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山話

鎖定
玉山話,吳語語種,玉山方言屬於吳語-上麗片-上山小片,和江西廣豐話、浙江的江山話、常山話相近,可以作基本性的交談。
中文名
玉山話
語言體系
吳語-上麗片-上山小片
近似方言
廣豐話江山話
標準音
玉山冰溪鎮(本地腔)
國際語言代碼
ISO/DIS 639-3:wuu
使用人口
約五十萬
相關方言
蘇州話,上海話,温州話

玉山話語言簡介

玉山話屬吳語,是吳語中極為保守的一種。吳語是一種古老的漢語方言,極近中古雅言,繼承中古漢語的整齊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等,主要通行於江蘇南部和浙江,在江西則通行於一區三縣,即上饒市信州區,上饒縣,玉山縣,廣豐縣。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江西人説的肯定是贛方言,這是不對的,事實上,在江西南部(贛州)、江西北部(九江)一帶,都通行非贛方言——客家話、江淮官話。玉山話與贛方言的區別極大,而與吳方言中的浙南吳語有很多的相通之處。

玉山話語言特色

玉山話 玉山話
玉山話作為吳語中保守的一種,既具有吳語發音的普遍規律,也有自己的鮮明特色。玉山話和所有吳語一樣,保留全部濁音(如今只有部分閩北語、老湘語和湘贛濁音走廊保留保留完整的全濁聲母),繼承中古漢語整齊的八聲調,保留較多古漢語正字。相對於北吳方言,玉山話受中原官話影響小,至今沒被齶化,顯得更為存古。
玉山話具有29個聲母、51個韻母,所有入聲,清濁對立,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廣式連續變調,代表着玉山話與江南吳越文化的血脈相連,“醉裏吳音相媚好”。

玉山話玉山方言

玉山話概論

玉山縣境內方言主要由玉山話和閩南語、贛語等方言島構成,其中,玉山話又分為四腔。
(1)玉山話 屬吳語-上麗片-上山小片(舊分法屬處衢片-龍衢小片),分為本地腔、西鄉腔、上角腔、底角腔。
(2)徽州腔 分佈在北部毗鄰德興市的三清鄉部分村落。
(3)南豐話 分佈在文成、巖瑞、古城、林崗、臨湖、必姆、橫街、下鎮、雙明、少華、八都、樟村、紫湖、六都、羣力、華村、童坊、下塘、四股橋、南山等鄉鎮的部分地區。
(4)福建腔 分佈在文成、白雲、古城、林崗、臨湖、橫街、雙明、少華、樟村、紫湖、六都、羣力、華村、懷玉、童坊、下塘、四股橋、楓林、三清等鄉鎮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2萬多。
(5)客家話 分佈在臨湖、少華、紫湖、懷玉、南山等鄉鎮的部分村落。
(6)懷玉山官話 分佈在懷玉鄉部分村落。
(7)鐵路話 分佈在鐵路沿線。 [1] 

玉山話四腔簡介

本地腔:即縣城所用腔調,主要分佈在冰溪鎮周圍,四股橋鄉,原林崗,六都鄉,雙明等地,由於地處常山、江山、廣豐三縣中點處,與三縣方言相通度相比其他更高。
上角腔:主要分佈在巖瑞鎮部分、原白雲鎮、八都鄉、官溪鄉(現兩者合併為仙岩鎮)地區,腔調上接近江山話,聽感較為雄厚渾濁,其中,官溪鄉由於為建國後劃入玉山,域內通行的官溪腔與江山話基本相通,而與玉山話差別較大。
底角腔:主要分佈在縣內下塘鄉、文成鎮部分靠近廣豐縣的地區,腔調接近廣豐話,聽感較為糯軟輕柔。
西鄉腔:分佈在懷玉,臨湖、樟村、南山等玉山西鄉地區,腔調上有像上饒街腔之感,輕而不弱,語調紮實樸素。
縣內四腔雖然腔調上各有特色,詞法上也略有出入,但由於長期的交流、借鑑,完全可以進行日常無障礙溝通。

玉山話玉山話正字考

玉山話動詞

玉山話 玉山話
弗——不 囥——藏 想,忖——想
箸——筷子 掮,馱,擔——扛
尋——找 鑊,鍋——鍋 畀——被,給
廿——二十 幾多——多少 幾時——什麼時候
掗(a)——強行給予 嗍(嗍螺絲)——吸,吮
渳(mi)——稍微喝一點 搤(古音 烏懈切)——拿
去歸——回家 搛——用筷子夾菜
潷——瀝乾,去汁水 搨——塗抹
蕩(湯)——(把碗等)用水稍微清洗一下
木,笨——遲鈍,笨 烊——融化
餩(音 e)——打嗝的聲音
郈(音 ou)——憤怒卻無法發泄(郈氣)
斫(音 duo)——砍 掿(古音 娘覺切)——捏
煠(音 siá)——放入沸水或油中煮
驐(音 dūn)——閹割(驐了你去就是閹了你去)
跌股(又有説寫作咥蠱)——沒面子,丟臉
咥(音diē)——吃(千里之外的陝西關中也有此用法)
熓——用小火燜東西(熓番薯)
捱(古音 宜佳切)——拖延(捱喲就是等下)
講話事——説話 話,講——説 焐——取暖(我幫你焐喲)
匍——趴着 抈——折(she)了 洗浴——洗澡
綸(音 lóng)——縫 踨(音同粽)——跳 趜(音kuī)——捲曲不伸
摑——打耳光 燥(音 sao)——幹 炮仗——鞭炮
天羅——絲瓜 苞粟——玉米 抿——用嘴稍稍沾點
嗆——煙氣刺鼻 勒——割,劃
擤(音hēng)——使鼻涕排出 自泗——鼻涕
覅——不要 順手——右手 反手——左手
油麻——芝麻 圓眼——桂圓 推板——不知變通
好佬——能幹 撇脱——快,利落 癲子——瘋子
骹——腳 掃帚——掃把 日時——白天
烏陰——晚上 霍閃電——閃電 腹——肚子
倚——站立 柴禾——木棍 該年——今年
背脊爿——背部 膈肋底(ka la die)——胳肢窩
骹爿底(kǎo bǎn diē)——腳掌 醯(音 xī)——酸
薄刀——刀 撒手——花錢大手大腳
交椅——椅子 鉸剪——剪刀 目泗——眼淚
無魂哪吒——比喻人丟了魂 冇,嘸——沒有
熓(音 wo)——火熄了 咥烏面飯——受氣進餐
麪皮——臉 十八全——比喻一個人渾身是病
麥豆——豌豆 茭筍——茭白 飯甑——木質的煮飯用具
精肉——瘦肉 親眷——親戚 階級步——台階
毑——母親 喜,飛絲蟲——蜘蛛(因古代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傳説故得名)
蹅——踩 雞公|雞娘|豬娘——公雞|母雞|母豬
樹杪(音 miao)——樹梢 狹,隘——窄
敢膽——膽敢 頂擔——能幹
釃(音 sāi)酒——倒酒 蜒蚰——蛞蝓
蕹菜(音ōng)——空心菜 家俬——工具
倒灶——倒黴 雞卵——雞蛋 着——穿
衣裳——衣服 熨帖——漂亮 起勁——帥,活躍

玉山話稱謂

玉山話——普通話 後生兒——年輕人
囡兒(兒古音汝移切)——女兒
淑女兒——女子
男的,男子(某些地方説法)——男人
女的,女子(某些地方説法)——女人
嬤——奶奶 弟婦——弟妹
新婦——媳婦 囡婿——女婿
孫囡——侄女 囡妹——妹妹
平肩娘——妯娌 大小喬——連襟
姐丈——姐夫 囡妹婿——妹夫

玉山話語系與沿革

玉山縣冰溪鎮為中心當作語音標準,然後偏向於各方之間的玉山方言有較大的區別但由於長期的接觸交流,可以無障礙地通話。玉山方言也有好幾種腔調,大概可以分為四種。樟童南山懷玉山一帶比較接近一點。玉山方言的多異化,有的一種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一樣,多的甚至幾十種。比如:太陽niedu,beinia,taiyang,下雨:loyua,dingyua,水:yu,xu,其中水的xu的叫法玉山方言與上饒方言是一致的。而雞蛋玉山為:jilan,在廣豐話為雞子gize,廣豐叫箸jie(第三聲):玉山為jie上饒為kuaize,……最主要的就是廣豐話與玉山話基本一致,甚至廣豐話比樟童一帶的玉山話口音還要標準的多。歷史間的縣級劃分,以及人員流動性使文化交流滲透得不相一致。
在交界的地方,幾乎通用幾種方言,所以德興,江山,鉛山,上饒都有些許人説玉山話的,當然不能主觀地認為玉山話用途廣泛,其實其它縣市或許也是這樣的,或許説明以前的玉山縣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地方。在區域範圍內越遠就越容易脱離純正的母音。普通話的普及,也就使説玉山方言的弱化及變異,尤其是是滲透的交界點,幾種方言並同,形成了互融互用的狀態。地域性。

玉山話語言釋疑

第一:玉山話雖然歸屬吳語,但事實上吳語內部分歧較大,很多地方不能互相交流,尤其是南部吳語之間。這就造成很多人的一個誤區是:玉山話只有玉山人説。這是不對的。我們與旁邊的常山、遂昌、廣豐等吳語上山小片地區用方言也能夠交流,這樣一來,廣義地説,我們可能與差不多600萬人用方言交流,只是可能有部分能做到無障礙交流,比如常山、遂昌等地;有部分是基本無障礙交流,比如廣豐;有些可能是大部分交流,比如江山。另外,南方方言相對於北方方言更接近於古漢語,也就是説,南方方言都是較好地保存了古漢語特徵了,既然如此,南方不同方言之間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第二:前面講到,南方方言保存了較多的古漢語特徵,這是因為歷史上,漢語主要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而遊牧民族的影響一般僅限於北方地區,較少波及南方,其次也因為,南方多山地,較封閉,客觀上減少了與外界的交流,在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時代更是如此。玉山話是南方方言,當然也保存了很多古漢語特點,比如,北方方言(除晉語外)現在已無入聲,而玉山話則保留了所有入聲,還有清濁對立(清濁對立是吳語的准入門檻),而且玉山話也是吳語中少數不齶化的,而且尖團分立明顯。
第三:很多人會認為地方話只是生活用語,不能用於教學等文化活動。我們不舉粵語這個跟普通話完全一樣廣泛用於各個領域的方言的例子,單就玉山話本身就事論事。首先,在普通話推廣前甚至是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廣大南方教學都是用方言,玉山也是如此,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都是用的方言。這其中語文科目比較特殊一點,因為在教語文的時候不用方言口語,而是用方言的文讀音。很多南方方言,尤其我們吳方言,存在很多文白異讀。何謂文白異讀,舉個例子,“日”字,玉山話中,“日記”,“日子”兩個詞,“日”字的發音是不一樣的,“日記”中的“日”發音即為文讀,“日子”中的“日”即為白讀。文讀就是古代書生們唸書時的發音,白讀則是日常交流用語。玉山古代人才輩出,那些文人們之間也通行有一套完整的文讀體系,也就是説,我們現在很多人以為讀古詩,讀文章只能用普通話,這是錯的,任何一篇文章,一首古詩,都可以用玉山話念。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因為大力推廣普通話的結果,除了一些在解放前接受過教育的老人能完整掌握文讀體系外,大多數人已不太會用玉山話念詩詞了。但是一般的白話文文章,我們還是可以較順利地用玉山話讀的,我們父母一輩尤其能做到,我們則較為吃力。所以,可以的話,我們可以多多嘗試用玉山話讀讀文章,讀讀詩詞,如果家裏有受過教育的老人就多向他們請教請教。你會發現,很多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詩,用玉山話念就很押韻。做文言文斷句時用方言讀,或許能斷的很正確。
第四:玉山話不但存古,而且還很文雅,有很多文言詞彙我們還在用,比如,玉山話“玩”叫“嬉”,誇女孩子漂亮叫“熨帖”,管青年男子叫“後生兒”,管筷子叫“箸”,“不”叫“弗”,“多少”叫“幾多”,“沒”叫“未”等等,很多很多這樣的詞,我們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的話,就會覺得真的是很神奇,太有意思了。還有很多現在已經完全不用的詞玉山話也有保留,比如玉山話表示藏起來的詞叫“囥”。

玉山話發展與現狀

流動性是與教育變異有點關係的,也就是説人受環境的影響,人造環境,環境造人的循環轉化,就像一個災難,一個戰爭等都是大規模的人員遷徙,他們長期在外地,學習吸收了很多外地口語,方言有些淡忘,更多的是沒有學精學透。有的人就把老方言帶到一新環境,影響了新環境的語言體系。而有的人就把外地方言帶回了老家。所以增加了方言口語的隨人流動性。
普通話語言轉化為本地本土口音,許多都是音異。但又不是原本的普通話。方言在歷史時空中的轉化,以區域中心向四周滲透相互作用,並離中心越遠越缺乏語言標準的凝聚力。
時間性。空間性。區域性。相互滲透。相互轉化。語音變異。教育語音變異。新生變異。流動性。遷徙性。人為取諦。人為取代。強迫歷史變革。人為創新取代。普通話。外語引用變異。有知未知之間的複製。
跟很多方言一樣,因為大力推普的結果,玉山話的生存空間受到排擠,很多人也許沒在意,比如,現在的小孩子,很多已不會説玉山話了,大多數只聽得懂不會説,即使他們父母相互之間説地方話,但是跟小孩子仍然用普通話,這是有很大弊端的,拋開玉山話的傳承的大層面不説,現實角度講這對於小孩子的成長也不一定有好處:因為我們知道,很多家長雖然跟小孩子講普通話,但是實際上他們的普通話水平有限,進而產生帶有濃重“鄉音”的“玉山搭普通“。
其實,站在高層面上講,普通話不是一種方言,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人為創造出來的,北京人也不會説他們的方言是普通話,我們完全可以把普通話當成是英語一樣,是方便不同方言的人交流的工具,普通話跟方言可以很好的共存,我們這一代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會講方言,也會用普通話流利地表達自己想法,當然,我們這一代人在方言傳承上已有不足。
一個地方的方言保留着這個地方的文化,藝術。玉山的地方戲曲,民諺,歌謠等等都以玉山話為載體,在如今這個城市建設趨於單一的社會,或許以後分辨哪裏是玉山就靠方言了。方言是我們地方特色最大的名片。不管是哪個地方的人,都要好好傳承,好好保護地方方言,當我們有了下一代,我們要先教他們地方話,如果放任小孩子只會説普通話,那麼幾代之後恐怕絕大多數方言就消失了,更別提玉山話這種小範圍的方言。普通話要學好,家鄉話更要學好。我們誰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家鄉話逐漸消失,等到有一天發現會説家鄉話的只有寥寥幾個老人的時候,為時已晚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