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蘆山河

鎖定
蘆山河,長江支流岷江的支流大渡河的支流青衣江上游寶興河的支流。古稱青衣水、蒙水,近代名稱很多,中游邛崍市段常稱玉溪河。漢代以前,誤以蘆山河為青衣江主源,並以西川河為幹流,有清源河之稱。蘆山河是青衣江水系中最長的一級支流。 [1] 
蘆山河干流上游有黑水河與黃水河二源,黑水河比黃水河長2公里應列為正源。黑水河發源於蘆山縣汶川縣交界的斷頭巖南麓,上段稱大川河。南流,先後經蘆山縣、邛崍市,又回蘆山縣,過金雞峽,改稱龍門河,過蘆山縣城稱蘆山河。南下於思延鄉三江口與青衣江上游寶興河匯合,全長113公里,流域面積1397平方公里。河口高程645米,流量55.81立方米/秒,落差3595米。水能理論藴量幹流32.12萬千瓦,加上支流為42.855萬千瓦。
因古代蘆山河為青衣江主源,三江口以下至飛仙關仍稱蘆山河(屬青衣江干流段,也稱寶興河、靈關河),稱為蘆山河的兩段共128.5公里。由於現代地理不再以蘆山河為主源,因此以支流段長度為準。 [1] 
蘆山河金雞峽是蘆山縣四峽之一,峽長約6公里,峽中峯天相接,水回峯映,四季翠黛,清幽勝似巫峽。玉溪河引水工程大壩橫亙峽中,穿正西山引水隧洞東去,截去玉溪河年均流量78.8%。峽口雄踞古青龍關隘,關門依山傍水,城堞猶存。 [1] 
蘆山河中游寶盛鄉段,四川省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引水樞紐攔腰截斷蘆山河,引水灌溉成都市的邛崍、蒲江及雅安市的名山、蘆山四(縣)市,有效灌面62萬畝。是四川省著名的省級灌溉工程。 [2] 
中文名
蘆山河
別    名
玉溪河
青衣水
蒙水
沫水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支流青衣江上游寶興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四川省雅安市
流經地區
邛崍市、蘆山縣
發源地
蘆山縣汶川縣交界的斷頭巖南麓
主要支流
黃水河
太平河
清源河
河    長
113 km
流域面積
1397 km²
平均流量
51.56 m³/s
落    差
3078 m
河    口
蘆山縣思延鄉(原沫東鎮)三江口

蘆山河名稱變遷

蘆山河,不同河段名稱多異,上游兩源匯合後稱大川河,進入邛崍市流境,改稱玉溪河。玉溪河原名魚喜河或魚戲河,因河水清澈見底,常見魚羣嬉遊,後訛作玉溪河。還有沫河、青衣水之稱,當因古為青衣江上游正源,沫水、青衣水正是青衣江的舊稱。蘆山河之稱,當因地得名。因蘆山縣名得自蘆山山名。 [1]  [3] 

蘆山河幹流根況

蘆山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蘆山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蘆山河古名青衣水,發源於縣北斷頭巖,全長128.5公里,源頭與出水口落差3078米。寶興河由縣西北入境穿越思延鎮於三江口匯入蘆山河,向南流經飛仙關鎮,在飛仙關鎮南端與天全河匯流後稱青衣江。 [4] 
蘆山河,幹流上游有黑水河與黃水河二源,黑水河比黃水河長2公里應列為正源。源頭正流黑水河,發源於蘆山縣汶川縣交界的斷頭巖南麓(原屬蘆山縣快樂鄉,海拔3699米),南流納白英溝、大雪塘溝、三岔溝、麥秧林溝等支流,至海拔1720米的上中咀,長31公里,流量7.71立方米/秒。在上中咀納流量較大的支流黃水河,南流稱大川河,在下中咀納銅廠河等小溪溝,在洞峽子溝口轉向東流,南岸納快樂鄉的草米溪,北岸納大川鄉的小河子,再東流至幸福坪納與邛崍縣交界的白石河。改向南流稱玉溪河(原名魚喜河),在白石河處進入邛崍縣南寶鄉境,繞邛崍邊境約10公里(《雅安地區地方誌》《邛崍縣誌》稱9.3公里 [1]  [6]  ,邛崍縣流域面積36.1平方公里 [6]  )後,至寶珠山麓出境,轉回蘆山縣境內,納驢巖溪等大小支流,於寶盛鄉海拔840米處的峽後頭納流量最大的支流太平河,穿長約5公里的金雞峽。南流稱龍門河,經隆興鄉、升隆鄉至縣城蘆陽鎮,在海拔660米處的兩河口納流量較次的支流清源河。南下稱蘆山河,經沬東鄉,於鳳禾鄉海拔645米的三江口與天全的落藹河和發源於夾金山的寶興河相匯,至飛仙關稱青衣江蘆山河段(原名水東河,寶興縣稱寶興河,也稱靈關河),東岸注入由羅純山流下的一系列溪溝,西岸納天全的羅代河,於海拔621米的飛仙關納匯合滎經河後的天全河,向東流入雅安稱青衣江 [5] 
稱為蘆山河的河道全長128.5公里,流域面積1426.02平方公里,其中蘆山縣縣境內流域面積1340.16平方公里。屬青衣江支流的一段(即源頭至原沫東鎮三江口)長115.5公里(《雅安地區地方誌》稱全長113公里,流域面積1397平方公里。 [1]  ),蘆山縣境內流域面積約1288.16平方公里;屬青衣江干流的河段(即三江口至飛仙關)長13公里,蘆山縣境內流域面積約52平方公里。 [5] 
蘆山河發源地大雪峯 蘆山河發源地大雪峯
蘆山河上源黑水河 蘆山河上源黑水河
蘆山河蘆山縣大川鎮大川河段 蘆山河蘆山縣大川鎮大川河段
蘆山河蘆山縣寶盛鄉玉溪河段 蘆山河蘆山縣寶盛鄉玉溪河段
金雞峽 金雞峽
蘆山河玉溪河段,有著名的金雞峽,是蘆山縣四峽之一,峽長約6公里,峽中峯天相接,水回峯映,四季翠黛,清幽勝似巫峽。玉溪河引水工程大壩橫亙峽中,穿正西山引水隧洞東去,截去玉溪河年均流量78.8%。峽口雄踞古青龍關隘,關門依山傍水,城堞猶存。 [1] 
蘆山河蘆山縣城段 蘆山河蘆山縣城段
蘆山河與寶興河匯流處(蘆山縣思延鄉三江口) 蘆山河與寶興河匯流處(蘆山縣思延鄉三江口)

蘆山河水文特徵

蘆山河蜿蜒於高山狹谷中,水流湍急,水資源豐富,據《蘆山縣誌(第一輪)》,蘆山河河口三江口的河口徑流量51.56立方米/秒,落差3054米,平均比降26.60‰,水能理論藴藏量27.72萬千瓦。 [5] 

蘆山河自然災害

2019年,受“8.22”連續暴雨到大暴雨引發的大洪水影響,8月20~22日蘆山河流域各中小河流洪水暴漲,蘆山水文站20~22日連續3天超警戒水位,22日超警戒水位達4.2米,超保證水位1.5米,經水文部門證實,本次洪水為百年不遇大洪水。災害性天氣過程引發蘆山河流域各中小河流、山洪溝洪水,誘發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災害,我縣道路、交通、電力、通訊、水利、農林業、旅遊設施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連續暴雨災害造成全縣60099人受災、9548人緊急轉移、1人死亡,初步估算損失33.125億元。 [4] 

蘆山河主要支流

蘆山河水系的一、二級支流,在蘆山縣境內流域面積達30平方公里以上的9條,其中30~50平方公里的4條,50~100平方公里的2條,100~500平方公里的3條。 [5] 
黑水河,玉溪河(蘆山河)上源,又名長石壩河,發源於大邑縣雙河鄉境內的大雪峯東,南流納白英溝、三岔溝、麥秧林、冷浸溝等支流,在中嘴匯黃水河後名大川河(玉溪河),出縣境,入蘆山縣。河道上寬下窄,深切谷,個別河段成一線天的高山峽谷。此河在大邑縣縣境內主河道長26公里,流域面積18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7.09立方米/秒至10.0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藴藏量7萬千瓦,可開發容量5萬千瓦。 [1]  [7] 
麥秧林溝,因流經麥秧竹薈蔚成林的山區而得名。發源於快樂鄉東北角的火燒銀南麓,在雞心山東麓注入黑水河。長9.8公里,流域面積46.95平方公里,河口流量1.68立方米/秒,落差1900米,平均比降193.8‰,水能理論藴藏量0.88萬千瓦。 [5] 
黃水河,因流經高山黃壤區,汛期河水呈黃色而得名,是蘆山河第二大支流。發源於蘆山縣與汶川縣交界(原屬蘆山縣快樂鄉)的大雪峯(一名大雪塘)西側5028峯南麓,源頭為一小湖泊,發源段稱小溝,由冰雪融水形成。向東南納牛井溝、沙灣溝、鹿廠溝、金雞峽小溝、幹河等溪流後,南流經蘆山縣北部,在上中嘴注入黑水河上游大川河。長29公里,流域面積201平方公里。河口高程1720米,流量7立方米/秒,落差2740米。 [1]  [7]  [5] 
銅廠河,因清代曾在此辦銅廠而得名。正源為棕子溪,發源於中林鄉西北角的鍋蓋子頂頂東麓,向東北流納舉人溝、盛銅溝、橫河頭後,與來自北面的銅廠河匯合,轉向東南流,於下中咀注入大川河。長14.5公里,流域面積86.8平方公里,河口流量3.15立方米/秒,落差1260米,平均比降86.9‰,水能理論藴藏量0.98萬千瓦。 [5] 
小河子,原名小川河,因與大川河並行如姊妹河,又相對較小而得名,後俗稱小河子。發源於大川鄉北部橫山崗海拔2442米峯南麓的鵝兒林,由北向南夾持於牛頭崗與鋸子山之間,西岸有甘池溝、高飛水(此水為大川斷層谷形成的河谷,在高飛水河口因斷層形成瀑布,河水飛瀉而下故得名)、清水溪等注入。南流至大川場的麻柳灣注入大川河。長11.5公里,流域面積48.94平方公里,河口流量2.02立方米/秒,落差800米,平均比降69.5‰,水能理論藴藏量0.51萬千瓦。 [5] 
白石河,因河中白色卵石較多而得名。發源於大川鄉東部橫山崗南端海拔2260米峯南麓,由北向南流,為蘆山縣與大邑、邛崍縣的界河,與大川河、小河子並列成3條姊妹河,於斷口山南麓的幸福坪注入大川河。長11.2公里,流域面積46.46平方公里,河口流量1.92立方米/秒,落差1010米,平均比降90.1‰,水能理論藴藏量0.56萬千瓦。 [5] 
太平河,是蘆山河的第三大支流,以流經太平鄉而得名。發源於蘆山縣中林鄉西北部的鍋蓋子頂頂南麓,始段稱正河;向東南納瓦滓溪後轉向南流,在中林鄉政府駐地納磨刀溪後改稱中林河;在太平鎮政府駐地納大河後改稱太平河;轉向東南在寶盛鄉政府駐地注入蘆山河玉溪河段。長28公里 [1]  (26.15公里 [5]  ),流域面積212平方公里 [1]  (215.64平方公里 [5]  )。河口高程840米,流量8.47立方米/秒,落差1560米,水能理論藴藏量3.32萬千瓦。 [1] 
大河,為太平河的最大支流、蘆山河的二級支流。發源於太平鄉西北部的城牆巖,向東南流經大河、平溪村,於花田崗注入太平河。長14.7公里,流域面積67.42平方公里,河口流量2.23立方米/秒,落差1440米,平均比降97.9‰,水能理論藴藏量0.84萬千瓦。 [5] 
清源河,原名青源河,古時誤為青衣江正源而得名,是蘆山河第一大支流。上游在寶興縣境,發源於寶興縣城東南穆坪鎮南2580米峯東南麓,始段稱清水溪,進入蘆山縣境後改稱西川河。西川河原名需川河,後訛稱為西川河,向東南流至雙石鎮政府駐地納北來石寶河後進入長約5公里的靈關峽。靈關峽是西川河下截石灰質礫岩形成的箱狀峽谷,為蘆山四峽之一。東側為黃茅坡,西側為關防山,為古靈關關隘遺址,峽壁上棧道遺蹟猶存。峽中怪石嶙峋,頂覆峻崖;仰望蒼穹,天僅一線,有“十里峽谷一線天”之稱;巖壁間蒼藤古葛蔓生,飛瀑直漱;全峽清幽險峻,與瞿塘媲美。西川河出峽谷後,改稱清源河,以古時誤為青衣江主源而命名。河水流經仁加、清源兩鄉在蘆山縣境南端蘆陽鎮南兩河口注入蘆山河。長34公里 [1]  (32.15公里 [5]  ),流域面積201.9平方公里 [1]  (201.9平方公里 [5]  )。河口高程660米,流量7.48立方米/秒 [1]  (6.93立方米/秒 [5]  ),落差1050米 [1]  (1418米 [5]  ),水能理論藴藏量2.41萬千瓦。 [1] 
石寶河,為清源河的最大支流,蘆山河的二級支流。發源於雙石鄉北部的金台山東麓,上游稱官林溝,南流至石寶巖納鐵匠溝後稱石寶河,於雙河場注入西川河。長11.85公里,流域面積42.9平方公里,河口流量1.42立方米/秒,落差650米,平均比降56.7‰,水能理論藴藏量0.24萬千瓦。 [5] 

蘆山河治理開發

蘆山河大型灌溉工程

蘆山河流域的引水灌溉工程歷史長、工程多,1970年代,四川省建設省級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後,一些渠堰併入該灌區。
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引水樞紐 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引水樞紐
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引水樞紐 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引水樞紐
四川省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修建於“文革”時期,屬於“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工程,主幹渠處於海拔800m以上山區,沿邛崍山脈環繞盤行,所經地段山勢陡峻,地形地質條件複雜,渠牀多為坡堆積層,雅安礫石層,結構疏鬆,透水性強,自然災害威脅嚴重。沿渠有隧洞16處(長12775米),渡槽18處(長1157米),暗渠57處(長3606米),輸水建築物約佔渠道總長的33%。此外,還有分水、泄水、節制閘、橋涵、溢流堰等建築物500多處。由於受當時歷史條件和自然條件限制,工程建設標準低,襯砌技術差,運行中,渠道垮塌、滲漏、淤積等問題十分嚴重,工程安全隱患多,管理難度極大。全灌區實際建成幹、支、斗渠98條(全長1148公里),其中:主幹渠(全長51.5公里),乾渠、分乾渠16條(全長380公里),灌區內中、小型水庫45座,庫容約8000萬立方米,電力提灌站260座,基本形成了引、蓄、提結合,大、中、小配套的水利灌溉體系。 [10] 
玉溪河灌區引水渠道 玉溪河灌區引水渠道
玉溪河灌區,是四川省大型灌區之一,玉溪河灌區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岷江、青衣江之間的淺丘台。地跨成都、雅安兩市,幅員面積1748平方公里,地勢較高,多為丘陵、台地。灌區人口76萬,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靠玉溪河引水工程進行灌溉。該工程設計灌面86.64萬畝,設計引水流量34立方米/秒,灌溉成都市的邛崍、蒲江及雅安市的名山、蘆山四(縣)市,現有效灌面62萬畝。玉溪河灌區管理處堅持“為灌區服務”的思想,幹部、職工齊心協力,加強內部管理,加大投入進行工程改造,積極創造條件、克服困難,1978年引水工程投入運行來,正常情況下,年通水在350天,引水總量在6.2億立方米以上,徹底結束了灌區歷史上“靠天吃飯”的局面,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同時有力地促進了灌區水產養殖和旅遊產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快的提高,社會效益明顯。玉溪河引水工程已成為灌區人民生活的依靠,為四縣(市)農業生產、城鄉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2] 

蘆山河小型渠堰

天生堰,民國《蘆山縣誌·食貨略·水利》記:天生堰“在治西北十五里。清康熙間,邑令羅之熊建,故一名候成堰。乾隆十年乙丑,邑令魯符升、典史凌士鏳重修,中開閘口,間以木板,隨時開閉,遂絕水患”。進水口位於仁加鄉石子坡,堰尾至清源鄉豬牙口,長7.3公里。1954年,引一小堰,延伸0.3公里至小板橋。1969年,因建鹽井坡水電站,擴建全堰,同時拓寬、加長小堰,堰尾延至鹽井坡,全長增至8.3公里,設計流量1.5立方米/秒,灌面2224畝。1979年,併入清思堰灌溉系統。 [11] 
青龍堰,民國《蘆山縣誌·食貨略·水利》載:青龍堰“在治北三十里,傅家營上,青龍關下,水源自青龍關下牯牛沱,經龍門河入堰。其東有大巖下大山,西北有關坡頂大山,水勢湍急。其堰口處有二巨石聳峙河中,該地農民恆用梘筒擱巨石間,引水入堰,灌溉田畝”。堰尾至白夥,長2.5公里。1955年續建至老鴉魚,全長3公里。流量為0.3立方米/秒,灌面1217畝。1979年,併入玉溪堰右支渠系。 [11] 
沬西堰,1952年9月,縣人民政府組織升恆、蘆陽等受益鄉、村修建,1953年元月竣工通水。進水口位於仁加鄉大坪壩,堰道經紅巖、程家壩、白巖、程夥、雙石橋、佛子巖至駱家營。全長8公里,設計流量0.3立方米/秒。水工建築物21座,分支渠7條。 [11] 
沬東堰,1955年冬,縣人民政府組織隆興、升恆、沬東等受益鄉、村修建,1956年春竣工。進水口位於隆興鄉龍骨山下,引龍門河水經隆興場、高家壩、石山寺、大堰溝、大廟、呂村壩、金花廟至紀家店。全長16.6公里,設計流量0.8立方米/秒,1959年冬,擴建進水口至石山寺段,增大流量為3.01立方米/秒,設計灌面4500畝,保證灌面3950畝。1979年,併入玉溪堰左支渠系。 [11] 
蘆西堰,1956年初,縣人民政府組織仁加、清源、蘆陽等受益鄉、村修建,同年5月竣工。進水口位於仁加鄉泊魚沱,引西川河水經河西、四家壩、羅家壩、胡家溝、楊家壩、岩鹽山、安營壩、向陽壩至西江村。全長11.5公里,設計流量0.6立方米/秒。設計灌面1570畝,保證灌面1475畝。1979年,併入清思堰灌溉系統。 [11] 
升隆堰,1957年12月,縣人民政府組織隆興、升隆等受益鄉、村修建,1958年4月竣工。進水口位於龍門鄉梯子巖下,引龍門河水經團溪、高家、月光山、山溪溝、滿堰口至石山寺,長11.3公里,設計流量0.4立方米/秒。1963年,按原設計續建2公里至大石林,全長13.3公里。設計灌面1450畝,保證灌面1398畝。1979年,併入玉溪堰左支渠系。 [11] 
清思堰,1970年由縣革委組織清源、仁加、蘆陽、思延等受益社、隊修建,1979年竣工通水。進水口位於仁加鄉大巖腔石梯子,引清源河水經石子坡、河西、魯班溝、胡家溝、代家山、苗溪、萬家山、鐘鼓山、佛圖山至大埡頭,全長22公里。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1972年距進水口2公里處建仁加電站,分流1.5立方米/秒,尾水左、右分支注入天生堰、蘆西堰。1982年建大巖腔電站,尾水通過大巖腔渡槽注入堰內,原進水口段仍保留。清思堰竣工通水後,合併蘆西堰、天生堰,統稱清思堰,設計灌面11936畝,保證灌面5395畝。 [11] 

蘆山河水電工程

蘆山河流域,水力資源豐富,但解放前無水力發電。解放後於1958年在縣城南大河壩,始建小水電站。60年代後期,農村社隊利用河、溪落差,興辦以水輪泵帶動發電機的微型電站45座,裝機57台,容量330千瓦。70年代,苗溪茶場、縣水電部門和部份社隊興辦小水量、高水頭電站13座,裝機14台,容量569千瓦。同時淘汰微型電站34座,裝機46台。1979年後,水電發展較快,地、縣、社聯辦的大巖腔電站,玉溪堰、清思堰管理所興辦的山溪溝一、二級電站、紅巖電站、鹽井坡電站相繼建成投產。 [12] 
大川河梯級水電站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大川鎮境內,下轄5個水電站:中咀電站(2x14兆瓦)、長石壩電站(2x10兆瓦)、佛山電站(2x11兆瓦)、馬桑坪電站(2x7兆瓦)、小牛頸電站(2x8.5兆瓦)。

蘆山河流域概況

蘆山河,其流域大部分在蘆山縣境內,位於四川盆地周山區西緣,雅安市西北部,地跨東經102.52′至103.11′,北緯30.01′至30.49′。2019年底,轄1個街道辦事處(蘆陽街道辦事處)6個鎮(飛仙關鎮、思延鎮、龍門鎮、太平鎮、大川鎮、雙石鎮)1個鄉(寶盛鄉)。
流域為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山巒地貌。中部的圍塔山為界,山北和東部為中高山區,谷深坡陡,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佔全縣幅員面積的90%以上。山南地形開闊,平均海拔1000米以下,為低山河谷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北端大雪峯海拔5364米,南端熊河壩海拔621米,相對高差4743米。全縣有大小河流溪溝556條,其中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條,按地形走向匯成幹流蘆山河。 [4]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所置青衣縣是蘆山縣最早的縣名,因縣境為青衣羌國地而得名。蘆山建置歷史已逾2300多年,是雅安市最早建置縣之一。
東漢陽嘉二年(133年),改為漢嘉縣,取漢王朝嘉獎之意。三國蜀漢時,改為陽嘉縣。隋仁壽三年(603年),始名盧山縣。縣名緣由之一是“盧山,在縣西北九里”,“因山而名”。唐至宋為大渡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為瀘山縣。明洪武六年(1373年),始更名為蘆山縣。此名沿用至今,縣名由來有二:一為縣城東3公里之山—蘆山而得名(民國版《蘆山縣誌·山川》:“蘆山,在東十里為始陽山分支,如蘆根倒地”);二或“盧”與“蘆”古為通假字。1950年2月,建立中共蘆山縣委,成立縣人民政府。 [8] 
蘆山的漢文化源遠流長,底藴豐厚,尤以漢代文化著稱於世。古之蘆山雖為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大體以青衣羌人為主,卻又是自秦漢以來,在西南少數民族中接受漢文化較早的民族之一。戰國中期,秦惠文王大徒秦地之族實蜀,秦始皇又徒楚莊王之族及其秦中豪門以實嚴道諸地,因而中原文化、楚文化得以在蜀地交融,形成蘆山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漢文化。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蜀中文士不服,多避到青衣、嚴道諸地,使漢文化與古羌文化進一步交融。 [9] 

蘆山河航道航運

蘆山河,谷深水急,無航運記載。沿河主要是擺渡渡口為主。
解放前後,境內民間渡口有:望哀渡口:位於飛仙關蘆山河口段,通天全縣,除洪水期均開渡。三江渡口:位於蘆山河、寶興河、落靄河匯合處。每年10月開渡,翌年三月封渡。禾茂渡口:位於鳳禾鄉禾茂村口蘆山河上,常年開渡。羅帶渡口:位於笆橋溝口蘆山河上,通天全縣,常年開渡。青龍場渡口:位於龍門鄉青龍場口蘆山河上,除洪水期外均開渡。除以上渡口外,境內還有一些季節性渡口。隨着交通事業的發展,境內絕大多數渡口均被橋樑取代,至1985年,僅有思延青江和風禾楊家河兩處臨時性渡口。 [13] 
公路渡口曾有兩處。飛仙關渡口:民國28年(1939年),川康公路雅安至天全段通車後,在原飛仙關望哀渡設汽車渡口,有木船1只,渡工10餘人。1950年設渡口所,隸屬雅甘工程處川康大隊名山工務段,渡船增為2只,渡工增至70餘人。1951年6月,飛仙關鋼索吊橋通車,渡口撤銷。 [13] 
蘆山渡口:1959年飛寶公路通車,在縣城東南大河壩設蘆山渡口,初為人工撐渡。後架纜繩,裝滑輪,用人力腳踏代撐渡,有渡工10餘人。1964年7月8日發6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9名渡工為保護渡船,黑夜堅守船上與洪水搏鬥,因系船鋼繩崩斷,人、船沖走5公里餘,激浪打翻,許德軒、張登貴、劉世順、黃義芳、周炳雲五位渡工殉職。1966年10月,勝利大橋建成通車,渡口遂廢。 [13] 
參考資料
  • 1.    雅安地區地方誌辦公室 .雅安地區自然地理志 :雅安地區地方誌辦公室 ,2000-10 :182-197 .
  • 2.    灌區概況  .四川省玉溪河灌區管理局[引用日期2016-02-25]
  • 3.    蘆山簡介  .蘆山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07]
  • 4.    地理概況 -  .蘆山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07]
  • 5.    蘆山縣誌編纂委員會.蘆山縣誌(第一輪):方誌出版社,2000:93-95
  • 6.    邛崍縣誌編纂委員會.邛崍縣誌(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124
  • 7.    大邑縣誌編纂委員會.大邑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28-129
  • 8.    歷史概況 -  .蘆山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07]
  • 9.    人文概況 -  .蘆山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07]
  • 10.    工程簡介  .四川省玉溪河灌區管理局[引用日期2016-02-25]
  • 11.    蘆山縣誌編纂委員會.蘆山縣誌(第一輪).:方誌出版社,2000: 284-287
  • 12.    蘆山縣誌編纂委員會.蘆山縣誌(第一輪).:方誌出版社,2000: 293-294
  • 13.    蘆山縣誌編纂委員會.蘆山縣誌(第一輪).:方誌出版社,2000: 342-34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