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雞心佩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鎖定
漢雞心玉佩,藏於開封市博物館,長7.8釐米,寬7.4釐米,厚0.5釐米,淺黃色,主體為中部有圓孔的橢圓形雞心,一端圓潤,一端尖鋭。整件玉佩精緻圓潤,質地精美,雕刻工藝較高,是研究漢代服飾制度的精品。 [1] 
中文名
漢雞心玉佩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所屬年代
漢朝
類    別
玉器

玉雞心佩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漢雞心玉佩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漢雞心玉佩 [1]
這件漢代的玉質雞心佩長7.8釐米,寬7.4釐米,厚0.5釐米,淺黃色,主體為中部有圓孔的橢圓形雞心,一端圓潤,一端尖鋭。雞心兩面刻劃有細線紋飾,正面線條較粗,背面線條較細,尖端下部透雕龍鳳看是一龍一鳳,其實是二龍二鳳。正面龍尾與鳳頭相接,龍頭向下,鳳頭向上,背面和上面相同,只是頭部刻劃不一樣,軀體相同。龍鳳一雌一雄,龍鳳的角,嘴、眼、鼻等細部描繪得精準細膩,雞心與龍鳳圖案組合成統一的整體,精緻圓潤,質地精美,色澤泛黃發亮,表面有琺琅質感,雕刻工藝較高,為古人佩戴之物,是研究漢代服飾制度的精品。 [1] 

玉雞心佩文物背景

雞心佩,是(shè)形佩的俗稱。韘(shè)形佩是從玉韘演變而來。 [1]  韘,也稱射決,俗稱扳指或搬指,為古代射箭時的工具。 [3] 説文解字·韋部》:“韘,射決也,所以鈎弦。以象骨韋繫着右巨指。”《廣韻》卷五:“韘,射決張弓。”即韘是射箭的人戴在右手大拇指上,並用韋固定以免滑落,作拉弦開弓之用。弓弦很細,用手指拉曳數次之後,手指會感覺疼痛,所以需要戴上韘,以免去手指疼痛之虞。隨着時間的推移,部分韘逐漸喪失其實用功能而轉變為某種權利的象徵。 [2]  經東周戰國,沿襲至漢代,逐漸被不能射箭的裝飾用韘形玉佩取而代之,形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至魏晉南北朝時,韘形佩也很少出現。 [1]  韘形佩,也稱韘形飾,是由韘經過長期發展而來,保留了韘的基本造型,但已不具有韘的實用功能,也不作為權利的象徵,而只具有裝飾功能,因大多用玉製成,所以也稱為“韘形玉飾(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