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山口村志

鎖定
《王山口村志》是於周武編纂的地方誌。 [1] 
中文名
王山口村志
作    者
於周武
類    別
地方誌
編纂單位
《王山口村志》編纂委員會

王山口村志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堅持實求是的原則,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全面、系統、客觀地記述社區的歷史和現狀,尊重歷史,注重效果。
二、本志時間斷限,起自建村,止於2008年,個別章、節、圖片適當下延。堅持詳今略古原則,重點記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史實,特別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發展變化。力求反映出本村的歷史與現狀,突出地方特色與時代特點。 [1] 

王山口村志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境域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村名淵源
第二章 隸屬沿革
第三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地貌
第二節 土壤
第三節 海域
第四節 河流
第五節 氣候
第六節 物候
第四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
第二節 特產
第三節 動物
第四節 植物
第五章 自然災害
第二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規模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姓氏
第二節 性別
第三節 年齡
第四節 文化
第五節 職業
第三章 人口繁衍
第四章 人口變動
第五章 婚姻家庭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家庭
第三節 家族
第六章 計劃生育
第一節 政策
第二節 管理機構
第三節 晚婚
第四節 生育
第五節 計劃生育成果
第三篇 黨派社團
第一章 村黨組織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三節 獲獎情況
第二章 自治組織
第一節 組織沿革
第二節 村政管理
第三節 治安保衞
第四節 人民調解
第三章 社會團體
第一節 農會
第二節 兒童團
第三節 少先隊
第四節 共青團
第五節 婦代會
第四章 兵事
第一節 兵役
第二節 駐軍
第三節 戰事
第四節 民兵
第五章 集體榮譽
第四篇 經濟
第一章 農業
第一節 主要農作物
第三節 能量投入
第四節 耕作制度
第五節 農業機具
第六節 水利建設
第七節 土地使用
第二章 畜牧業
第一節 役畜馴養
第二節 畜禽飼養
第三節 疫病防治
第三章 林果業
第一節 林業
第二節 果業
第三節 茶業
第四章 水產業
第一節 海洋捕撈
第二節 水產養殖
第三節 趕海
第四節 漁港碼頭
第五節 加工儲藏
第五章 工企業
第一節 工業
第二節 商業
第三節 農家宴
第四節 企業簡介
第六章 經濟管理
第一節 土地管理
第二節 生產管理
第三節 財務管理
第四節 經濟收入
第七章 賦税 金融
第一節 賦税
第二節 金融
第三節 物價
第四節 保險
第八章 能源 交通 通訊
第一節 能源
第二節 交通
第三節 通訊
第五篇 教體文衞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幼兒教育
第三節 小學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五節 大學教育
第六節 成人教育
第七節 教育投資
第八節 教師隊伍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體育活動
第三章 文藝
第一節 廣播 電影 電視
第二節 文藝活動
第三節 文藝演出
第四節 圖書檔案
第五節 兒童玩具
第六節 手工藝品
第四章 衞生醫療
第一節 愛國衞生
第二節 環衞管理
第三節 婦女勞動保護
第四節 醫療保障
第五節 衞生防疫
第六節 民間治療
第六篇 社會
第一章 村民生活
第一節 舊中國村民生活
第二節 新中國村民生活
第二章 基礎建設
第一節 節約土地
第二節 土地徵用
第三節 街道
第四節 公共設施
第三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抗災扶貧
第二節 五保低保
第三節 殘疾保障
第四節 社會保障
第四章 民政優撫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擁軍優屬
第三節 優撫安置
第四節 習俗改革
第五節 節日慰問
第七篇 村風民俗
第一章 婚喪禮俗
第一節 嫁娶
第二節 喜慶
第三節 喪葬
第二章 親友稱呼
第三章 迷信陋習
第一節 算命許願
第二節 迷信
第三節 陋習
第四節 探病習俗
第五節 禁忌
第四章 節日
第一節 傳統節日
第二節 新興節日
第五章 方言
第一節 腔調
第二節 詞彙
第三節 諺語
第六章 社會新風
第一節 社會交際
第二節 家教家規
第三節 社會友愛
第四節 文明建設
第五節 傳統美德
第六節 奉獻愛心
第八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略
王安存
姚法明
姚正仁
王思金
王喜平
姜兆廷
王福全
姚法悦
姚寶榮
張修君
姜正芳
於珀欽
姜兆茂
於倫欽
第二章 人物簡介
於樹欽
陳廷河
於徽欽
王福文
於新欽
姚正元
姚正球
姚正志
王孝雲
王孝淵
姚正芳
姚寶剛
姜岱森
姜學環
王孝芝
高文藝
姚寶團
姚強強
第三章 人物表
第四章 榮譽表
第五章 能工巧匠
第六章 去台人員
附錄
一、政府文件
二、村規民約
三、修志拾遺
編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