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獲澤

鎖定
獲澤,同“濩澤”,是古代對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的稱呼,因陽城中部有“濩澤”流經而得名。
中文名
獲澤
外文名
huoze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名稱由來
因地處獲澤河旁而得名
別    名
鳳凰城

獲澤歷史沿革

獲澤,據古書《墨子》記載:“舜漁於濩澤”。《穆天子傳》記載有“周穆王休於濩澤,以觀桑者,乃飲於桑林”,《竹書紀年》曰:“周威烈王十七年,晉取泫氏、濩澤”,指的都是這裏,因古陽城酷似鳳凰,故又有“鳳凰城”之稱。濩澤故城在今陽城城西15公里的澤城村。
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立郡縣制,置濩澤縣,屬河東郡。東漢建武元年(25年),封鄧鯉於濩澤城,置濩澤侯國。三國魏黃初之年(220年)廢濩澤侯國復設濩澤縣,屬平陽郡。東晉始隸建興郡,北魏興安2年(公元453年),濩澤縣址由澤城移至今陽城,仍屬建興郡,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澤為濩澤和西濩澤,屬建州所轄的安平、泰寧二郡。北齊天保七年,西濩澤復併入濩澤縣,屬建州安平郡。隋開皇三年,改建州為澤州,省安平郡入澤州,濩澤縣改屬澤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濩澤為陽城縣,隸屬於澤州,天佑二年(905)為避朱全忠父(誠)諱,複名濩澤,後唐仍名陽城,均隸於澤州,其後澤州改稱高平郡、南澤州、忠昌軍節度、澤州司侯司等,陽城均屬之,至明清時期為澤州府所轄。

獲澤自然資源

獲澤河 獲澤河
山西晉城市陽城縣文化沉澱厚重,自然和人文景觀燦若羣星。有被譽為“華北小桂林”的蟒河風景區: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物為主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蟒河從出水口到猴山,“十里畫溪”堪稱一絕,在中國北方地區實屬罕見。有久負盛名的國家4A級風景區——皇城相府,是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編篆、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的故居。傳説,官居宰相的陳廷敬,為孝敬其母,仿造北京城而建,皇城相府因此而得名。相府內外城總長為678米,全城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一處罕見的官宦住宅建築羣,被稱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獲澤經濟發展

1998年以來,皇城村大量投資修繕相府,對外開放,成為陽城乃至山西的一個重點旅遊景區。有相夾在太行、中條兩山之間的高峽平湖——九女湖。湖水長達20餘華里,水域面積13平方公里,湖面水平如鏡,兩側山勢崢嶸,湖心蕩舟猶如置身於桂林山水之間秀氣玲瓏,伸踞河心的為九女仙台,高達70多米,形似一隻天鵝昂首伸頸,浮游於碧波之上。仙祠內的九個仙女,情態各異,栩栩如生,她們美麗動人的傳説給人們留下許多遐想。還有雙塔高聳的海會寺(該寺始建於唐朝,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總面積3.48萬平方米,有古建築48處),民居典雅的郭峪城(該村是一座唐初建造的城堡式村落、豫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居民典雅,是中國鄉村獨具特色的大建築羣),建於唐代的崦山龍王廟,寬緩廣闊的聖王坪,日日霧照的雲蒙山,山頭村的水草廟等名勝古蹟正在開發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