.12 上海市金山區副區長 (期間西安交通大學產業經濟在職博士研究生學習)
2006.12—2008.04 上海市統計局副局長
2008.04—2012.08 上海市統計局局長、中國統計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2011.11.25受聘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2012.05—2012.12 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商會會長
2012.12—2013.01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商會會長
2013.01— 2017.11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商會(2015.05更名為上海市總商會)會長、上海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續任新一屆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4-8] 
2017.11—2018.01 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常委、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總商會會長、上海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8.01—2020.06 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十二屆全國工商聯常委、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總商會會長、上海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續任新一屆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其間:2018年7月起任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同年9月起任長三角商會組織聯席會議理事會會長 [9-10] 
2020.06—2020.07 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常委、長三角商會組織聯席會議理事會會長,上海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11] 
2020.07—2021.01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長三角商會組織聯席會議理事會會長,上海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2021.01——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長三角商會組織聯席會議理事會會長 [12]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 [13-14]  ,上海市工商聯(總商會)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執行委員會主席(會長),政協上海市第九、十屆委員,第十一屆常委,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十三屆委員會副主席。 [15-16] 

王志雄職務任免

2018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王志雄再次當選為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16] 
2018年6月8日,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座談會舉行,王志雄同志被續聘為新一屆上海市決諮委委員。 [17] 
2021年1月26日,上海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因任職年齡到限,方惠萍、王志雄、徐逸波請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12] 

王志雄履職情況

王志雄在浙江省財政廳、税務局工作期間直接參與國家財税改革和浙江省經濟改革的發展歷程,所探索的增值税改革措施及其建議為國税總局所重視,同時提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可持續發展要求運用財税槓桿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等觀點, [18]  為國家財税改革和浙江省的經濟市場化和民營經濟發展做出了努力。 [19] 
在上海浦東新區財税局、外高橋保税區等部門工作期間直接參與了浦東改革、開放的歷程。他1998年在國內率先創建行政執法相對人的權益保護制度:“納税人合法權益保障制度”,探索理順行政執法人與相對人的權責關係,將對公務員的管理納入法制軌道; [20]  提出並參與制定了以注重產業政策和兼顧效率與公平為原則的財政扶持經濟發展的措施,改變了以企業經濟性質和來源地區別優惠待遇的做法;積極探索政府對科技小企業貸款擔保支持方式的創新; [21-22]  率先提出區域商務成本具有客觀性,應據此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建議。 [23-24]  在科學税收稽管等方面成績較為突出,為浦東新區開發和改革開放做出了成績。 [19] 
王志雄 王志雄
在任上海市金山區政府副區長分管綜合經濟期間,他從長三角區域聯動的角度提出區域的科學發展戰略;以規劃約束和制度創新強化對土地和國有資產的管理;積極探索創建政府主導、市場配合、金融改革三結合的農民健康預防與大病保險機制,受到農民羣眾和有關方面的歡迎; [25]  在全市率先進行簡化企業年檢制度和規範行政事業性單位收費制度等改革;創新和規範政府投、融資和償債機制等,為深化改革創新和金山區經濟社會的科學、和諧、跨越式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 
擔任上海市統計局局長時,注重提高統計部門的大局意識,加大統計分析、服務力度,積極提出意見、建議。 [19]  [26]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他在上海市政協專題會等會議上,對撲朔迷離的經濟形勢提出了預測和警示; [27]  在2009年科學預判經濟的階段性築底回升,同時提出“國內經濟轉型和國際經濟復甦將是兩個較長週期”的預見;在2010年的市政協專題會和經濟論著中指出:“國際經濟將進入博弈紛爭的階段,不排除上升到政治和軍事的層面”等判斷,多為以後的事實所印證。 [28-29]  他積極深化統計改革,提高數據質量;在國內率先按照轉型發展的要求創擬了《“十二五”時期上海推進科學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改革試行方案》;率先探索建立行政機關的“公共關係協調部門”, [30]  以更好地覆行公共職能;同時加大信息和網絡服務。“上海統計”網先後榮膺上海市和全國政府網站評比的大獎。 [19]  [31] 
當選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以後,他繼承傳統、與時俱進,在深入基層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強化服務為抓手促進引導教育,以推進落實和改革創新為重點來貫徹落實工商聯“兩個健康”的工作主題。 [19]  先後發起、組織和推動了商會與銀行的融資合作平台、“上海市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工商聯與政府部門的合作與協調機制、工商聯(商會)網絡服務平台、商會法律引導和服務機制、會員企業誠信體系等平台、機制的創建和市總商會的更名工作;完善市工商聯制度建設;積極探索市場化的科技創新機制和科創風險投資平台的創建; [32]  注重工商聯和商會改革工作的理論研究、發起創建萬商經濟研究院等等,為上海和全國民營經濟發展和工商聯工作作出了貢獻,受到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和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在2020年抗疫工作中,組織率領市工商聯(總商會)見事早、工作實,於春節前下發文件積極組織會員企業踴躍參與、堅定信念、克服困難,先後動員了數億元抗疫捐助和爭取到上億元的銀行授信支持復工。在扶貧攻堅、對口支援與合作工作中積極組織、作風踏實、努力創新、效果明顯。
在全國政協和上海市政協工作中,擔任全國政協分組召集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在市政協先後聯繫經濟委員會、社會法治委員會、民族宗教委員會和學習委員會等工作,所提提案、意見和建議為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所重視與採納
王志雄先後多次獲得浙江省財政廳、上海市浦東新區和上海市委組織部所授予的先進工作者、行政嘉獎、記功等表彰。他還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在省、市以上媒介發表了數十萬字的學術成果。早年所著的《我國增值税改革的理論、實踐問題思考》和參與第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寫,曾獲得國家級的獎勵。 [19] 

王志雄主要論著

1、《我國增值税改革的理論、實踐問題思考》(1991年發表,獲國家税務總局中國税務學會”税收十年改革優秀科學論文評選“一等獎, [33]  《全國税收科學研究成果獲獎論文選》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 [19] 
2、《中國大百科全書財政、税收、金融、物價》(1993年發表,分支編寫組成員,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獎勵。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19] 
3、《關於深化税制改革的探討》(《税務研究》1996年11期) [24] 
4、《完善政府信用但保,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上海財税》2002年12期) [21] 
5、《區域商務成本分析》(《上海經濟研究》2004年7期) [23] 
6、《從經濟學視角看發展循環經濟》(2005年11月25日《人民日報》學術動態版發表); [34] 
7、《循環經濟思想的演化與概念分析》(2006年4月《上海經濟研究》發表); [35] 
8、《農村醫療衞生工作創新機制的意義》(2006年7月25日《文匯報》發表); [25] 
9、《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問題與對策》(2006年7月31日《文匯報》發表); [36] 
10、《上海發展若干熱點問題芻議》(2007年12月10日《文匯報》發表); [26] 
11、《科學把握公共產品的市場化運作》(2008年1月30日《文匯報》發表); [37] 
12、《2008-2009上海經濟形勢》(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 [27] 
13、《2009-2010上海經濟形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9] 
14、《2010-2011上海經濟形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8] 
15、《2011-2012上海經濟形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9] 
16、《提高工商聯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2013年1月刊《現代工商》)
17、《民企公平參與競爭如何破壁壘》(採訪稿)(2013年3月10日《解放日報》) [40] 
18、《落實新型城鎮化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第55期)“經濟建設與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專題第六課題組組長、執筆人(2014年第8期《中共中央黨校報告選》);
19、《關於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問題的思考》(2015年第8期《行政管理改革》); [32] 
20、《關於推進我國品牌建設的若干建議》(2016年第2期《行政管理改革》); [41] 
21、《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商會的思考》(總第1502期5版《社會科學報》); [42] 
22、《做好工商聯工作必須不斷增強“四個意識”》( 2016年12月23日《中華工商時報》第二版);
23、《認真貫徹積極探索 切實增強理想信念》(2017年7月12日《中華工商時報》); [43] 
24、《在全國政協2018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上的發言》(2018年第5期《經濟界委員通訊》); [44] 
25、《宏觀經濟形勢簡析》(2019年4月刊《現代工商》);
26、《關於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建設的若干建議》(2019年7月刊《現代工商》)。 [4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