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希胤

鎖定
王希胤,男,197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理學院院長, 應用統計與大數據科學學科負責人。曾在美國喬治亞大學工作(2006-2017,Postdoc/Assistant Research Scientist/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後常做年度訪問研究。
主要從事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重點專項子課題1項,主持美國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百人計劃,傑青項目,跨世紀人才項目等。在染色體數減少理論、B染色體起源、植物基因組結構和功能演化、植物多倍化等方面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並提出複雜基因組分析金標準。開發軟件植物基因組分析軟件ColinearScan、MCScan,開發植物基因組加倍數據庫PGDD,年訪問量達千萬次。在國際一流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一作17篇,通訊作者30餘篇,作為首席科學家之一在《科學》《自然》正刊發表的論文6篇,3篇任比較基因組學首席科學家,子刊發文9篇,其中4篇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所刊雜誌平均影響因子 > 10;按Google Scholar所有文章他引萬次以上,平均他引數約200;兩篇進入ESI高被引千分之一,9篇進入1%。H-index 39。 二十餘次擔任國際植物基因組測序合作項目中生物信息學或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的首席科學家或研究組組長。 [2] 
中文名
王希胤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務
華北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
性    別
職    稱
教授

王希胤研究方向

申請人主要從事生物信息學和基因組學的研究,在多個植物基因組測序的國際合作項目中任生物信息學/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的首席科學家或研究組組長;作為植物基因組信息學領域著名專家之一,取得了多項突出的獨創性成果:生物信息學軟件和數據庫開發,染色體進化理論創新,基因組多倍化與穩定性研究,重要經濟作物全基因組比對算法和應用研究,基因家族和調控網絡研究。共發表論文50 餘篇,其中20 篇發表在《Science》(2)、《Nature》(4)、《Nature Genetics》(1)《Nature Communications》(2)、《Genome Research》(2)、《Plant Cell》(2)、《PNAS》(1)、《Genome Biology》(1)、《New Phytologist》(4)、《Molecular Plant》(1)等一流學術雜誌上,第一作者論文17 篇,作為首席科學家之一發表的論文6 篇,這些文章已被他引3136多次(止於2016 年3 月)。發表的學術論文僅2014年單年就有9篇ESI全球前1%文章被收錄。被引頻次最高的是發表在Nature期刊上題名為《The Sorghum bicolor genom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grasses》的文章,共被引用943次,該篇文章在全球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影響力已經位列全球學術領域中最優秀的1‰之列。 [2] 

王希胤主要成就

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獲得光華一等獎學金(2004年);2010年入選河北省第二批高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現正在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水稻和高粱基因進化的比較基因組分析”,“稻屬一對部分同源染色體間的非正常遺傳重組研究”;
曾參加完成國家重大項目“水稻基因組的測序與分析”,在其中承擔了“RNA基因統計學識別與分析”、“水稻基因組結構的分析”的科技攻關工作;
作為第五主研人蔘加了973項目“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轉錄調控的信息基礎”,負責構建統計學與數學模型和算法開發;
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因信息的比較分析和相關新算法”,是水稻基因組中重複片段分析的主要完成者。
在美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參加了“Unraveling the course of angiosperm chromosome evolution.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Toward unraveling the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and genome redundancy of Brassica oleracea”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工作中, 把數學、統計學、計算科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緊密結合, 致力於生物信息學、比較、進化和計算基因組學的研究, 探索把數學理論、計算方法與生物學研究緊密結合,發展處理具有強烈異質性和複雜性的生物數據的數學方法和模型。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了一些重要的經濟作物,如水稻、高粱、木瓜、白菜、甘藍、西紅柿和棉花等多個基因組的測序分析工作,在植物多倍化、染色體結構變化機制、DNA非正常遺傳重組、基因和基因家族進化機制、C4光合作用途徑的發生、基因組進化的數學模型構建、生物信息學方法和軟件開發等諸多領域,取得了有廣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主要作品發表在<中國科學>等重要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被廣泛引用,已被他引約700次,平均每篇大於30次;其中論文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發表在,同期美國、比利時兩個頗具影響的研究組發表聯合評論文章,對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被生物學界頗富盛名的Faculty 1000收錄,列為生物學家必讀文獻(“Must read”),是近年來被引用最多的科研論文之一。 [3] 

王希胤學習經歷

1995年大學畢業於吉林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數學);
2005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生物信息學方向)。

王希胤工作經歷

1995年 參加工作,任河北理工大學理學院助教;
2000年 晉升為講師;
2006年 晉升為副教授;
2006年2月-2009年12月,美國喬治亞大學,博士後 [2] 
2008年 晉升為特聘教授;
2008年-至今,華北理工大學,基因組學與計算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 [2] 
2009年 晉升為教授;
2010年 華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院長,碩導 [2] 
2019年-至今,華北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 [1] 

王希胤項目成果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水稻和高粱基因進化的比較基因組分析(30971611/C060602,2010-2012,32 萬),主持,已結題。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稻屬一對部分同源染色體間的非正常遺傳重組研究(31170212/C020303,2012-2015,60 萬),主持,已結題。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棉花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31371282/C060501,2014-2017,70 萬),主持,在研。
  4. 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粳稻和秈稻同源染色體間的遺傳重組研究(C2013209142,2013-2015,30 萬),主持,已結題。 [2] 

王希胤榮譽、獲獎

2010 年入選河北省教育廳百名新世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2010年入選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學者
2014 年入選河北省百名創新人才項目
2015 年入選河北省特貼津貼專家 [2] 

王希胤社會工作

  1. 國際計算生物學學會會員(ISCB);
  2. 國際分子進化學會會員(SMBE);
  3. 美國遺傳學會會員(GSA);
  4. 知名國際學術刊物審稿人《Plant Cell》、《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s》、《New Phytologist》、《Data in Brief》、《Journal of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Molecular Plant》、《BMC Genomics》、《BMC research notes》、《BMC plant b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Genomics》、《Frontiers in Bioinformatics》、《PLOS one》等十餘個國際知名學術雜誌審稿人;
  5. 學術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主編(2012, 2013);
  6. 學術雜誌《Acta Horiculturae Sinica》編委(2015)。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