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夫座矮星系

鎖定
玉夫座矮星系是銀河系兩個最先發現的矮橢伴星系之一,另一個是天爐座矮星系,在其照片上看就像是一片模糊的污跡。 [1]  它是本星系羣眾多矮星系中的一員,也是矮橢圓星系的重要代表。
中文名
玉夫座矮星系
外文名
Sculptor Dwarf Galaxy
別    名
玉夫座矮橢圓星系
玉夫座矮橢球星系
分    類
矮橢星系
發現者
沙普利
發現時間
1983年 [1] 
視星等
10.1
赤    經
01h 00m09.3s
赤    緯
−33°42′33″
距地距離
290±30千光年(90±10千秒差距)
視大小
39′.8 × 30′.9
哈勃分類
E
這個星系位於玉夫座,這也是其名稱的來源,它包含有三個球狀星團。
玉夫座矮星系包含少數古老恆星,其中包括少量的天琴RR型星,天文學家可以通過這類恆星確定其所在星系的距離。最初天文學家認為玉夫座矮星系是純由球狀星團恆星組成、表現為擴展而低密度的星系。而在20世紀80年代後,天文學家在該星系中發現了不尋常恆星的存在,如反常造父變星(振盪週期更長)、中等年齡恆星、碳星等,其顏色-星等圖也有別於球狀星團。 [1] 
這暗示着該星系在20億或30億年前燃盡了恆星形成材料,其氣體或者是在和銀河系外層的相互作用中被吹散、或者被自身超新星爆發所驅散。
這些特徵使其成為實實在在的星系,而不是被判定為低光度且距離很遠的球狀星團 [1] 
參考資料
  • 1.    (美)威廉·H.沃勒 保羅·W.霍奇 著 帥且興 譯.星系與星際邊緣.中國大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P160~P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