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鱗翅目幼蟲

鎖定
鱗翅目幼蟲,即指蛾、蝶類的幼蟲,如毛蟲、卷葉螟、蛀果螟等。鱗翅目為昆蟲綱中僅次於鞘翅目的第2個大目。 [4]  體型一般長圓筒形,或光滑少毛或密被剛毛或其它外長物,通常體上還有色斑和條紋等。頭部多為橢圓形。唇基三角形,額介於兩條“人”字形的溝中間,呈“八”字形。觸角短小,分為3節。單眼6對,每側6個排成弧形。口器咀嚼式,上唇寬大,前緣的缺刻呈淺弧形、倒“V”形或倒“U”形,上鄂發達,有齒;下鄂、舌和下唇形成複合體,中央有一突出的管狀吐絲器,胸部分節明顯,前胸有骨化的背板,稱前胸盾。胸足一般發達,分為5節和1個爪。腹部10節,腹氣門8對,位於第1—8節上。腹足通常5對,着生在第3—6節和第10節上。 [5] 
鱗翅目幼蟲分佈範圍極廣,以熱帶種類最為豐富。絕大多數種類的幼蟲危害各類栽培植物,體形較大者常食盡葉片或鑽蛀枝幹。體形較小者往往卷葉、綴葉、結鞘、吐絲結網或鑽入植物組織取食,成蟲多以花蜜等作為補充營養,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蝶類大部分為晝行性,蛾類在黃昏、黎明以及夜間飛行。 [4] 
鱗翅目幼蟲在農,林和園藝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經濟意義,是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對鱗翅目幼蟲的防治,一是使用殺蟲燈、糖醋液誘殺成蟲;二是保護利用寄生蜂等天敵;三是化學防治。 [5] 
拉丁學名
Lepidopter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亞    門
六足亞門
亞    目
小翅蛾亞目、蝙蝠蛾亞目、毛頂蛾亞目、單孔亞目、雙孔亞目
亞    綱
有翅亞綱
中文學名
鱗翅目幼蟲

鱗翅目幼蟲形態特徵

體長從1mm到8mm不等。軀幹一般為管狀,分節。有保護色,常與其攝食的植物顏色相同。多數毛蟲有與毒腺相連的剛毛;如碰觸,輕者可造成輕微刺激,重者皮膚炎症。
鱗翅目昆蟲的幼蟲為典型的燭型毛蟲,頭殼骨化,下口式口器。觸角兩至三節,無複眼,單眼側生。上顎發達適合咀嚼。與毛翅目幼蟲相同,鱗翅目幼蟲的下唇前頦末端吐絲器;有些屬除前胸背板外,其他胸節均為膜質。與毛翅目幼蟲相比,鱗翅目幼蟲的胸足很短,腹部一般5對腹足,着生在第3〜6腹節和第10節。腹足的數目有時較少,如尺蛾科一半僅在第6節及第10節腹節上各有1對。腹足的端部具有鱗翅目幼蟲所特有的趾鈎,以幫助行動。趾鈎的排列有各種形式,通常趾鈎為1排,少數為2排,也有3排或更多的。一排的稱單排,2排的稱為雙行,3或更多排的稱為多行。一排種的趾鈎若長度相等,稱為單序;若趾鈎長短交替,稱為雙序;如有3種不同長度更替排列,稱為三序。趾鈎排列的形狀有各種形式,如環形、缺環、中帶(趾鈎排成一與身體縱軸平行的弧形)、二橫帶(趾鈎排成與身體縱軸垂直的兩列)等。趾鈎的排列方式是幼蟲分科的重要特徵。
一些重要科幼蟲形態簡要描述:
1 弄蝶科
體略呈紡錘形。頭大,前胸細小,呈頸狀。腹足趾鈎為雙序或三序僉環。部分種類有臀櫛。如直紋稻苞蟲和曲紋稻苞蟲等。
2 鳳蝶科
體圓簡形,光滑,體色鮮豔。頭一般小於前胸;前胸背面前緣具橫溝,內藏1對能伸縮的桔紅色或橙黃色的叉狀腺,呈Y形或V形,受驚動時可伸出並散發出濃的酸味,稱“臭Y腺”;後胸隆起。趾鈎為雙序或三序中帶。如柑桔鳳蝶和金鳳蝶等。
3 粉蝶科
體長圓簡形,被次生剛毛,着生於毛突上,每體節分為4〜6個小節;趾鈎為雙序或三序中帶。多綠色或黃色。如菜粉蝶。
4 蛺蝶科
頭部常有突起,體上有枝剌,通常色深。趾鈎為單序或三序中帶。如大紅蛺蝶。
5 菜蛾科
體細長,通常綠色,趾鈎為單序或二序環,臀足長,向後斜伸。行動活潑◊常取食植物葉肉,造成網狀花紋的被害狀。如菜蛾。
6 剌蛾科
體蛞輸型,頭縮在胸內,胸足小或退化,腹足呈吸盤狀,無趾鈎。體背側多生枝剌,上有毒刺和棘刺兩種剌毛,前者中空有毒液,剌入人體後疼痛,後者端部有倒鈎,剌入皮膚後又癢又疼。故稱洋辣子。
7 卷蛾科
體圓柱形,體色變化大;前胸側毛(L) 3根,腹節L1與L2毛鄰近,趾鈎為雙序或三序環,肛門上方冇臀櫛。幼蟲卷葉,綴葉和蛀果等。如蘋果卷葉蛾
8 蟻蛾科
體光滑少毛,前胸L毛2根,趾鈎為雙序環或缺環,如為單序或三序,則中後胸的亞腹毛組有2毛。喜隱蔽為害,如蛀莖等。玉米螟是重要害蟲。
9 枯葉蛾
體粗狀多毛,體上的次生剛毛長短不齊。前胸在足的上方有1〜2對突起;|趾鈎為雙序中帶或缺環。如天幕毛蟲等。
10 尺蛾科
體多細長,腹足2對(在第6、第10節上),走路形如量步,稱“步曲”或“造橋蟲”。擬態性強,固定在樹枝上時,其顏色與形狀均象樹枝,不易被發現。如柿星尺蛾等。
11 夜蛾科
體粗狀少毛,少數種類多毛(劍紋夜蛾等),金剛鑽有枝剌。前胸L毛2根(大螟1根)。腹足一般5對,也有1〜2對足退化者。趾鈎為單序中帶。如小地老虎等。
12 舟蛾科
體形奇特多變,常有鮮豔顏色。常有峯突、角突或刺突等。腹足5對,趾鈎單序中帶;臀足常退化或特化為棒狀、枝狀並常嵙腺體翻出。棲息時首尾翹起如舟形,故稱舟形毛蟲。如舟形毛蟲等。
13 毒蛾科
體色多鮮豔。毛很多,長在毛瘤上,次生剛毛長短不齊,其中雜以毒毛。在腹部第6、第7節背中央苻翻縮腺。腹足5對,趾鈎單序中帶,如舞毒蛾等。
14 燈蛾科
體密被長的次生剛毛,其長短比較一致,無翻縮腺。腹足5對,趾鈎為單序中帶。如黃腹星燈蛾等。
15 天蛾科
體粗大,圓柱形,每個體節分為6〜8個小節,第8腹節背面有一尾角。趾鈎雙序中帶。如豆天蛾等。
16 蠶蛾科
與天蛾近似第8腹節也有尾角;但每個體節只分2〜3個小節或不分小節。趾鈎雙序中帶,如家蠶等。 [1] 

鱗翅目幼蟲生命週期

毛蟲會吃掉蟲殼(有時吃掉整個蟲殼以獲取能量)。之後他們開始大量攝食,並經歷幾次蜕皮(一般4-6次),每次蜕皮被稱為一個齡期。最後,它們會織起一個保護性的繭以化蛹。一些毛蟲將樹葉捲起形成繭或在樹皮和木材中築起“小室”。

鱗翅目幼蟲生活習性

從系統發育的角度來看,鱗翅目與毛翅目昆蟲非常接近。鱗翅目絕大多數種類為陸生昆蟲。但是在螟蛾總科的草螟科Crambidae (即螟蛾科Pyralidae)中有某些屬的幼期是生活在水中。
食量很大。大部分毛蟲為草食性,少數腐食性。較兇猛的毛蟲攝食其它昆蟲、蚜蟲、介殼蟲的卵或螞蟻幼蟲。多數為夜行昆蟲。

鱗翅目幼蟲科研情況

鱗翅目幼蟲鱗翅目幼蟲的研究概況

鱗翅目為昆蟲綱第二大目,大多為農業、林業及畜牧業方面的害蟲。有關鱗翅目幼蟲方面的研究,不管是在形態分類還是生物學方面,蝶類的研究較好,而對於蛾類的卻相對較少,尤其是對小蛾類的研究則更少。
國外研究概況
國外對鱗翅目幼蟲的研究相對較早。英國學者Hinton(1946)對鱗翅目幼蟲剛毛的同源性和命名進行了討論:日本的一色周知等(1977)編著了原色日本蛾類幼蟲圖鑑,白水隆等(1979)編著了原色日本蝶類幼蟲大圖鑑。自20世紀80年代起,除了繼續區系調查和種類鑑定之外,對鱗翅目幼蟲生物學、生理學、與環境和生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害蟲防治等廣泛展開了研究。
國內研究概況
我國鱗翅目昆蟲的種類豐富,當前對其成蟲的研究較多,對幼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基礎的種類描述階段。朱弘復等(1979)編著了《蛾類幼蟲圖冊》,共計述了210種,隸屬15科;樸美花等(2002,2006,2008)年共描述了25種韓國蛾類幼蟲和8種中國叢螟蛾科幼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趙仲菩等(2002)報道了毒蛾科幼期形態特徵及16屬51種毒蛾幼蟲系統檢索表;上海師範大學胡佳耀等(2004)報道了上海地區13種常見的蝶類幼蟲;湯亮、趙梅君等(2005,2006)報道了上海地區13種大型蛾類和13種中小型蛾類的幼蟲,並分別描述了幼蟲的主要形態特徵和主要寄主,每種幼蟲都附有全形照片。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對某些種類在生物學、生理學以及害蟲防治等方面的報道。甄耀合(2011)綜述了楊扁舟蛾的發生與防治;尚玉儒,姚明輝(2010)通過引進小菜蛾顆粒體病毒和蛇牀子素等生物殺蟲劑對鱗翅目菜蛾科的小菜蛾的防治進行了試驗。 [2] 

鱗翅目幼蟲鱗翅目幼蟲的危害

鱗翅目幼蟲包括各種蛾類和蝴蝶類幼蟲,剛孵化的幼蟲成羣聚集啃食葉片,三齡以上的幼蟲(菜青蟲生長12〜15天)食量顯著增加。幼蟲期是鱗翅目昆蟲的取食和危害期。幼蟲期食性廣泛,大多數以植物為食,包括所有植物的葉、花、果實、種子、枝、根、莖以及樹皮甚至蟲瘦。作為農林業害蟲,鱗翅目昆蟲造成災害的例子不勝枚舉。除此之外,在鱗翅目中還有一些種類取食枯死植物,羊毛、毛髮和羽毛或者是以其它種類的幼蟲或卵為食的昆蟲。 [2] 

鱗翅目幼蟲鱗翅目幼蟲的防治

第一,清潔田園,茬後及時處理殘株、老葉和雜草,深耕細耙,並使用防蟲網,儘量減少蟲源。
第二,使用環保捕蟲燈,利用鱗翅目成蟲的趨光性捕殺成蟲。
第三,在幼蟲二齡前,藥劑可選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 倍液,或1% 阿維菌素乳油2000~ 2500
倍液,或0.6 % 滅蟲靈(敵敵畏和氯氧菊酶復配殺蟲劑)乳油1000 ~1500倍液等噴霧;每隔5~7 天噴施一次,在害蟲二齡後,其耐藥性增強,只能採取人工捕捉。 [3] 
參考資料
  • 1.    陳合明.昆蟲學通論實驗指導: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1.06:80-82
  • 2.    劉淑蓉. 天津八仙山鱗翅目幼蟲多樣性初步研究[D].南開大學,2011.
  • 3.    蘇勝舉,屈連偉.切花菊保護地高效栽培技術問答:金盾出版社 ,2014:91-92
  • 4.    鱗翅目幼蟲  .昆明市科學技術協會[引用日期2023-06-28]
  • 5.    陳合明主編,昆蟲學通論實驗指導,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1.06,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