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學東

(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

鎖定
王學東,男,1979年生於四川樂山。詩人、教授、博士,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當代詩歌、蜀學、民國文學。 四川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四川省寫作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校園文藝聯合會副主席,四川省魯迅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郭沫若研究會理事,成都市作家協會評論委員會主任。《蜀學》副主編,《李冰研究輯刊》副主編。著有詩學專著《“第三代詩”論稿》《文革“地下詩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星星>詩刊與中國當代新詩的發展研究》、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重點項目《20世紀四川新詩史》等多項課題。出版詩集《現代詩歌機器》。 [1] 
中文名
王學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四川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新詩、巴蜀文化
職    務
副院長
職    稱
教授

王學東人物介紹

王學東(1979—),詩人、教授、博士,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當代詩歌、蜀學、民國文學。 四川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四川省寫作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校園文藝聯合會副主席,四川省魯迅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郭沫若研究會理事,成都市作家協會評論委員會主任。《蜀學》副主編,《李冰研究輯刊》副主編。著有詩學專著《“第三代詩”論稿》《文革“地下詩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星星>詩刊與中國當代新詩的發展研究》、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重點項目《20世紀四川新詩史》等多項課題。出版詩集《現代詩歌機器》。
2023年,入選巴金文學院簽約名單。 [2] 

王學東工作經歷

2000.07——2004.07黃丹中學;
2010.07——西華大學(2015-2016漢源縣教育局掛職副局長)

王學東教育經歷

1997-2000 內江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科;
2000-2003 四川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
2004-2007 四川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
2007-2010 四川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

王學東研究方向

1、當代詩歌;
2、巴蜀文化;
3、民國文學。

王學東論文

1、《“野草”的發展歷程和精神特徵》,《涪陵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2、《成渝新特區下的文化與文學創作:從“雙城”到“雙核”》,《紅巖》,2007年第6期;
3、《新的情緒、新的空間與新的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四川詩歌》(第二作者),《當代文壇》,2008年第5期(後收入《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編輯部2008年);
4、《文學史的語言維度及其向度—評曹萬生主編的<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第二作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5、《中國現代新詩》,《新視野大學語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6、《重慶新詩弱化問題的思考》,《紅巖》,2009年第1期;
7、《意象與中國現代詩學》,《寧夏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8、《朦朧詩:中國現代詩歌的新傳統》,《南方文壇》,2010年第3期;
9、《北島詩學與中國現代詩學的當代轉型》,《當代文壇》,2010年第3期(後收入《中國當代詩歌導讀(2010卷)》,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年);
10、《拯救的幾重含義—由汶川地震詩潮談起》,《湘潭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11、《“詩合集時代”的中國當代詩學構型—以李潤霞編選<潛在文叢(詩選三卷本)>為例》,《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12、《煤炭體驗與中國當代詩歌的精神向度》,《星星》,2010年第4期;
13、《周太玄與中國現代新詩》,《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0年第4輯;
14、《時間之詩與時間之思》,《星星》,2010年第10期;
15、《地震詩潮難以拯救當今詩壇》,《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0月12日。
16、《<莎樂美>鑑賞》,《外國戲劇鑑賞辭典2·近代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17、《<一個無足輕重的女人>鑑賞》,《外國戲劇鑑賞辭典2·近代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18、《<一個理想的丈夫>鑑賞》,《外國戲劇鑑賞辭典2·近代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19、《“新摩羅詩人”與文革地下詩歌的詩學特質》,《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20、《“民國文學”的理論維度及其文學史編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4期(後收入《民國文學討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21、《周亞平與中國當代語言詩》,《2011詩探索·中國年度詩人》,灕江出版社,2011年;
22、《當代詩歌的“空間感”》,《星星》,2011年第6期;
23、《“情感革命”與文革地下詩歌的現代精神》,《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24、《文革地下詩歌的詩歌質態及其意義》,《孝感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25、《被拋的生命—論李斌的詩》,《涼山文學》,2011年第3期;
26、《女性的深淵與人的命運——細讀<女人·預感>兼論翟永明》,《名作欣賞》,2011年第8期;
27、《文革“地下詩歌”的研究及其問題》,《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1年第9輯;
28、《多多的詩學觀念探析》,《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29、《奏鳴生命和大地的聲音——評李躍平詩集<最後一片落葉>》,《國際詩詞》,2011年夏季號;
30、《鄧均吾與四川新詩的現代追求》,《蜀學》,2011年第6輯;
31、《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鑑賞》,《文學鑑賞》,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
32、《奧尼爾<瓊斯皇>鑑賞》,《文學鑑賞》,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
33、《貝克特<等待戈多>鑑賞》,《文學鑑賞》,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
34、《龐德<在地鐵站>鑑賞》,《文學鑑賞》,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
35、 《“口語”與中國新詩的“詩本身”》,《詩探索 理論卷》,2012年第2輯;
36、《目前“新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37、《民國時期作家的“經濟意識”——以魯迅為例》,《中華讀書報》,2012年3月07日;
38、《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與當代四川文化的精神特徵》,《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2年第5輯;
39、《當代四川詩歌的精神向度——以成都野草詩羣為例》,《蜀學》,2012年第7輯;
40、《校園詩歌帶來了什麼?》,《星星》,2012年第12期;
41、《荒誕世界中的自由精神——加繆<局外人>導讀》,《現代文學經典導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垮掉的一代”與信任的大門——金斯伯格<嚎叫>導讀》,《現代文學經典導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3、《魔幻與現實交織的大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導讀》,《現代文學經典導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4、《成都:詩在大地上的居所——2010-2011成都新詩述評》,《文學成都》,四川師範大學電子出版社,2012年;
45、《何其芳與當代“詩歌鑑賞學”》,《百年中華何其芳》,金城出版社,2012年;
46、《簡論亞楠的散文詩創作》,《詩潮》,2013年第4期;
47、《詩歌之棲居地——成都》,《江南時報》,2013年4月3日;
48、《在童心的世界裏——梁小斌論》,《星星(理論版)》,2013年第4期;
49、《“文學地理學”視野下的李劼人文學思想》,《成都大學學報》,2013年第7期;
50、《四川當代新詩的幾副面孔》,《江南時報》,2013年5月1日;
51、《當下“都市詩”寫作的詩學追求》,《星星》,2013年第12期;
52、《底層命運與我們的命運——評王學忠詩集<挑戰命運>》,《底層書寫與時代記錄——王學忠詩歌研究論集》,線裝書局,2013年;
53、《論冰心在“民國文學”中的地位》,《冰心論集2012》,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後收入《民國曆史文化與中國現代經典作家》,台灣花木蘭出版社,2014年);
54、《論當代“新邊塞詩”的特徵和意義——以亞楠的散文詩創作為例》,《我們散文詩羣研究》,線裝書局,2013年;
55、《羌族當代新詩的發展及特徵》,《阿來研究》,2014年第1期;
56、《蔣藍的非虛構寫作》,《四川日報》,2014年2月28日;
57、《當代詩學“命名”的操作、意義及反思——以“中生代”為例》,《詩探索 理論卷》,2014年第2輯;
58、《“荒誕現實主義”的藝術追求》,《四川文學》,2014年第3期;
59、《“時間馬廄”中的罪與非罪——關於張慶國中篇小説<馬廄之夜>的討論》(筆談),《南方文壇》,2014年第4期;
60、《當代鄉土詩學的另一種向度》,《星星》,2014年第4期;
61、《“新詠史詩”:詩歌與歷史的新融合——讀<卸妝落紅的朝代(歷史篇)>》,《星星》,2014年第11期;
62、《古詩今譯與中國現代文學——以郭沫若<卷耳集>為考查中心》,《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4年第14期;
63、《民國時期作家的“經濟意識”——以魯迅為觀察中心》,《民國政治經濟形態與文學》,花城出版社,2014年;
64、《法律意識與中國現代新詩——從奧登的影響談穆旦後期詩歌》,《民國政治經濟形態與文學》,花城出版社,2014年;
65、《關於反對抒情與反對抒情詩》,《四川詩歌》,2015年第3期;
66、ON THE ITALIAN DRAMA IN CHINA,THE ITALIAN MENTHOD OF LA DRAMMATICA :Its Legacy and Reception,Edited by Anna Sica, Mimesis Edizioni,2015.8.28;
67、《寫作是對自由的依賴和衞護——蔣藍訪談》《山花》,2015年第5期(收入《霜語:蔣藍詩選1986-2014》,北嶽文藝出版社,2015年);
68、《誰能成為當代李白?——首屆“李白詩歌獎”印象》,《綿陽日報》,2015年5月22日;
69、《新世紀“民間詩刊”何為?:“在世界中詩”——<屏風詩刊>論》,《屏風》,2015年總第16期;
70、《守住詞語的力量 ——<夢想中的蔚藍>讀後》,《詩歌閲讀》,2016年第2卷;
71、《四川詩歌百年第一人》,《四川詩歌》,2016年第5期;
72、《從“介入”走向公民文學》,《非非》,2016年總第13卷;
73、《周倫佑地下詩歌的體制外維度》,《非非》,2016年總第13卷;
74、《巴蜀文藝思想的復興——郭沫若》,《巴蜀文藝思想史論:一種區域文化視閾下的考察》,商務印書館,2016年;
75、《巴蜀文藝思想的復興——巴金》,《巴蜀文藝思想史論:一種區域文化視閾下的考察》,商務印書館,2016年;
76、《巴蜀文藝思想的復興——何其芳》,《巴蜀文藝思想史論:一種區域文化視閾下的考察》,商務印書館,2016年;
77、《詩歌與鋼鐵——談龔學敏<鋼的城>的“鋼鐵詩學”》,《當代文壇》,2017年第1期;
78、《當代詩歌的“詩意生成機制”》,《星星》,2017年第6期;
79、《“別立新宗”——王富仁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7年總第22卷;
80、《四川:百年中國新詩的“半壁江山”》,《蜀學》,2017年第1期(後收入《四川詩歌地理》,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年);
81、《當下“自然中心”主義的詩學建構及反思——以黃恩鵬的散文詩創作為例》,《北方論叢》,2018年第4期;
82、《海外郭沫若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訪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執行會長蔡震》,《西華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
83、《新一代人的寫作與困境》,《詩刊》,2018年第8期;
84、《康若文琴的詩、女性及現代性》,《阿來研究》,2018年總第9期;
85、《略論夏志清的“革命觀”》,《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8年總第25期;
86、《<星星>詩刊創刊始末》,《詩探索》,2019年第4期;
87、《一份“八十年代校園詩歌”的重要歷史檔案——簡評姜紅偉<詩歌年代>》,《大興安嶺日報》,2019年7月6日;
88、《呼喚新工業抒情詩》,《詩刊》,2019年第7期;
89、《我和詩與思》,《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期;
90、《恆久的自然事物的壯烈歌唱——簡論江非的詩歌近作》,《草堂》,2020年第3期;
91、《“活着,同時擁抱死亡”——簡論韓東的詩歌》,《星星》,2020年第5期。

王學東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星星》詩刊與中國當代新詩的發展研究;
2、教育部春暉項目:“社會治理中青年就業焦慮問題研究——以民間詩刊為題材”;
3、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四川當代新詩史” ;
4、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重點項目:“20世紀四川新詩史”;
5、成都市社會科學項目:“成都新詩史(1949-2012)”;
6、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項目:“郭沫若‘古詩今譯’研究”;
7、西華大學重點項目:“新時期四川先鋒詩歌流變論”;
8、四川省教育廳項目:“中國當代語言詩的演變及特徵研究”;
9、四川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四川民間詩刊編年”;

王學東著作

《“第三代詩”論稿》,巴蜀書社,2010年;
《地下詩歌研究》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

王學東詩集

《現代詩歌機器(1997-2017)》,四川民族出版社,2017年。
《現代詩歌機器(1997-2017)》是王學東二十年來的現代詩歌精選,包括《如是我聞》、《商籟體機器》、《王氏家譜》、《後現代啓示錄》、《來自靈山的短詩》、《苦海》、《十支情歌》、《一個人的成都》、《十首哀歌》、《沒有個性的詩》、《已經被毀損的青春》、《罪己詔》等組詩。

王學東作品

《一個人的夜晚》,《語文報·2008中國大學生詩歌作品年展專號》,2009年2月20日。
《寫信(外一首)》,《相思湖詩羣》,2009年第6輯;
《被純潔所囚禁(組詩)》,《非非》2009年總第12卷;
《成都燒掉的詩歌》,《世界詩人》,2009年總第56期;
《王學東詩選》,《樂山文學60年作品選(詩歌卷)》,四川文藝出版社,2009年;
《和頹廢一樣古老》,《星星》,2011年第2期;
《成都:幫助你掩飾焦慮》,《青年作家》,2011年第8期;
《王學東的詩》,《芙蓉錦江·九人詩選》,2011年總第11期;
《王學東的詩》,《新詩》,2012年第3期;
《天空》《遠望》,《21世紀中國最佳詩歌》,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
《王學東詩2首》,《意外詩刊》,2013年總第1期;
《王學東的詩》,《草地》,2013年第6期;
《靈山(組詩) 》,《劍南文學》,2013年11期;
《王學東(5首)》,《自便詩年選》,2013年;
《王學東》,《或許》詩刊,2014年總第3期;
《王學東詩歌》,《存在》詩刊,2014年總第9輯;
《王學東詩歌》,《大象詩志》,2015年,總第11期;
《RMB之歌(外一首)》,《星星》詩刊,2014年第11期;
《王學東(6首)》,《2013年自便詩年選》,2014年卷;
《遠望》,《中國當代短詩鑑賞》,青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王學東的詩》,《自在詩選——川大詩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18年;
《四川大學》,《作品》,2015年第12期;
《王仕×》,《2014中國新詩排行榜》,線裝書局,2015年;
《王學東的詩》,《詩領地》,2016年第10期;
《苦海(組詩)》,《非非》,2016年總第13卷;
《如是我聞(組詩) 》,《詩行》詩刊,2017年第1期;
《王學東的詩》,《漢詩界》,2017年第1期;
《如是我聞(選)》,《星星》,2017年第7期;
《苦海無邊(組詩)》,《非非》,2016年總第13卷;
《王學東詩選》,《樂山百年新詩》,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年;
《王學東的詩》,《百年新詩2017精品選讀》,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2017年;
《王學東的詩》,《四川詩歌地理》,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年;
《後現代啓示錄(組詩)》,《詩評家的詩》,2018年第1輯;
《王學東作品》,《湖南詩歌》,2018年第5期;
《商籟體機器(組詩)》,《廣場詩刊》,2018年總第7期;
《王學東的詩》,《芙蓉錦江》,2018年總第18期;
《王學東卷宗》,《郫縣作家檔案》,成都時代出版社,2018年;
《王學東的詩》,《樂山詩典》,成都時代出版社,2018年;
《愛情經》,《2018天天詩歷》,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年;
《漢語地域詩歌年鑑·2017年卷》,東方出版中心,2018年;
《我把情歌獻給你》,《理想》詩刊,2019年第1期;
《王學東的詩》,《四川詩歌》,2019年第4期;
《黑夜經》,《四川詩歌年鑑2018》,成都時代出版社,2019年。

王學東訪談

《在“思”的路上相遇》,《中國研究生》,2008年第4期;
《從專科到博士的非凡方程式——專訪王學東》,《高校招生》,2008年z1期;
《新詩可貴的品質是自由(王學東) 》,《心香:當代詩歌訪談》,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年。

王學東課程

一、本科生課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
《新詩研究》;
《巴蜀文化研究》;
《現代文史經典導讀》;
《學術著作選讀》;
二、研究生課程:
《中國學術史著作提要》;
《西方文化十講》;
《20世紀中國文藝思潮》;
《中國現當代詩歌理論與批評》
《四川現代作家專題研究》;

王學東社會服務

四川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四川省寫作學會副會長;
四川省校園文藝聯合會副主席;
四川省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四川省魯迅研究會常務理事;
四川省郭沫若研究會理事;
成都市作家協會評論委員會主任;
《星星》詩刊社“星星詩歌講習所”詩歌輔導教師;
《四川詩歌》理論部主任;
《非非》編委;
《世界漢語詩歌》編委;
《詩領地》編委;
《蜀學》副主編;
《李冰研究學刊》副主編;

王學東評價

包晰瑩:《巧合的真實與誤讀的假象——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閲讀札記》,《星星·詩歌理論》,2018年第2期;
張嘆鳳:《在後現代的詩興中“劫持”自己——讀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何方麗、劉波:《詩與思的自我中心構建——以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為中心》,《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袁昊:《現代處境與詩意開掘——評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吳旭:《機械技術時代的自我體驗與生命感悟——評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張海彬:《“不”與“無”的奧秘——評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李俊傑:《體驗的真摯與表達的超越——王學東<現代詩歌機器>觀察》,《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蔣林欣:《被壓抑與被毀損的現代生命體驗——王學東詩歌探論》,《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朱西:《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讀後》,《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龔奎林:《外冷內熱的荒誕與苦痛:地域空間的鍊金術——王學東詩集<現代詩歌機器>解讀》,《阿來研究》2019年總第11輯;
魏巍:《後現代預言:讀王學東<現代詩歌機器>》,《百家評論》,2010年第1期。
王學東是詩人批評家,或者説是批評家中的詩人。他的詩歌具有濃重的精神自陳、自審、自辯、自省的特徵,而這建立於他鮮明的文體意識和修辭策略,尤其是他嘗試建立的互文意義上的詩歌結構和文體譜系。這些詩相互支撐、彼此疊加而又互為表裏,這使得他完成的是詩人油畫家的工作——不斷地勾勒、疊加、遞進以及最後的呈現。時代的分裂症、個人體驗、開天窗式的白日夢、社會考察以及碎片化的家族手冊在王學東這裏有效地對應於個人化的想象力和求真意志的探詢。
——霍俊明(詩人、詩歌批評家,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研究員)
在王學東的詩中總能讀到一種追問,這種追問可以穿過紛呈的現代,抵達我們最初的人生疑惑。
——龔學敏(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
學東兄如卡夫卡似的,發現高速運轉的技術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弔詭之力的城堡,個人無法在奔走的人羣中覓得獨我的精神空間,從而中斷了與歷史的聯繫。而詩人則試圖在規則與限制間尋找自由,他小心翼翼地規避着任何外在因素的羈絆,從飽藴人間煙火之氣的情境和事態入手,舉重若輕間透射出將實情轉化為詩情的運思能力,使個人化寫作精神落在實處。在不斷為精神主體發聲的同時,詩人也找回了現世之人的生命尊嚴。
——盧楨(博士、詩歌批評家,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學東的詩充滿了妙想與奇思,流淌着葱鬱的情感與思緒,凸顯出格外的品相與趣味。這是對外在世界別樣觀察的結果,也是對內在心靈用心傾聽的產物。其美學辨識度高,其藝術質地也硬實,在當代詩歌中有獨樹一幟的創新意義。
——張德明(博士、詩歌批評家,嶺南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
在歷史和後現代中穿行,在生活和記憶中游走,帶着濃烈而獨特的地域風情,幽默、風趣並在讀後引人深思,堪稱學者、詩人王學東精心打造的一部帶有機構性和層次感的“現代詩歌機器”!
——張立羣(博士、詩歌批評家,汕頭大學文學院教授)
學東的詩敏鋭而有質感,他把成都寫活了。他的詩有對於生活的世界的批判與悲憫,張揚出一種義無反顧的現代精神。他的詩狂放和大膽,敢於鋪張凌厲地審判自己。他的詩,更充滿了力,一種向着自由精神而澎湃之力。
——謝應光(博士、詩歌批評家,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王學東如是我聞“經”、機器商籟體、啓示錄、罪已詔等組詩,為爆破棘手的當代經驗的壁壘,提供了隱秘的引信與彈藥。抒情的詰責與拷問既刻意又隨時隨地見縫插針,為擺渡現代性苦海,蕩起“思”與哀歌的雙槳。乘風馭浪——我們學院號的海魂衫!
——陳仲義(著名詩歌批評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