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延君

(泰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鎖定
王延君,男,1964年1月出生,山東省泰安市人。濱州醫學院中醫系本科畢業、學士學位。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藝術支部支委。泰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中文名
王延君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4年1月
出生地
山東省泰安市

王延君個人履歷

兼中華醫學會會員、中華骨科學會會員、中國中醫師協會會員、中國漢章針刀醫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韓國針刀醫學會特聘顧問、山東省中醫藥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泰安市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泰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泰山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泰安市老年大學教授。

王延君人物生平

封皮 封皮
出身於中醫世家。1993年進修於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研究所,師從骨科泰斗尚天裕先生。對處理骨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善於處理各種創傷急症、複合傷;能熟練地鑑別、診斷和處理骨科疑難雜症。在國家、省級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著20餘篇,參編國家級骨外科等相關著作10餘部,主編出版國家級中醫專著2部,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參與省級科研課題並獲獎一次,申請醫學新技術專利一項。
內1 內1
1991年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泰安分校結業,後多次進修於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2009年獲得“泰山書畫百家”稱號。 2009年榮獲“泰山之子”稱號,事蹟載入《紀念建國60週年泰山之子特刊》。編輯出版《王羲之十七帖解讀》、《王羲之十七帖書法字典》、《泰山翰墨情書畫作品集》等多部書法著述。近兩年來隨省市書協的國際書法藝術交流團走出國門,與亞太諸國和地區的同道交流書藝。其作品被省內外以及國內外書法愛好者所收藏。

王延君成就及榮譽

部分作品入展、獲獎情況:
2005年獲首屆泰安市衞生系統書畫展一等獎
王延君 王延君
2006年山東省首屆刻字藝術展入展
2006年獲山東省五一文化獎二等獎
2006年第六屆全國刻字藝術展入展
2008年第七屆全國刻字藝術展入展
2009年泰山杯書畫大獎賽三等獎
2009年第九屆中韓書法藝術交流展(韓國金泉)
2010年中韓泰山-大邱國際書法交流展入展
2010年紀念地方人大設立三十週年書畫攝影展入展
2010年走進泰山-全國書畫名家精品邀請展優秀獎
2011年山東省第二屆刻字藝術展入展
2011年“中韓書畫名家邀請展”(韓國首爾)入展

王延君相關報道

情注書法 恆心不移 [1] 
王延君書泰山頌 王延君書泰山頌
——記書法家王延君
為泰安書壇一位頗具實力的書法家,王延君 [2]  情注書法十餘年,臨池不輟,成績斐然。他憑藉着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駕輕就熟地在醫學和藝術之間切換着角色,在書法藝術探索之路上,他走得更是從容而沉穩。
王延君出生在一箇中醫世家,父親是泰安頗具聲望的老中醫。王延君小時候很貪玩,除了每天按時上學、聽課、寫作業,就是變着法地玩兒。他説:“父親書案上、書櫥裏,最多的是毛選和馬列的著作,但吸引我的還是《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小説。在書案上也常常見到一些很舊的用毛筆抄寫的線裝醫藥書,裏面的字有整齊秀雅的,有靈動活潑的,很吸人眼球。那就是我對書法最初的印象和記憶。”小學快畢業的那一年,學校裏開設的書法課讓王延君第一次正式地接觸書法,然而由於客觀條件所限,在課堂上,班主任老師只能拿毛筆蘸着粉筆末和的水在黑板上書寫。但簡陋的筆墨並未影響王延君對書法最初的興趣,老師筆下流淌出的一個個端莊秀雅的毛筆字,讓他對書法從懵懂轉向熱愛。
上世紀80年代後期,王延君大學畢業後,秉承父親的醫德醫術,到父親生前的醫院工作,那裏有眾多父親的師兄、師弟和徒子徒孫,不乏寫毛筆字的高手。可能是因為他的乖巧,或是與其父親的老感情使然,醫院的“一支筆”趙老伯總是帶王延君參加一些與寫毛筆字有關的活動,如開會時寫會標、桌籤等。在趙老伯的督促指導下,王延君從開始當幫手到自己獨立完成這些工作,再到後來擔任醫院和衞生局的團委書記後組織書畫展覽、比賽……他對書法的感情就這麼一步一步加深起來。1987年經友人推薦,也是機緣巧合,王延君給一位吳延文老人看病,這成為他進一步認識書法、瞭解書法的一個重要契機。王延君也是後來才逐漸瞭解到,吳延文是民國老人,也是當時書法界很有聲望的人物。從此之後,對書法的共同喜愛,讓他與吳延文成為亦師亦友的“忘年交”。
字寫到一定程度,再加上學問修養,就是不俗的書法。道理也就是那麼簡單,它是一個水到渠成的自然過程,不能急,否則欲速則不達。因此,在書法的學習方面,吳延文對王延君也頗為嚴格,給他專門制定學習計劃,按期佈置作業,讓他心摹手追,在書法大家的字帖中不斷汲取營養。雖然王延君當時正處於工作的最初階段,骨傷的診療工作特別忙,常常白班夜班連着上,還要隨時接急診。但他仍堅持不懈,抽時間摹帖子,按時交給吳老師作業。這種在工作夾縫裏臨摹學習的情況,一直延續到老師去世的1993年冬天。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王延君心裏空落落的,沒有再去摸毛筆。以後的日子裏,王延君少了一分約束,多了幾分放縱,往往是“醉後蘸墨吐酒氣,縱橫淋漓一摞紙”。
王延君 書 王延君 書
隨着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工作之餘的閒暇多了,王延君心中時常想起吳延文的教導,又開始了應診、臨帖、看書,過起了“挑燈揮毫不知年,雞鳴始知頭飛雪”的生活。20世紀初,孫健出任主席,重組泰安市書法家協會。王延君受友人邀請去看書法展覽,得以結識孫健等書法界領導。在他們的鼓勵下,王延君積極參加展覽及各級書協舉辦的培訓班。就這樣,一步步從斗室之中慢慢走出來,從參加省書協的培訓和展覽,到參加全國的培訓和展覽……他從閉門造車的原始階段,進入了轉益多師、師法古人、廣泛汲取藝術營養的高層次學習階段。回想到這裏,王延君説:“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最讓我受益的是身邊的這些良師益友,他們就像我的座標、燈塔,時時朝着正確的方向邁進。”
如今,王延君在工作之餘又經歷了從單純的書寫到教學的轉折,所謂“教學相長”:教的過程中,促進、深化了過去所學;學的過程中,又多了一個目標,即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自己要應用,還要化為己有,然後去給各種類型的學生通俗易懂地講解。隨着教學的展開和深入,王延君的書法實現了質的飛躍,達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實至名歸,水到渠成。作為學習傳統文化的碩果之一,王延君書法藝術取得了可喜成績:其書法、現代刻字作品頻頻在全國和省、市各級重大展覽上展出。2009年晉級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成為當時山東省衞生系統的一位國家級書協會員。他編寫的《王羲之十七帖釋讀》、《十七帖書法字典》、《泰山翰墨情書畫精品集》等書學論著,已陸續與讀者見面。2009年他又榮獲“泰山書畫百家”稱號,參賽作品獲銅獎。近兩年王延君積極參與書協的國際交流,走出國門與亞太諸國和地區的同道交流書藝,其作品也被韓國及港台書法愛好者所收藏。。 面對這一切,王延君淡定自若,他對書法藝術也沒有太多的靈感和超人的悟性,有的是那麼一份執著。“我給自己的書齋起名叫‘拾遺齋’,意思就是説我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在中醫方面揀點家父的遺漏,在書法方面揀點古人的遺漏而已。”在書法領域,王延君就是這樣,始終保持着一副謙謙君子之態,遇事從不張揚,默默地耕耘,尋找着屬於自己的一片更加廣闊的藍天。我們相信,他憑藉着不懈努力,一定會在書法藝術海洋裏乘風破浪,到達更加輝煌的彼岸。

王延君部分作品

王延君創作的部分作品選登。

王延君社會評價

王延君長期為多家文藝類報刊撰稿,發表了大量作品,為《泰山晚報》藝術專欄題寫“藝術圈”。2011年9月2日《泰安日報》第六版“博藝”欄目、2011年9月13日《泰山晚報》B5版書畫欄目以《情注書法 恆心不移》為題對其書法藝術歷程進行了長篇報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