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國鈞

(鋼專家)

鎖定
王國鈞,特殊鋼專家,長期從事特殊鋼生產、科研工作。他組織創建了太鋼電爐鍊鋼車間,主持冶煉出工業純鐵、硅鋼、槍彈鋼和炮彈用鋼,組織研製和生產了多種新型鋼材,為國防尖端和高新科技的發展作出成績。他積極推進不鏽鋼氬氧爐精煉技術投入工業生產。為把太鋼由普通鋼廠發展成為大型特殊鋼基地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培養了一批特殊鋼技術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王國鈞——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文名
王國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16年3月20日
逝世日期
1993年7月4日
畢業院校
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職    業
工程師、專家
主要成就
特殊鋼專家
太鋼大型特殊鋼基地的創建者
中國工業純鐵的主要開創者
軍工用鋼研究的開創者
出生地
四川成都

王國鈞背景介紹

王國鈞 王國鈞
王 國鈞,1916年3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一個織錦手工業者的家庭。因受國外人造絲織品傾銷的影響,王國鈞父親經營的絲織品日漸滯銷。家庭的衰落,激發了王國鈞發奮讀書的決心。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四川省石室中學,當他到北平報考大學時,正逢“七·七”事變發生,民族危機喚起他“工業救國”的強烈願望。1938年他考取了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1942年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在資源委員會所屬的威遠鐵廠和四川機械公司工作。

王國鈞出國經歷

1944年考取留美實習資格,1945年5月赴美選學合金鋼冶煉技術,他懷着發展特殊鋼的抱負,把學習冶煉不鏽鋼、裝甲鋼、模具鋼和高速工具鋼技術作為自己實習的重點,積累和蒐集了有關鋼種的資料。

王國鈞胸懷祖國

1946年冬,他放棄了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祖國。同年,到鞍山鋼鐵公司技術室工作。1947年4月受丘玉池廠長之邀,他到撫順制鋼廠擔任廠長室副工程師。當時留用了幾名日本技術人員,為了儘快接替他們,王國鈞等人除儘快熟悉該廠生產技術外,還培養了一些技術骨幹。經大家一起奮力工作,撫順制鋼廠終於生產出一批特殊鋼材,冠以“中國”字樣商標,運到上海市場去銷售。1949年跟隨丘玉池籌建廣州制鋼廠,王國鈞奉命負責從六河溝香港分廠拆遷一座1.5噸電爐到廣州制鋼廠,安裝完畢時,正處於廣州解放前夕,該廠關閉,王國鈞從香港繞道回到四川。 1950年他接受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副局長陸達的聘請,到了北京,在鋼鐵工業局技術室負責電爐鍊鋼技術工作,協助蘇聯專家到各廠巡視並指導工作。在這期間曾編譯出版了有關電爐、平爐的近代鍊鋼技術的書;並因工作努力,獲得鋼鐵工業局的工作成績優良乙等獎。當時太原鋼鐵廠(1956年改稱太原鋼鐵公司,以下均簡稱太鋼)新建一座鑄鋼廠房,王國鈞等人經過調查後,向領導提出了利用該廠房發展特殊鋼的建議。因此,王國鈞於1951年1月被派往太鋼,籌建電爐鍊鋼車間,成立了電爐鍊鋼部,王國鈞任主任。從此王國鈞拼搏在特殊鋼第一線,直到1988年退休。 在太鋼他除擔任電爐鍊鋼部主任外,先後擔任了中心試驗室主任、太鋼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1956年6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王國鈞還熱心學術活動,曾任中國金屬學會第二屆理事、山西省金屬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現為中國金屬學會榮譽會員、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五、第六屆委員。他曾獲山西省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7月4日于山西省太原市逝世。

王國鈞基地創建

1950年,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副局長陸達派王國鈞和幾位有經驗的專家深入到太鋼調查研究。當時正值抗美援朝開始,國家急需特殊鋼。他們調查後,認為太鋼地處華北,有煤有電又有中型軋鋼機,太原兵工廠又是國家擴建重點,便提出利用外地現成的電爐和太原積壓的汽錘以及正在建設的鑄鋼廠房,在太鋼建設特殊鋼生產車間的設想,經太鋼同意後,王國鈞等人即回京向陸達作了彙報。陸達認為此意見很好,後經重工業部批准,即派王國鈞到太鋼負責電爐鍊鋼部的建設工作。 太鋼原是山西軍閥閻錫山於1934年建立的普通鋼小廠,鋼的最高年產量為一萬多噸。1950年1月,王國鈞受命擔任太鋼電爐鍊鋼部主任後,便開始了太鋼由普通鋼廠向特殊鋼廠過渡的艱難起步。他從設計到施工,從生產準備到培訓電爐鍊鋼和鍛鋼人才,日夜辛勤工作,經過一年多努力,建成了兩座3噸電爐。1952年4月電爐流出了第一爐鋼水,同年9月煉出了第一爐不鏽鋼。1953年7月,有兩台3噸和一台1.5噸蒸汽錘的鍛鋼車間建成投產。1954年又建成兩座8噸電爐,開始了太鋼生產特殊鋼的歷史。從電爐投產到1956年,王國鈞在電爐車間先後主持冶煉純鐵、硅鋼、不鏽鋼、合金工具鋼、合金結構鋼等新品種71項。1956年周恩來總理視察太鋼電爐鍊鋼部,聽了王國鈞彙報後,非常高興,鼓勵大家繼續努力,生產特殊鋼。 1956年,中央決定把太鋼擴建為一個以生產特殊鋼為主的大型鋼廠。同年,王國鈞擔任太鋼中心實驗室主任,進行特殊鋼廠的科研和新產品開發工作。他到任後,按照黃墨濱副廠長的指示,建立了電爐鍊鋼、平爐鍊鋼、軋鋼、耐火、鑄造等研究組,集中了一批有經驗的工程師參加科研工作,並努力改善科研裝備,到1958年,已使試驗設備增加到80多台(件),使科研能力迅速提高,能對鋼鐵生產前後部進行多種檢測,為開發新產品提供了新的科研手段。為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入大生產,他和副主任郝繼隆等人創建了試驗工場。1959年他擔任太鋼副總工程師後,更十分重視科研裝備的建設,到1966年,先後興建了檢驗大樓和特殊鋼試驗研究樓,裝備了較新的理化檢驗設備,配備了真空和非真空感應爐、電渣爐、熱軋和冷軋生產線,擴大了為科研服務的大型試驗工廠,使科研手段更加完備。為適應國家對特殊鋼的需求,他領導全公司工程技術人員研製開發新產品,組織技術攻關。從1957年到1966年,太鋼試製新產品1539項,其中,王國鈞做了大量的組織和技術指導工作。1973年鋼鐵研究院院長陸達率領“太鋼兩板一片(不鏽鋼中板、薄板和硅鋼片)攻關組”進駐太鋼工作。攻關組提出不鏽鋼生產的重大改革——“氬氧精煉不鏽鋼工藝研究”。王國鈞一直積極支持、組織和推進該項工作。 1977年,王國鈞擔任太鋼總工程師,繼續堅持特殊鋼發展方向,努力發展不鏽鋼,充分發揮了太鋼進口不鏽鋼生產設備的優勢。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央提出改革開放政策,王國鈞和李成副經理即抓住已研究10年的氬氧精煉爐,積極組織投入工業性生產。與鋼鐵研究院和北京鋼鐵設計院共同協作,於1983年建成我國第一台工業性生產裝置18噸氬氧精煉爐,使不鏽鋼產量大幅度增加,質量提高,成本降低,一年便收回全部投資。接着,他努力推進不鏽鋼板坯連鑄機的建設,獲國家經委支持後,即主持連鑄機的設計。由太鋼、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天津重型機器廠合作,建成了國內第一台立式不鏽鋼板坯連鑄機。同時,他還指導工人改進了自制的板坯扒皮機,使太鋼不鏽鋼生產線實現了現代化生產水平。1986年,他退居二線擔任公司技術顧問後,仍積極為太鋼和日本日新鋼鐵公司的技術合作努力工作,消化移植日新公司不鏽鋼生產先進工藝標準和管理技術,使太鋼不鏽鋼生產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王國鈞人物貢獻

工業純鐵是電子工業和國防工業十分重要的基礎材料。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王國鈞擔任太鋼電爐部主任時,接受了744廠提出需要工業純鐵作真空管覆鎳鐵片的要求,用户提供了3個蘇聯鋼號的成分。當時電爐要煉含碳0.025%的鋼,難度很大。王國鈞參照蘇聯技術標準和工藝方法,大膽提出在電爐冶煉沸騰鋼,由於沒有還原期,電爐爐底改用滷水鎂砂打結,防止了增碳。用這個方法冶煉,終於冶煉成功我國大批量生產的第一爐工業純鐵。但是在軋製過程中,發生紅脆區裂紋,經蘇聯軋鋼專家指導,科研人員和軋鋼工程師等人研究了特殊的軋製工藝,終於軋成成品,為用户提供了第一批國產工業純鐵。後來,由於沸騰鋼含氮高,發生了純鐵的時效和夾雜氣泡問題,王國鈞和科研人員總結經驗,又提出用鋁來脱氧進行冶煉,但鋼錠含碳量偏高,最後研究人員採用在成品上退火脱碳的辦法,使純鐵成品含碳量滿足了標準要求。經過一系列攻關,他們終於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工藝程序,所煉純鐵經用户使用,性能良好,滿足了需要。此後,又根據用户對產品的不同要求,發展了硅鋁脱氧的純鐵,從此大批量生產,使純鐵的供應完全立足於國內,填補了國家空白,為電子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在實踐中培養了一支由純鐵專家和冶煉純鐵的工人能手組成的科研隊伍,併為“兩彈一機”提供了優質的純鐵。以後李成副經理又接受了國家核潛艇、人造地球衞星、通信衞星用運載火箭等國防尖端技術中所需各種純鐵和特殊材料的試製供應任務,王國鈞組織科技人員攻關,滿足了各種特殊材料的需要。 1978年,王國鈞接受了我國高能加速器所需純鐵的生產任務,他悉心研究,制定純鐵產品標準和工藝規程,組織科技人員攻關,研製成功高能加速器所需純鐵,提前交付了使用。用户製成樣機後,性能達到先進水平,受到國際有關人士稱讚。以後又組織研製成功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所用的純鐵塊的任務,為我國高新科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研究人員受到冶金工業部的獎勵。 經過王國鈞和太鋼純鐵科研人員三十多年的不斷努力,太鋼的純鐵已由最初的三種發展為十幾種,形成了太鋼自己的純鐵系列,全國各個部門所用的純鐵,絕大多數由太鋼供應,有的廠家用之製成電磁產品,出口國外。1984年太鋼研製的電磁純鐵冷軋薄板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牌。

王國鈞研究成績

1952年,王國鈞負責創建的太鋼電爐鍊鋼部投入生產不久,就接受了試製炮鋼的任務。他根據用户提出的要求,精心組織冶煉,生產出了炮鋼、鋼錠,供應重機廠和炮廠。以後三方協作,不到一年,就由炮廠生產出用國產材料自制的產品,經靶場試驗,鋼的性能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為建設專門的炮鋼生產廠,提供了技術數據。 槍彈彈殼過去使用銅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用一部分蘇聯提供的覆銅鋼板,以節約銅料。但以往採用蘇聯標準冶煉覆銅鋼板,內部質量達不到要求,長期靠蘇聯進口。1956年,王國鈞到中心試驗室後的第一項課題就是研製覆銅鋼。當時鋼鐵工業局雖請兩位蘇聯專家到太鋼幫助解決,但內部質量仍達不到標準要求。王國鈞提出採用自己冶煉純鐵的經驗,用鋁脱氧來冶煉鎮靜鋼,先在電爐試煉一爐,效果很好,然後,他與蘇聯專家制定在平爐研製的計劃,經在平爐冶煉鋁脱氧的鎮靜鋼,內部質量完全達到標準要求。所煉覆銅鋼製成軍品後,完全符合要求,只是有的爐號抗拉強度偏高一些。王國鈞認為軍工用鋼,必須精益求精,就制訂了把鋼的含碳量壓縮到低限的技術條件,雖然冶煉難度加大,但大多數產品符合要求,對個別不合標準的另作他用,確保所供產品完全讓用户滿意。以後他又帶領科技人員精心研製冶煉出炮彈殼用覆銅鋼和全鋼的槍體用鋼,使中央軍委提出的槍彈和炮彈都要“以鋼代銅”的方針得以貫徹,為國家節約了大量銅資源。太鋼在冶煉冷墩鋼、深衝鋼中,也採用了生產彈用鋼的經驗,使太鋼成為冶煉鋁脱氧低碳鋼有獨特經驗的特殊鋼廠。 炮彈用鋼是要求很嚴的鋼,不少鋼廠都發生過大量質量問題。王國鈞主動承擔風險,提出就地試製供應炮彈用鋼的任務。為生產出高質量的炮彈用鋼,他多次率領有關人員到炮彈廠訪問,研究如何解決有關質量問題。他制定出嚴格的生產工藝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對所供炮彈鋼出現的問題,及時組織科研人員分析研究,務求解決,不斷提高炮彈鋼質量,使用户滿意。1982年太鋼生產的炮彈鋼獲冶金工業部優質產品獎。由於他對彈用鋼材有較全面瞭解,1988年他應邀撰寫了《軍工冶金卷》一書中的“彈用鋼材”一章。 王國鈞自擔任副總工程師後,一直在組織領導太鋼的軍工生產和新型材料的研製工作。他長期堅持“軍工第一、質量第一”的思想,經常深入基層,檢查軍工合同的完成情況和質量問題,確保按質按量按期完成交貨任務。在他主持軍工生產科研的二十多年中,沒有發生過重大的質量事故。對重大研製項目,他都親自負責領導攻關,在攻關中培養人才,不僅為艦艇、核能、航空、航天工業提供了重要材料,也培養了生產各類鋼的專門技術人才。 1985年,在國防科工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聯合召開的國防軍工協作工作會議上,太鋼獲先進單位獎狀和獎盃,王國鈞獲先進個人獎狀和獎牌。

王國鈞培養人才

王國鈞一貫重視技術培訓,早在撫順制鋼廠擔任廠長室副工程師時,就選拔一批有文化的青年工人,給他們講技術,教他們作統計分析,糾正他們落後的操作工藝。以後,廠裏來了幾個大中專學生,就安排他們到鍊鋼、鍛鋼、軋鋼、檢驗等重要崗位工作,向留用的日本技術人員學習;他又對新招收的一批青年職工進行指導,在實踐中教他們學技術。以後很多人成為撫順制鋼廠的技術骨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看到大學缺少新的教材,就把自己從美國帶回的《近代電弧鍊鋼爐》和同事們從美國帶回的《近代鍊鋼平爐》翻譯出版,補充大學急需教材。他還兼任山西大學冶金系教授,撰寫科學普及書籍,並在《機械工人》雜誌上介紹材料性能知識。 王國鈞積極推廣特殊鋼生產技術,曾向大連鋼廠介紹美國用白鎢礦直接裝爐代替鎢鐵冶煉高速工具鋼的經驗。為了提高電爐鍊鋼工人操作水平和技術人員實際工作能力,1951年他草擬了中國第一部《電爐鍊鋼操作規程》第一稿,幾經修改,於1955年在撫順召開的全國電爐鍊鋼會議上討論修改後,頒佈施行。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在電爐鍊鋼部工作時,還熱心給鍊鋼工人上技術課,進行現場指導,手把手地教他們各種特殊鋼的冶煉技術。他還編寫了《電爐鍊鋼生產程序》。幾十年來,王國均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特殊鋼的專業技術人才。

王國鈞主要論著

1 王國鈞(編譯).近代電弧鍊鋼爐.北京:重工業部科學技術出版社,1950.
2 王國鈞(編譯).近代鍊鋼平爐.北京:重工業部科學技術出版社,1951.
3 王國鈞.鋼材性能.北京:重工業部科學技術出版社,1952.
4 王國鈞.談不鏽鋼.北京:重工業部科學技術出版社,1954.
5 王國鈞.鋼的編號規格和用途.北京:重工業部科學技術出版社,1956.
6 王國鈞.鋼材的規格性能和用途.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0.
7 王國鈞(編譯).不鏽鋼的選用和使用設計手冊.太原:太原鋼鐵公司印,1981.
8 王國鈞.我國第一個特殊鋼廠.撫順:撫鋼史,1985:262~273.
9 王國鈞.我從事特殊鋼事業四十年.中國冶金史料,1986(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