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里小檗

鎖定
阿里小檗(Berberis morrisonensis Hayata),落葉灌木。莖刺三分叉,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具短柄;葉緣上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花黃色;有時單生;花梗細弱,常下垂;花瓣闊橢圓形。漿果深紅色,近球形,花果期不詳。
中文名
玉山小檗
拉丁學名
Berberis morrisonensis Hayata
別    名
阿里小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毛茛目
小檗科
小檗屬
玉山小檗
分佈區域
分佈台灣。

阿里小檗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幼枝綠色,老枝暗紅色,具稀疏疣點;莖刺三分叉,長1-1.5釐米。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2.5釐米,寬0.5-1釐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狹,具短柄;葉緣每邊具4-7刺齒;上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有時灰白色,兩面網脈顯著突起。花黃色;2-5朵簇生,有時單生;花梗12-25毫米,細弱,常下垂;萼片3輪,外萼片披針形或狹卵形,先端近漸尖,長4-4.5毫米,寬1.5-2.5毫米,中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5.5-6.5毫米,寬3-3.5毫米,內萼片狹倒卵形,長約7.5毫米,寬約4毫米;花瓣闊橢圓形,長5-6毫米,寬3.5-4毫米,藥隔先端鈍或平截;胚珠4-7枚。漿果深紅色,近球形,長8-9毫米,直徑7-8毫米。花果期不詳。 [1] 

阿里小檗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海拔3000-4300米。

阿里小檗分佈範圍

產於台灣中部地區。為台灣特有種。 [1] 

阿里小檗主要價值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小檗科阿里小檗的根皮。
【功 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 治】:用於濕熱瀉痢、黃疸、白帶、足膝腫痛熱時等症。 用於瘡瘍腫毒,濕疹等。
【性味歸經】:苦,寒。入腎、膀胱、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調敷。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含小檗鹼、小檗胺、異漢防己鹼、藥根鹼、掌葉防己鹼、木蘭花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