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夢弼

(清代官員)

鎖定
王夢弼(1688—1755),字代言,又字惕庵,河南商丘人,清代官員,官至姚州知州。 [1] 
本    名
王夢弼
代言
所處時代
清代
出生日期
1688年
逝世日期
1755年
籍    貫
河南商丘

王夢弼人物事蹟

清乾隆十一年(1746)任鎮海知縣。縣城後海塘始築於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遇大風巨浪屢坍,遂詳考今昔塘工利病,主持重修,壘石排樁加固塘堤,計800餘丈,歷4年竣工。今存。繼修鈎金、石江、匯頭、善慶、龍山、利濟等塘。乾隆十二年(1747)主持修乾隆《鎮海縣誌》,十七年成書。十六年大旱,出糧平糶,施粥賑災。在任7年,政績為民稱道。後任姚州知州。 [1] 
王夢弼。出生於河南商丘,自清乾隆十一年(1746)任鎮海知縣到十六年(1752)調任姚州知州的七年任期內,恪盡職守,殫精竭慮,在鎮海有顯著政績。在他成功地完成了鈎金塘修築工程後,又馬不停蹄地於乾隆十三年(1748)開始了為期三年多的後海塘的重大改造工程。現在看到的東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範嘉燮亭,全長4800米的雙層石塘,及東段1300米“上城下塘”的“城塘合一”,就是他那時完成的。在此前後,他還完成了石江、匯頭、善慶、龍山、利濟等海塘建築或修築。在他修築鈎金塘和後海塘的百忙之中,還不辭辛勞地主持纂修了《鎮海縣誌》,歷時六年成書,史稱“乾隆《鎮海縣誌》”。 [2] 

王夢弼歷史記載

據乾隆《鎮海縣誌》記載,在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潮乘颶湧,土石衝沒”。當時的邑令王夢弼(1688-1755)議仿魚鱗塘制,用大條石十六層,內鋪底並鑲塊石,後築土戧,蓋頂兩層;石塘一律丁砌,餘皆丁順間砌,逐層陂陀收分至頂;計塘長十六丈,塘面通寬一丈一尺,於次年完工。當時浙江巡撫方觀承(1698-1768)巡視後,尚慮其險,又捐幫土戧五尺及釘底樁、砌坦水以護塘根,使塘更為堅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