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威廉

鎖定
王威廉,文學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創意寫作教研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小説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名譽教授。出版小説《野未來》《內臉》《非法入住》《聽鹽生長的聲音》《倒立生活》等,文論隨筆集《無法遊牧的悲傷》等。部分作品譯為英、韓、日、意、匈等文字在海外出版。曾獲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十月文學獎、花城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華語科幻文學大賽金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數十個文學獎項。 [11] 
中文名
王威廉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陝西西安鄠邑區
出生日期
1982年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職    業
作家
主要成就
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等
出生地
青海海晏
代表作品
《獲救者》《內臉》《野未來》等
現任職單位
中山大學

王威廉人物簡介

王威廉,“80後”新文學代表作家之一。祖籍陝西西安鄠邑區,1982年生於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後遷居至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2000年考入中山大學物理學系,後就讀於人類學系、中文系,獲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方向博士學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職於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院,現任職於中山大學中文系。
政協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委員。 [12] 
曾獲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2013) [1]  、首屆《文學港》雜誌年度大獎(2013)、第二屆廣東省散文獎(2013)、第二屆《廣州文藝》都市小説雙年獎(2014)、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提名(2014) [2]  、十月文學獎(2015) [3]  、花城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華語科幻文學大賽金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數十個文學獎項。
已在《收穫》《花城》《作家》《大家》《中國作家》《山花》《散文》《讀書》《書城》等重要期刊發表大量小説、散文與評論。作品被《小説月報》《中篇小説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説月報》等刊轉載;併入選《華語新實力作家作品十年選》、“華語文學突圍文叢”、《中國先鋒小説選》等重要選本,以及2007年以來的多種小説、散文年度選本。
他的博士導師、評論家謝有順曾這樣評價他,“作為迅速崛起的青年作家,他的寫作深刻而凝重,以超越同代人的思辨性拓寬了小説這種文體的可能性。”作家韓少功也高度讚譽他作品的思想性:“王威廉總是對生活保持警覺,尋找剖示人性的獨特角度與切面,挖掘故事套路和流行話語所深埋的陌生感,形成一種哲學逼問。這種大志向和大眼界,在文學成功人士們擁擠的潮流中非同尋常,再次確證了寫作的尊嚴。” [14] 

王威廉職務任免

2023年2月28日上午,廣州市作家協會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班子,王威廉當選副主席。 [13] 

王威廉主要作品

1、長篇小説《獲救者》,河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 [17] 
2、小説集《內臉》,太白文藝出版社,2014年 [18] 
3、小説集《非法入住》,安徽文藝出版社2015年 [16] 
4、小説集《聽鹽生長的聲音》,花城出版社,2015年 [19] 
5、小説集《北京一夜》(繁體),人間出版社(中國台灣),2015年 [20] 
6、小説集《生活課》,花城出版社,2017年 [21] 
7、小説集《倒立生活》,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 [22] 
8、小説集《書魚》(韓文),金宅圭 譯,文壇出版社(韓國首爾),2018年 [11] 
9、評論集《無法遊牧的悲傷》,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 [23] 
10、小説集《野未來》,中信出版社,2021年 [24] 
11、中篇小説《你的目光》,花城出版社,2022年 [25] 
12、小説集《我們聊聊科比》,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 [15] 
13、小説集《行星與記憶》(意大利文),費沃裏·皮克 譯,花達西亞出版社(意大利),2023年 [11] 

王威廉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王威廉的《絆腳石》獲得《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新人獎。 [4] 
2018年5月,憑藉《後生命》入圍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短篇小説類候選名單。 [5] 
2019年,王威廉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新人獎 [6] 
2020年5月7日,王威廉的短篇小説《草原藍鯨》獲得第11屆“萬松浦文學獎”。 [7] 
2020年9月,創作的小説《退化日》獲得第二屆《草原》文學獎小説提名獎。 [8] 

王威廉授獎詞

王威廉的中篇小説敍事充滿思想和藝術張力,語言既有形而下的鮮活感,又有形而上的思辯度,其對人性的解剖鮮血淋漓,有着與眾不同視角與震撼力,顯示了詭異而神秘的氣質。《第二人》以一個似乎俗套的綁架故事開場,但最終呈現的卻是幾個主人公各自不同的精神創傷與靈魂痛苦,大山毀容後所宣揚的“臉”的哲學與“我”的平庸的生活構成了巨大的反差。是要“臉”還是要“錢”和體面的生活,是做碌碌無為的“自己” 還是做“第二人”,這問題表面上很荒誕、很殘酷,但對於被嚴重異化、扭曲了的主人公來説卻是別無選擇。小説以黑色幽默的風格、強烈的戲劇性以及張弛有度的邏輯性完成了對人性複雜面貌的層層解剖,筆力遒勁,風格奇特,刀刀見血,給人以耳目一新的閲讀感受。
——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授獎詞 [9] 
中篇小説《魂器》,作者王威廉通過一則有關靈魂、親情、慾望等錯綜複雜的小説,向讀者展示了一出因為“存在的缺席”而生髮的尋找死者魂器的故事,將主人公人性的糾葛和對世界本質的形而上思考聯繫很好地結合起來。小説寫得驚心動魄,對小説人物被冷酷現實所驅動的內心世界描摹得細緻入微。有鑑於此,特授予該小説儲吉旺文學獎。
——首屆《文學港》·“儲吉旺文學大獎”授獎詞
感化罪犯,這樣一個已經程序化的情節設置,因為犯罪手段的奇異,以及隨着情節的展露,富有典型意味的時代病症和個人經歷閃射出別樣的光彩。王威廉的小説有他獨特的個人追求,它們具備一種特殊品質和能力,能將卑微小人物的荒誕人生,演繹得絲絲入扣,並在荒誕和嚴謹的對峙中,飽含濃郁的時代憂思和精妙隱喻。
——第十一屆“十月文學獎”授獎詞

王威廉外界評價

王威廉作為迅速崛起的青年作家,他的寫作深刻而凝重,以超越同代人的思辨性拓寬了小説這種文體的可能性。
——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山大學教授 謝有順
王威廉成為文學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我在不同的場合,聽不同的人誇讚過他。他的寫作上承先鋒,下接現實,他那飛揚跋扈的想像力和精微幽深的表現力,使得我相信,萎蘼了二三十年的中國文學也許將在以他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手裏得以重振。
——著名作家 魯迅文學獎得主 魏微
閲讀王威廉小説,不難發現,他筆下的生活立體飽滿,不囿於寫實,廣闊的社會視角,獨特的存在哲思,不斷嘗試突破的藝術探索,令其與大部分80年代出生作家明顯區分出來。他有自覺的藝術追求,包括對生活的敏行慎思,對文字的細膩感覺,對小説創作的認知和理解,成熟真摯,樸素練達,切近而又深遠。在這個極端媚俗的年代,在世俗化不斷加深的文化背景下,他的探索和思考,他的小説裏呈現出來的美學和思想追求,對當代小説寫作具有非常可貴的價值。
——著名評論家、山東理工大學教授 張豔梅
王威廉的寫作既注重文本的探索與創新,又對人類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倦地追詢,其長篇小説《獲救者》集中體現了這種美學特徵,是“80後”純文學創作的重要收穫之一。
——《花城》雜誌主編田瑛
王威廉等一批新鋭作家致力先鋒實驗探索,深刻、敏鋭而執着,有極佳的小説意識和卓爾不羣的敍事本領。他們的文學探索預示着當代文學的變革與創新。
閲讀王威廉的長篇小説《獲救者》,你必將被有力地撼動。因為王威廉這個“80後”,以同輩人難以企及的勇氣和熱情,在披肝瀝膽地去力求拯救。他已經在文學最根本的立場上站穩了腳跟,所以他的寫作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
——“70後”代表作家 弋舟
王威廉的小説保持着對已知世界的狐疑和拒絕,這種姿態讓他的小説呈現出一種由裏及外的疏離感和硬朗的美感。我堅信他是位固執的藝術家,而不單純是位作家。他讓愛與痛、明與暗、拯救與背叛在黑暗中各得其所,我們於廢墟中看到了一切。
——“70後”代表作家 張楚
一改以往類似小説的生澀與虛浮,呈現出飽滿、紮實的質地,或許正可看作西方現代派小説在中國瓜熟蒂落的開始。
——《北大評刊》劉勇評王威廉小説《非法入住》
在這些新崛起的青年作家中,王威廉是比較獨特的一位。他具備相當的哲學素養和社會科學的系統訓練,在小説創作中,一直試圖在現代性的層面上進行激進的思想探索和形式實驗。他的文學才情與思辨能力,寫作上的所來之路與個人風格,在《非法入住》、《合法生活》、《無法無天》、《內臉》、《暗中發光的身體》《沒有指紋的人》、《市場街的鱷魚肉》等具有“異端”性質的現代主義作品中已可見一斑。
——青年批評家、文學博士李德南 [10] 
王威廉的小説寫得節制而又老練,在我看來,他是一個真正懂得小説為何物的人。事實上,王威廉的文學之路最早從詩歌開始,繼而評論、散文、小説,三足鼎立,氣象萬千。也正是此前多種文體的寫作實踐,讓王威廉的小説呈現出詩歌的簡潔、評論的理性和散文的細膩。當大多數作家仍然糾結於“寫什麼”和“怎麼寫”而顧此失彼時,他已在不斷探索的路途上,將兩者很好統一於自己的小説實踐過程中。
——青年評論家、文學博士 陳勁松
自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降,現代小説中時常出現的一個特徵便是:用寫小説的方式來寫哲學,尤其是某種非學院化和非形而上學化的存在論哲學。這實際上是整個現代藝術的一個縮影,即藝術被視為是哲學的一種異化的表達形式。在王威廉的兩篇小説《辭職》和《鐵皮小屋》中,這種特質也隱約可見:從表面上看,它們是故事化的小説,但實際上談論與呈現的卻是人的生存狀況,逼近着一種哲學化的思想。
——學者、知名書評人 維舟
王威廉是非常具有個性特徵的一位青年作家,無論是他那充滿想象力的情節設置,還是他那冷峻、純粹、犀利的語言表述,都使他的小説帶上了一種奇異的、富有哲學底藴的思辨色彩,也因而使他具備了一種超越了同代人的“辨識度”。認識上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刻,使他的文字顯得老到而厚重,幾乎可以説,這樣的高度和深刻與他的實際年齡無法對接——不瞭解他的讀者常常驚異於這個事實,這樣的沉澱和積累來自生活、閲讀和天資,更來自於他勤奮的思考。
——作家、評論家 劉鳳陽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