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因遺址

鎖定
王因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王因鎮王因村南面的一片稍隆起的台地上,是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遺址。
王因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王因遺址墓葬區是全國最大的史前墓地之一和發現墓葬最多的氏族公共墓地,其發現為研究史前生活習俗、埋葬方式、人類體質特徵和史前環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  除此外,王因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遺址,它的發掘對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社會性質提供了依據。
2006年5月25日,王因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中文名
王因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王因鎮王因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106-1-106 [1] 
面    積
約 60000 m²

王因遺址歷史沿革

王因遺址因1975年秋修路時挖出數座新石器時代的墓葬而被發現。同年冬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與兗州縣文物工作人員實地考察,確認為大汶口文化遺址。 [7] 
1975年12月5日,進行試掘。 [7] 
1976~1978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和濟寧市文物局發掘六次,揭露面積10180平方米,共發現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基葬899座、灰坑423座、房址殘跡14處,以及少量的柱洞遺蹟。 [4] 
據碳14測定,王因遺址由公元前4500年延續至公元前3500年,歷時約1000多年。

王因遺址遺址特色

王因遺址中心部分面積為6萬平方米,外緣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一處較大型的遺址,共發現大汶口文化基葬八百餘座、灰坑近百個、房址殘跡十餘處。王因遺址可分為五層,第一層為農耕土層,二至四層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層,第五層為北辛文化晚期地層。王因遺址墓葬全部出在大汶口文化地層中,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合葬和二次合葬佔一定比例,側身和曲肢葬為數較少。王因遺址的發掘以墓葬區為主,尚有大面積的生活區保存完整,其中還出土了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墓葬隨葬品以及亞熱帶動物遺骸。 [2]  [4]  [7] 
王因遺址的建築或圓或方,很不規則,都是半地穴式的。建房的方法是先在地上挖一個坑,沿坑壁栽一些木樁,撐起一個骨架,然後用草搭成屋頂。房屋的中央一般有一個火塘,用來保存火種、燒熟食物。 [5] 
第一層是農耕土層。
第二層是紅褐土,質地較硬,含有大量的紅燒土渣塊,深15~25釐米。這一層有大量的晚期基葬,有半地穴式的房址、灰坑。 [9] 
第三層是褐色土,夾雜有一定數量的紅燒土渣土質比上層硬,深50~80釐米。出土墓葬少於上層,房址多出現在該層,仍為半地穴式,有排列有序的柱洞。 [9] 
第四層的土質為黃褐色。雜有零星的紅燒土粒,質地比較鬆軟,深90~135釐米。此層有少量的墓葬,有半地穴式建築遺址,有大型的灰坑。 [9] 

王因遺址文物遺存

王因遺址綜述

王因遺址出土的文物有陶器、骨器、牙器、角器、玉器等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陶器物有缽形鼎、罐形鼎、盆形、罐、、器蓋、陶支座等。石器有石鏟、石斧、石、石鑿、石球、石紡輪等。其中出土的還有不少的動物遺髓和墓葬。 [2] 

王因遺址墓葬

王因遺址發現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899座。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4100一前3500年。墓葬多為長方形土坑,以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墓向朝東。而少數單人俯身葬者,墓向均不朝東,可能是凶死。合葬、二二次葬、“遷出葬”也佔有相當的比例,合計約佔發掘墓葬的20%。其中同性葬及多人合葬又是王因墓地的突出特點。死者生前撥除上側門齒的較多。還有枕骨人工變形和因生前口含石球或陶球導致頜骨變形的現象。 [3] 

王因遺址陶器

王因遺址的下層出土的陶器多為夾砂紅陶,製造較為原始粗糙,都是手捏製的,表面以素面為主,只有較簡單的紋飾,燒成温度也不高。上層則出現了泥質磨光的細紅陶,還有繪有精美圖案的彩陶。彩陶圖案是以礦物為顏料繪製的,多為黑、白、紅色,構圖嚴謹、色彩鮮豔。器型主要是鼎、杯等,其中鼎和杯是大汶口文化中頗具特色的兩種陶。
王因遺址出土的也有精美的彩陶器,造型不甚規整,紋飾布不太嚴格,顏色以紅、黑、白色為主,花紋以花瓣紋、勾連紋居多,也有山形、菱形、波浪形、三角形等花紋圖案。有的口沿也施彩繪。 [5]  [8]  [10] 

王因遺址生產工具

生產工具:生產工具最常見的是石鏟,也有石爺、石鑿、紡輪、石、石球等。石鏟都有穿孔。 [10] 

王因遺址動物遺骸

王因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遺存數量相當驚人,用骨、角、做成的工具和裝飾品達千餘件之多。在文化層與灰坑中出土的動物骨骼、蚌殼竟達萬餘件。有關專家對7000餘件骨骼進行鑑定,確知這些動物骨骼分屬於哺乳類、鳥類、爬行類、魚類、貝類等42種。 [10] 

王因遺址蚌殼

王因遺址中的淡水蚌殼出土數量相當可觀,貝類分屬於麗蚌、櫻蚌、尖脊蚌、帆蚌、予蚌等10個屬26個種。不少蚌殼上有加工的痕跡,有的是把麗蚌殼面上突起的瘤結磨平,有的則是把扁平的帆蚌切割成一定形狀的半成品,這説明當時的人們已用厚蚌殼體來製作器具。

王因遺址研究價值

王因遺址墓葬區是全國最大的史前墓地之一和發現墓葬最多的氏族公共墓地,其發現為研究史前生活習俗、埋葬方式、人類體質特徵和史前環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 
王因遺址所反映出來的大汶口文化和北辛文化,對確立兩種文化的傳承關係,提供了非常關鍵的地層依據。 [2] 
王因遺址第四文化層,為大汶口文化早期遺存,卻未見基葬,這些發現為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的社會結構及其意識形態諸問題,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 [4] 
王因遺址中出土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墓葬隨葬品以及亞熱帶動物遺髓等,為研究史前生活習俗、埋葬方式、人類體質特徵和史前環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這些發現大大豐富了北辛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內涵,對於分析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有重要價值。 [7] 

王因遺址文物保護

1985年,王因遺址被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92年,王因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5月,王因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王因遺址旅遊信息

王因遺址地理位置

王因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王因鎮王因村。

王因遺址交通信息

從兗州縣城區出發經過大禹南路、南環城路、省道104、崇文大道、黃王路、王因路到達王因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