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州

(北魏時期所置的州)

鎖定
建州,古代州名,北魏永安二年(529年)改建興郡為建州,轄高都、長平、安平、泰寧四郡。治高都城(今山西晉城市城區)。轄境約為今山西晉城市全境。 [1-2] 
北齊天保七年,改設建州道行台,北周複稱建州。 [1-2] 
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建州為澤州,依境內獲澤河為名。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澤州府 [1-2] 
中文名
建州
外文名
Jianzhou
別    名
建州道行台
地理位置
今山西晉城市
管轄範圍
9490平方公里

建州歷史沿革

建州,古代州名,北魏永安(528年─530年)置,是山西省晉城市古稱。轄高都、長平、安平、泰寧四郡。治高都城(今山西晉城市城區)。 [1-2] 
北齊天保七年,設建州道行台,轄高都、安平、長平三郡,泰寧郡省並。 [1-2] 
北周,仍為建州,併為高平、安平二郡。 [1-2] 
隋開皇三年(583)省郡入州,改建州為澤州,依境內獲澤河為名,清雍正六年升為澤州府。 [1-2] 

建州史料記載

建州選自二十四史《魏書》

丙辰,詔大都督、兼尚書僕射、行台源子恭率步騎一萬出自西道,行台楊昱領都督李侃希等部募勇士八千往從東路,防討之。子恭仍鎮太行丹谷。世隆至建州,刺史陸希質拒守。城陷,盡屠之,唯希質獲免。以中軍將軍、前東荊州刺史元顯恭為使持節、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將軍、晉州刺史、兼尚書左僕射,為徵西道行台,節度都督薛善樂、薛修義、裴元俊、薛崇禮、薛憘族等。丁卯,詔以世隆北叛,河內固守,其在城督將文武普加二級,兵士給復三年。壬申,爾朱世隆停建興之高都,爾朱兆自晉陽來會之,共推太原太守、行幷州刺史長廣王曄為主,大赦所部,號年建明,普泛四級。徐州刺史爾朱仲遠反,率眾向京師。十有一月癸酉朔,詔車騎將軍、左衞將軍鄭先護為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與都督李侃希赴行台楊昱以討之。乙亥,以使持節、兼尚書令、西道大行台、司徒公長孫稚為太尉公,侍中、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淮王彧為司徒公。 [3] 
莊帝遣前華陽太守段育慰喻,世隆斬之以徇。會李苗燒絕河梁,世隆乃北遁。建州刺史陸希質閉城拒守,世隆攻克之,盡殺城人以肆其忿。及至長子,與度律等共推長廣王曄為主,曄以世隆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郡王,加太傅,行司州牧,增邑五千户。先赴京師,會兆於河陽。兆既平京邑,自以為功,讓世隆曰:"叔父在朝多時,耳目應廣,如何不知不聞,令天柱受禍!"按劍瞋目,聲色甚厲。世隆遜辭拜謝,然後得已。世隆深恨之。 [3] 

建州選自二十四史《北齊書》

華山王鷙在徐州,神武使邸珍奪其管籥。建州刺史韓賢、濟州刺史蔡俊皆神武同義,魏帝忌之。故省建州以去賢,使御史中尉綦俊察俊罪,以開府賈顯智為濟州。俊拒之,魏帝逾怒。 [4] 
冬十月己卯,備法駕,御金輅,入晉陽宮,朝皇太后於內殿。辛巳,曲赦幷州太原郡晉陽縣及相國府四獄囚。癸未,茹茹國遣使朝貢。乙酉,以特進元韶為尚書左僕射,幷州刺史段韶為尚書右僕射。丙戌,吐谷渾國遣使朝貢。壬辰,罷相國府,留騎兵、外兵曹,各立一省,別掌機密。十一月,周文帝率眾至陝城,分騎北渡,至建州。甲寅,梁湘東王蕭繹遣使朝貢。丙寅,帝親戎出次城東。周文帝聞帝軍容嚴盛,嘆曰:"高歡不死矣。"遂退師。庚午,還宮。十二月丁丑,茹茹、庫莫奚國並遣使朝貢。辛丑,帝至自晉陽。 [4] 
文宣嗣事,鎮河陽,破西將楊檦等。時帝以懷州刺史平鑑等所築城深入敵境,欲棄之,樂以軹關要害,必須防固,乃更修理,增置兵將,而還鎮河陽,拜司空。齊受禪,樂進璽綬。進封河東郡王,遷司徒。周文東至崤、陝,遣其行台侯莫陳崇自齊子嶺趣軹關,儀同楊檦從鼓鍾道出建州,陷孤公戍。詔樂總大眾御之。樂晝夜兼行,至長子,遣儀同韓永興從建州西趣崇,崇遂遁。又為南道大都督,討侯景。 [4] 
永安三年,爾朱榮徵為親信。至洛陽,榮被害,即從爾朱世隆出奔建州,仍從爾朱兆入洛。其年,又從兆討紇豆陵步藩,補都督。普泰元年,加徵虜將軍、中散大夫。 [4] 
又有雷顯和,晉州敗後,為建州道行台左僕射。周帝使其子招焉,顯和禁其子而不受。聞鄴城敗,乃降。 [4] 

建州選自二十四史《周書》

叱羅協,本名與高祖諱同,後改焉。少寒微,嘗為州小吏,以恭謹見知。恆州刺史楊鈞擢為從事。及魏末,六鎮搔擾,客於冀州。冀州為葛榮所圍,刺史以協為統軍,委以守禦。俄而城陷,協沒於榮。榮敗,事汾州刺史爾朱兆,頗被親遇,補錄事參軍。兆為天柱大將軍,轉司馬。兆與齊神武初戰不利,還上黨,令協在建州督軍糧。後使協至洛陽,與其諸叔計事,謀討齊神武。兆等軍敗,還幷州,令協治肆州刺史。兆死,遂事竇泰。泰甚禮之。泰為御史中尉,以協為治書侍御史。泰向潼關,協為監軍。泰死,協亦見獲。太祖以其在關歲久,授大丞相府東閣祭酒、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轉錄事參軍,遷主簿,加通直散騎常侍,攝大行台郎中,累遷相府屬從事中郎。 [5] 
時弘農為東魏守,楊剽從太祖攻拔之。然自河以北,猶附東魏。楊剽父猛先為邵郡白水令,楊剽與其豪右相知,請微行詣邵郡,舉兵以應朝廷。太祖許之楊剽遂行,與土豪王覆憐等陰謀舉事,密相應會者三千人,內外俱發,遂拔邵郡。擒郡守程保及令四人,並斬之。眾議推楊剽行郡事,楊剽以因覆憐成事,遂表覆憐為邵郡守。以功授大行台左丞,率義徒更為經略。於是遣諜人誘説東魏城堡,旬月之間,正平、河北、南汾、二絳、建州、太寧等城,並有請為內應者,大軍因攻而拔之。以扌剽行正平郡事,左丞如故。齊神武敗於沙苑,其將韓軌、潘洛、可朱渾元等為殿,楊剽分兵要截,殺傷甚眾。東雍州刺史司馬恭懼楊剽威聲,棄城遁走。楊剽遂移據東雍州。 [5] 
太祖以楊剽有謀略,堪委邊任,乃錶行建州事時建州遠在敵境三百餘里,然楊剽威恩夙著,所經之處,多並贏糧附之。比至建州,眾已一萬。東魏刺史車折於洛出兵逆戰,楊剽擊敗之。又破其行台斛律俱步騎二萬於州西,大獲甲仗及軍資,以給義士。由是威名大振。東魏遣太保尉景攻陷正平,復遣行台薛循義率兵與斛律俱相會,於是敵眾漸盛。楊剽以孤軍無援,且腹背受敵,謀欲拔還。恐義徒背叛,遂偽為太祖書,遣人若從外送來者,雲已遣軍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又分土人義首,令領所部四出抄掠,擬供軍費。楊剽分遣訖,遂於夜中拔還邵郡。朝廷嘉其權以全軍,即授建州刺史 [5] 
及齊神武圍玉壁,別令侯景趣齊子嶺。楊剽恐入寇邵郡,率騎御之。景聞楊剽至,斫木斷路者六十餘里,猶驚而不安,遂退還河陽,其見憚如此。十二年,進授大都督,加晉、建二州諸軍事。又攻破蓼塢,獲東魏將李顯,進儀同三司。尋遷開府,復除建州邵郡河內汲郡黎陽等諸軍事,領邵郡。十六年,大軍東討,授大行台尚書,率義眾先驅敵境,放其四戍,拔之。時以齊軍不出,乃追楊剽還。並肥如、郃陽二邑,合一千八百户,改封華陽縣侯。又於邵郡置邵州,以楊剽為刺史,率所部兵鎮之。 [5] 
十五年,太祖令山東立義諸將等能率眾入關者,並加重賞。裔領户千室先至,太祖欲以封裔。裔固辭曰:"立義之士,辭鄉里,捐親戚,遠歸皇化者,皆是誠心內發,豈裔能率之乎。令以封裔,便是賣義士以求榮,非所願也。"太祖善而從之。授帥都督,拜其妻元為襄城郡公主。十六年,大軍東伐,裔請為前鋒。遂入建州,破東魏將劉雅興,拔其五城。 [5] 

建州行政區劃

建州(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永安中罷郡置州。治高都城。) [6] 
領郡四 縣十
户一萬八千九百四 口七萬五千三百
高都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户六千四百九十九 口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高都(二漢、晉屬上黨,後屬。)陽阿(二漢屬上黨,晉罷,後復屬,有武靳關。) [1] 
長平郡(永安中置。治玄氏城。)
領縣二
户五千四百一十二 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
高平(永安中置。治高平城。)玄氏(二漢、晉屬上黨郡治。有羊頭山。)
安平郡
領縣二
户五千六百五十八 口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
端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真七年省,太和二十年復。)濩澤(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
泰寧郡(孝昌中置,及縣。) [1] 
領縣四
户一千三百三十五 口五千三百三十
東永安 西河 西濩澤 高延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