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米根葉甲

鎖定
玉米根葉甲,屬葉甲科。危害玉米、大麥、狗尾草等。初孵幼蟲取食玉米根毛和外皮層組織,逐漸長大後開始咬食皮層並在中柱內鑽坑,隨根生長移動,食量不斷增加。苗期取食葉緣部分,幼葉成不規則孔狀,偶而幼蟲可切斷植株基部。因幼蟲取食根系減少植物生長的水分和營養,更易於倒伏,造成減產。成蟲取食植株,在花粉散發前,大面積切斷玉米鬚,影響授粉;也可取食葉片,減弱植株長勢。同時,也是玉米褪綠斑駁病毒(MCMV ) 和史特瓦氏枯萎病的重要傳播媒介。在美國,該蟲每年可造成10億美元損失。
中文學名
玉米根葉甲
動物界
昆蟲綱
鞘翅目
葉甲科
英    文
Corn root and leaf armour
學    科
生物工程

玉米根葉甲外形特徵

玉米根葉甲成蟲

黃綠色,背部有3條黑色條紋,長約6.35mm。

玉米根葉甲幼蟲

體彎曲,長11mm,頭部棕黃色,體白色,臀板黑色;卵: 淡黃色,長0.65mm ,寬0.45mm ,表面有網脊。玉米根葉甲以卵越冬,在5月末、6月初孵化,需積温380日度(12. 8℃以上)。幼蟲生活在玉米植株周圍土中,取食根部;幼蟲發育3齡,約3周。幼蟲發育成熟後,做6~9mm 的蛹室化蛹;蛹不會活動,蛹期為5~ 10天。7月初開始羽化,短時間內即交尾,取食2周後開始產卵,一雌15天內可產卵1045粒,雌成蟲可存活16~ 84天。不同緯度地區,年發育代數不同,一般在1~3代間。

玉米根葉甲生活習性

玉米根葉甲可隨帶根植株及飛機等交通工具傳播。1868年,該蟲在美國堪薩斯州第1次被記載,1909年,在科羅拉多州玉米上被發現。此後,迅速東移到內布拉斯加州,1954年擴散至南達科他州和密蘇里河一帶。1955~ 1960年及1965~1970年間出現2個擴散高峯,現已擴散至全美玉米種植區以及加拿大、墨西哥的部分地區。1992年7月首次傳入歐洲,據推測是從北美洲隨飛機傳入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並向西北隨氣流傳播。1995年監測表明,比上一年向北蔓延了40~50km ,向東、西各擴散了10km。1995年傳入匈牙利的瓊格拉德縣和克羅地亞的探什尼亞齊。該蟲有進一步擴散的趨勢。

玉米根葉甲分佈情況

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塞爾維亞、匈牙利、克羅地亞、羅馬尼亞。

玉米根葉甲防治方法

玉米根葉甲檢疫方法

對可攜帶該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產品及其他檢疫物實施嚴格的現場檢驗和實驗室檢測,特別注意寄主根部等。若發現該有害生物,及時進行除害處理。

玉米根葉甲防治方法

玉米和其他作物輪作是防治根葉甲的有效措施,如同大豆、小麥、飼料作物輪作後,可明顯減少土壤殺蟲劑的使用量。調整播種期可以降低玉米根葉甲種羣數量。早播玉米有利於玉米根葉甲幼蟲的發育;晚播因早孵化幼蟲缺少食物而增加死亡率,減少其發生種羣數量。但晚播同高產要求相矛盾,生產中可靈活掌握。玉米根葉甲造成嚴重危害時,必須使用土壤殺蟲劑,如可用甲拌磷顆粒劑進行拌土處理。為避免抗性的產生及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不要連續使用同一種殺蟲劑。在化學防治狀況不斷惡化時,必須考慮栽培措施和多種防治措施相結合的綜合管理措施。

玉米根葉甲氟蟲腈防治玉米根葉甲

氟蟲腈是一種苯基吡唑類殺蟲劑,殺蟲廣譜,對害蟲以胃毒作用為主,兼有觸殺和一定的內吸作用。對蚜蟲葉蟬、飛蝨、鱗翅目幼蟲、蠅類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蟲有很髙的殺蟲活性,對作物無藥害。該藥劑可施於土壤,也可葉面噴霧。施於土壤能有效地防治玉米根葉甲、金針蟲和地老虎。葉面噴灑時,對小菜蛾、菜粉蝶、稻薊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長 [1] 
參考資料
  • 1.    楊平華主編,農田常用殺蟲劑使用技術,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1,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