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德惠

(畫家)

鎖定
王德惠(1924年-2024年2月24日),男,平橋鎮人。1950年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現中國美術學院)主攻中國畫,得潘天壽、顧坤伯、吳茀之、諸樂三、陸抑非等老一輩藝術家親授。以熱烈奔放、大氣磅礴的繪畫風格,在畫壇上獨樹一幟。
2024年2月24日19時1分,王德惠在杭州家裏逝世。 [4] 
中文名
王德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4年1月13日
性    別

王德惠人物介紹

王德惠,1924年1月13日出生於天台西鄉溪頭王村一個農民家庭,9歲進當地鄉村小學讀書,12歲喪母。為謀生計,他13歲便隨父親到寧波、上海等地做徒弟學手藝。1949年9月考入杭州國立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繪畫系學習西畫,1951年投筆從戎參加抗美援朝,1952年畢業於解放軍第五航空學校機械科。1956年再次報名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中國畫系(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學習,1961年畢業後自願要求到內蒙古建築學院任教。1963年內蒙古建築學院撤消,調入温州工藝美術學校任教。1970年温州美校停辦,教師併入温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72年任副所長,1980年從温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提前退休。1983年參與籌建浙江省職工工藝美術學校,並任名譽校長,兼職教務工作。他創作的《雁蕩奇景》等4件作品曾經入選1984年浙江省山水畫新作展。1996年出版《王德惠水墨畫集》等。
王德惠繼承杭州國立藝專形成的傳統,他的油畫借鑑西洋繪畫的表現手法,探索融匯中西的繪畫語言,形成了熱烈奔放、大氣磅礴的繪畫風格,獨樹一幟。1994年,年屆古稀的他隻身到加拿大舉辦畫展。1999年,應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邀請,再赴歐洲十國進行了為期近半年的藝術考察,探索吸取西方藝術語言和技法,創作了一批別開生面的旅歐寫生作品。2000年他在中國美院舉辦旅歐寫生畫展,引起美術界的關注。2001年他將旅歐寫生油畫40件全部捐贈給天台博物館。2001年出版《王德惠旅歐畫集》等。2008年應邀赴北歐瑞典,參加卡爾瑪市政府舉辦《相見中國》文化藝術交流展。
1924年,王德惠先生出生在天台西鄉溪頭王村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喪母,為謀生計,他13歲便隨父背井離鄉,歷盡戰亂劫難。1950年春考入杭州國立藝專繪畫系學習西畫,不久應徵入伍,度過幾年軍旅生涯後,重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學習。此後,他坎坷的一生便與繪畫聯繫在一起。也許選擇從事藝術,就註定了他一生清貧和寂寞的命運,但面對苦難,他安貧若素,禿筆殘墨忘情于丹青,以曾經滄海的目光和平靜的心態對待生活。
與他苦難的童年和清貧的一生形成對照的,是他熱情奔放、明快絢爛的繪畫。他雖然不求浮名,只希望在藝術的天地裏自得其樂,但我們從他的畫作中,分明看到他在探索現代水墨畫表達樣式中的勇氣和溶匯中西創造自己繪畫語言的膽略。無論是他的國畫,還是他的西畫,都可以看出東西方文化的有機統一和相互借鑑。東西文化不同的美學淵源,繁衍着不同的藝術傳統,但從藝術精神的本質上來説是一致的。我們在王德惠先生的創作中,既看到他雙重受惠的結果,又看到他在這兩個畫種實踐中的清醒,他在一個共同美學理想中,相互借鑑又相互堅持兩種鮮明的藝術面貌,但目標都是強調形色的表現能力,以取得視覺的價值。從他洋洋大觀的畫作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遊動的線條之中澎湃着的詩一般顫動的激情,繪畫是他表達內心情感的載體,那狂野中的揮灑自如,有節制的奔放不羈,與其説是一種藝術追求,不如説更是對生命狀態寄予的理想。
新中是王德惠先生的故里,鄉親們為他在家鄉建造了書畫居。少小離家,老大歸根,我們祝願這塊曾經生養他的土地,能給予他更多的藝術靈感和創作源泉,登上藝術的顛峯。祝願王德惠先生健康長壽、藝術長青。

王德惠畫展資料

1、王德惠畫展 [1] 
舉辦時間:2010年8月19日
主辦方:浙江省文化廳、台州市人民政府
展覽地點:浙江省美術館
《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王德惠的代表作之一《大漠落日》
2、“返鄉——2010王德惠温州大型主題畫展 [2] 
舉辦時間:2010年10月29日
主辦方:中共温州市委宣傳部
展覽地點:温州博物館
王德惠畫展 王德惠畫展
3、“赤城霞——王德惠畫展” [3] 
舉辦時間:2012年7月17日
主辦方:浙江省文化廳、台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油畫藝術委員會

王德惠社會評價

楊參軍:(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王先生的畫面有着一種純然的藝術感染力,這些作品中看到的是一個大的愛心。他的內心充滿着對生活和對繪畫真摯的愛,而這樣一種愛瀰漫在畫面之中的是脱離了人間煙火功利的那樣一個俗氣,脱離了繪畫之外那些強加於繪畫的毫無疑義的東西。第二點,我覺得王先生的畫裏面由於他比較特殊的學緣關係,他學過油畫,後來又在國畫系學過國畫,因此我們在王先生的油畫中看到了由於他對國畫的深入研究,使他在造型上避免了西畫裏面具體的形對於畫面的約束,因此我們看到他的繪畫彰顯的是寫意之中的色彩和油彩的光華.使他避免了國畫傳統中那些可以束縛他的框架和教條,使他的國畫也生髮出一種別樣的趣味。
高天民(潘天壽紀念館副館長):王德惠先生是非常樸實、內心很純淨的一個人。王先生的畫和他這個人一樣,已經到了一定高度,是比較自由的一種狀態,很放鬆,沒有一定要有什麼風格,一定表現什麼東西,具有內在綜合性表現願望。這樣一種狀態,對於藝術家來説,就是達到了一種自由的狀態,無忌無絆的狀態,透過這種狀態,可以理解他的人生經歷以及對藝術的認識。王先生先從油畫,當兵回來以後再到國畫系,有幸受到了潘天壽先生的教育。他的畫,特別是他的水墨,表現的是寫意性的東西,但是非常厚重,而且他的人物小品畫的非常好。他不是玩筆墨,是一種純粹的寫意方式,而他這種寫意的方式就跟他的油畫有很大關聯,有油畫的印記。
孔仲起(中國美院教授):黃賓虹繪畫體現了中國繪畫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傳統精神,潘天壽繪畫體現了傳統繪畫和時代的關係。王德惠是一位中外古今匯通的學長,他晚年的繪畫作品,使我感到了很大的震撼。應該説,看他的作品會使你感覺很年輕,藝術的青春感染了我們,惠風和暢,發自內心。尤其他畫畫從不追名逐利的,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劉江(西泠印社副社長):他的畫熱情、直率,畫面上熱氣騰騰,非常有生命力,個性鮮明。“藝品高人品必高”這句話在他的畫裏得到了很好的驗證。王德惠的畫視覺衝擊力很強,中國畫、油畫兩體在他的畫裏得到融合。他的油畫極有個性,又有民族感和時代感,和別的畫家都不一樣,既是王德惠自己的面貌,而且又很具有時代性,這樣的畫,過去沒有見過。
尹舒拉(浙江美術館館長):記得在西湖美術館展覽的時候,中國美院老校友們説過像王老這樣的人才,國立藝專一百年才出一個。我打斷他們的發言説:“應該這麼説,共和國培養起來的具有自由思想獨立人格的畫家,像王德惠先生這樣的,可説是寥若晨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