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武山廟會

鎖定
玄武山廟會,玄武山廟會的傳統民俗,廣東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 
玄武山位於具有“歷史文化名城”之稱的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碣石鎮北郊,是集宗教、文化、園林、旅遊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這裏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薈萃,為廣東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玄武山廟會寄寓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壽年豐。
中文名
玄武山廟會
外文名
Basaltic mountain temple
節日類型
民俗
流行地區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
設定地點
玄武山
設立機構
當地民間信士中選出的理事機構
非遺級別
廣東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 
申報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2] 

玄武山廟會位置

陸豐市碣石鎮北郊。 [2] 

玄武山廟會起源

玄武山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距今將近880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碣石建衞城,在玄武山(原稱圭山)起龍頂下建“玄武廟”。明萬曆五年(1577年),潮、惠指揮使、碣石衞總兵侯繼高主持擴建玄武廟,營造一座由五組四合院組成的格局九十九間的宮殿式廟宇,稱“玄武寺”,次年於寺後山巔建“福星亭”(又曰“文昌祠”)和“一鑑亭”(後稱“四美亭”),於寺前建簡陋戲台。清康熙年間,為避帝諱,“玄武山”改為“元山寺”。此後,元山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碣石官紳與住持僧主持修繕。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碣石官紳主持擴建玄武山戲台,為當時粵東較大的廟宇戲台。同治四年(1865年),由邑紳曾樾庭首倡改“文昌祠”建“福星塔”,泊承升、温賢等主持重建,為八角形三層石塔。福星塔乃全城制高點,為古代陸豐八景之一“碣台觀海”。 [1] 

玄武山廟會活動形式

民間活動則包括地方文藝展演和唱大戲等。廟會期間,當地民間藝人各顯神通,龍燈、獅燈、魚燈、大旗、花籃、高蹺、高景、竹馬戲等具有傳統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展演精彩紛呈,演戲、燃放煙花等活動定點舉行,大街小巷火樹銀花,家家户户張燈結綵。 [2] 

玄武山廟會傳承意義

玄武山廟會在發展過程中,傳統宗教儀式與地方風俗習慣、社會文化活動相結合,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在廟會中當地羣眾自發開展的各項活動,彙集了傳統藝術的精粹,對於傳承和發展民間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玄武山廟會傳承現狀

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衝擊,人們對傳統民俗活動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如何在現有社會條件下傳承和保護玄武山廟會這一傳統民俗活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