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獲嘉縣

鎖定
獲嘉縣,隸屬河南省新鄉市,位於河南省北部、新鄉市西部,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域面積473平方千米。 [5]  截至2023年6月,獲嘉縣轄9個鎮、2個鄉,另轄4個鄉級單位。 [16]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4]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常住人口39.1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77‰。 [15] 
夏商,縣境屬冀州,稱寧邑。清順治二年(1645年),獲嘉隸屬河南省河北道衞輝府。 [1-2]  獲嘉縣處於中原城市羣緊密層1小時經濟圈和新鄉市30分鐘經濟圈,是晉煤外運、獻行旅遊的重要通道。 [7]  主要景點有同盟山景區、武王廟。
2023年,獲嘉縣地區生產總值2002022萬元,比上年增長2.3%。 [15] 
中文名
獲嘉縣
外文名
Huojia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107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新鄉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北部、新鄉市西部
面    積
473 km²
下轄地區
9個鎮、2個鄉,另轄4個鄉級單位
政府駐地
城關鎮
電話區號
0373
郵政編碼
4538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9.11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同盟山武王廟
火車站
獲嘉站
車牌代碼
豫G
地區生產總值
2002022 萬元(2023年)

獲嘉縣歷史沿革

夏商,縣境屬冀州,稱寧邑。
西周,周武王為紀念在“寧”修兵練武,遂更“寧”為“修武”,封紂王子武庚於殷,並把殷設為邶、衞、鄘三個諸侯國,境域屬鄘國,後屬凡國。“三監叛亂”被平後,境域屬衞國。
春秋初期,境域稱寧邑,屬衞國。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將陽樊、原、攢茅之田賜給晉文公,包括修武(今獲嘉),通稱南陽(今南陽屯村有其遺址),屬晉國。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魏割南陽於秦,境域仍名南陽,屬秦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境域時稱修武縣,隸屬於三川郡衞州(今衞輝市)。
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境域修武縣,隸屬司隸部河內郡(今武陟西南)。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改新中鄉為獲嘉縣,屬司隸部河內郡,割汲縣、修武(現獲嘉)兩縣部分屬之,管轄區域為今新鄉市新鄉縣 [14]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境內部分屬獲嘉侯國,部分屬修武縣,均隸屬於司隸校尉部河內郡。
魏黃初元年(220年),境域隸屬魏國的司州(今洛陽)河內郡,仍名修武。黃初中期,河內郡析置朝歌郡(郡治在今淇縣),境域改屬冀州朝歌郡。
晉泰始二年(266年),復置汲郡,境域仍名修武,隸屬司州(司隸校尉部通稱為司州,治所在洛陽)汲郡。晉末,廢獲嘉縣,時獲嘉縣域屬時修武縣(今獲嘉縣),仍屬汲郡管轄。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復置獲嘉縣,治所移至新樂城(今新鄉市內老新鄉縣城),治今新鄉縣,境域仍屬修武縣,統屬司州汲郡。孝昌二年(526年),以地形分置北修武於清陽城(今修武縣五里源鄉李固村),境域為南修武,南修武縣治設在今徐營鎮宣陽驛村。
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獲嘉縣治今新鄉縣,境域名南修武縣。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獲嘉縣治所由新樂城遷往共縣城(今輝縣市),境域仍名南修武。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以南修武置修武郡。獲嘉仍治共縣。
隋開皇四年(584年),域內廢修武郡,獲嘉縣治所從共縣城移到南修武城(即修武郡,今宣陽驛村),隸屬冀州。開皇六年(586年),割出域內東部、汲縣西南部的部分屬地合在一起,取汲之“新中鄉”首尾兩字“新”“鄉”作為縣名,縣治所設在新樂城內。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在獲嘉縣設置殷州,轄獲嘉、新鄉、共縣、修武等縣。大業初年,廢殷州,保留獲嘉縣。大業三年(607年),又改為郡、縣兩級,獲嘉縣屬河內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獲嘉縣城內設置殷州,轄獲嘉、修武、共縣、新鄉、武陟五個縣。貞觀元年(627年),殷州被廢,獲嘉縣屬懷州,隸河北道。
宋初,境域先屬河北路懷州。天聖四年(1026年),改屬河北路衞州。
元中統二年(1260年),獲嘉隸屬於行中書省燕南河北道衞輝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隸屬河南布政使司衞輝府。洪武十年(1377年),獲嘉縣被撤銷,併入新鄉縣。三年後復置,仍隸屬河南布政使司衞輝府。 [2] 
清順治二年(1645年),獲嘉隸屬河南省河北道衞輝府。 [1-2] 

獲嘉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獲嘉縣轄9個鎮、2個鄉:城關鎮照鏡鎮黃堤鎮中和鎮徐營鎮馮莊鎮亢村鎮史莊鎮、太山鎮、位莊鄉大新莊鄉;另轄4個鄉級單位:原種場、園藝場、農場、西工區。 [16]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4] 

獲嘉縣地理環境

獲嘉縣位置境域

獲嘉縣,位於河南省北部,新鄉市西部,北依太行山,南臨黃河,介於東經113°39′42″~113°44′20″,北緯35°9′34″~35°15′37″之間,縣域面積473平方千米。 [5] 

獲嘉縣地形地貌

獲嘉縣地勢平坦。 [7] 

獲嘉縣氣候

獲嘉縣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無霜期221.2天,年均降雨量557.2毫米,年均降雪日14.1天,年均日照2058.4小時。1986-2004年年均氣温14.6°C,年均無霜期221.2天,年均降雨量557.2毫米,年均降雪日14.1天,年均日照2058.4小時。

獲嘉縣自然資源

獲嘉縣土地資源

獲嘉縣境內有可開發利用的宜農、宜林、宜草荒地137多萬畝,有農用耕地57萬畝。

獲嘉縣礦產資源

獲嘉縣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岩、鐵礦、鋁土和煤等。煤炭資源儲量達8億噸,煤層氣儲量200億立方米 [7] 

獲嘉縣水資源

獲嘉縣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境內大獅澇河、共產主義渠、大沙河、西孟姜女河、人民勝利渠和武嘉乾渠,均由西南向東北流經獲嘉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緊鄰縣境,引黃工程完善,水資源充沛。 [8] 

獲嘉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常住人口39.1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79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8.3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16%,比上年末提高1.03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0.2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17‰;死亡人口0.3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94‰;自然增長率為-0.77‰。 [15] 

獲嘉縣政治

獲嘉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僅列獲嘉縣現任領導正職,截至2024年5月,參考資料: [10-13] 

獲嘉縣經濟

獲嘉縣綜述

2020年,獲嘉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0.1億元,增長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5億元,增長1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4.9億元,下降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2元,增長4.8%。 [6] 
202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5.57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位居八縣市第4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24億元,同比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88.94億元,同比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83.39億元,同比增長3.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41.3:38.7。 [9] 
2023年,獲嘉縣地區生產總值2002022萬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7953萬元,增長0.4%;第二產業增加值749021萬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875048萬元,增長2.3%。三次產業結構為18.9∶37.4∶43.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1275元,比上年增長2.4%。 [15] 
2023年,獲嘉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713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5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00人,新增返鄉下鄉創業151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7.99萬人。 [15] 
2023年,獲嘉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下同)比上年下降22.4%。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16.2%,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2.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9%。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9.6%,民間投資下降46.1%,工業投資下降12.5%。全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0.88億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住宅投資0.88億元,下降91%。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21.2萬平方米,下降36.1%;商品房銷售面積8.37萬平方米,下降7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289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76%。 [15] 
2023年,獲嘉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130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税收收入55480萬元,下降1.2%,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7.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036萬元,增長14.7%。 [15] 
居民收入消費
2023年,獲嘉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2元,比上年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48.2元,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1.3元,增長6.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44,比上年縮小0.01。
2023年,獲嘉縣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772.26元,比上年增長6.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235.8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132.8元,增長7.7%。 [15] 

獲嘉縣第一產業

獲嘉縣農業
獲嘉縣農業(2張)
2023年,獲嘉縣糧食種植面積861435畝,比上年增加265畝,其中夏糧種植面積411256畝,增加55畝;秋糧種植面積450179畝,增加210畝。油料種植面積509畝,增加0.5畝,其中花生種植面積509畝,增加0.5畝。蔬菜種植面積65982畝,增加1517.7畝。 [15] 
2023年,獲嘉縣糧食產量379082噸,比上年減少9098噸,減產2.3%。其中,夏糧產量188755噸,減產6%;秋糧產量190327噸,增產1.5%。小麥產量188755噸,減產6.3%;玉米產量168392噸,減產4.5%。
2023年,獲嘉縣油料產量157.3噸,比上年減產5.7%,其中花生產量157.3噸,減產5.7%。蔬菜產量301273.2噸,增產2.1%。瓜果產量1198.5噸,減產39.1%。
2023年,獲嘉縣豬牛羊禽肉總產量2.95萬噸,比上年下降3.1%。其中,豬肉產量2.33萬噸,增長2.49%;牛肉產量0.07萬噸,下降7.3%;羊肉產量0.05萬噸,與去年持平;禽肉產量0.49萬噸,下降22.1%。禽蛋產量1.25萬噸,下降15.7%。牛奶產量0.25萬噸,下降7.6%。年末生豬存欄15.33萬頭,比上年下降10.3%;全年生豬出欄31.82萬頭,比上年下降0.29%。 [15] 

獲嘉縣第二產業

獲嘉縣工業
獲嘉縣工業(3張)
2023年,獲嘉縣全部工業增加值498664萬元,比上年增長8.1%。
2023年,獲嘉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39.3%;股份制企業增長7.1%,私營企業增長9.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下降68.4%,製造業增長11.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7%,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0.6%;高技術產業下降7.1%,佔規模以上工業的5.2%,高新技術產業增長1.6%,佔規模以上工業的39%。農副食品加工業產業增長12.2%,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6%。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3%。
2023年,獲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3.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實現利潤總額1.1億元,下降1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7.29元,比上年下降0.1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69.9元,比上年增加3.1元。
2023年,獲嘉縣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0.72億元,比上年增長21%。建築業企業本年新籤合同額24.89億元,增長19.8%。 [15] 

獲嘉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3年,獲嘉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4325萬元,比上年增長7.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2585萬元,增長6.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8102萬元,增長3.1%;金融業增加值56676萬元,增長9.2%;房地產業增加值134065萬元,下降2.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6087萬元,下降2.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52021萬元,下降1.8%。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255031萬元,比上年增長8.9%;利潤總額3321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2023年,獲嘉縣郵電業務總量4.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郵政行業業務總量2.66億元,增長28.54%;電信業務總量2.3億元,增長4.1%。郵政快遞業務總量536.06萬件,增長9.4%;郵政快遞業務收入1504.24萬元,增長12.13%。年末本地移動電話用户41.7萬户。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15.4萬户。全年新開通5G基站49個,累計達到462個;全縣5G終端用户總數達到22.63萬户。 [15] 
國內貿易
2023年,獲嘉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9028萬元,比上年增長4.6%。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8126萬元,增長3.1%;鄉村消費品零售200902萬元,增長9.1%。
2023年,獲嘉縣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長8.1%,五金電料類增長1442.9%,書報雜誌類增長3%,石油及製品類增長4.2%,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187.1%,糧油食品類下降33.2%,飲料類下降14.1%,煙酒類下降2.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8.3%,化妝品類下降15.3%,日用品類下降13.2%,中西藥品類下降4%;全年全縣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12441萬元,比上年增長4.5%。 [15] 
對外經濟
2023年,獲嘉縣獲嘉縣貨物進出口總值22133萬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出口21991萬元,增長5.6%;進口141萬元,增長65.9%。
2023年,獲嘉縣新設立外資企業1家,外資資本金0;23年實際利用市(省)外資金77.1億元,同比增長9.57%,完成目標任務的100.1%,實際利用省外65.7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目標任務的100.1%。 [15] 
金融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282208萬元,比年初增加208459萬元,其中個人存款餘額1930038萬元,比上年末增加201450萬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316528萬元,比年初增加268312萬元。
2023年,獲嘉縣保險機構保費收入5.88億元,其中財險機構2.27億元,壽險機構3.61億元;理賠支出1.86億元,其中財險機構理賠支出1.13億元,壽險支出0.73億元。 [15] 
旅遊業
2023年,獲嘉縣“五一”、“國慶”文旅節活動期間累計客流量達263.7萬人次,各類營業收入2707.69萬元,同比增長149.93%。共有旅行社16家。 [15] 

獲嘉縣交通運輸

獲嘉縣交通
獲嘉縣交通(2張)
獲嘉縣南距鄭州國際機場80千米、東距京珠高速20千米,處於中原城市羣緊密層1小時經濟圈和新鄉市30分鐘經濟圈,是晉煤外運、獻行旅遊的重要通道。 [7] 
2023年,獲嘉縣貨物運輸總量1226萬噸,比上年增長2%。貨物運輸週轉量123340萬噸公里,下降2%。旅客運輸總量43.4萬人次,增長11%。旅客運輸週轉量1432.23萬人公里,增長11%。全縣公路里程818.214公里,其中國省幹線公路總里程97.575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720.639公里。 [15] 

獲嘉縣社會事業

獲嘉縣科學技術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共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個。年末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4個,其中省級15個,市級29個。高新技術企業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1家。全年專利授權量達到310件,其中,發明專利32件,實用新型專利230件,外觀設計48件。截至年末,有效發明專利89件。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金額4.05億元,較上年增長29.4%。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家,通過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11家,完成管理體系認證企業117家,產品認證企業26家(包括強制性產品認證7家和自願性產品認證19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2個。全年新建計量標準8項,強制檢定計量器具8960台件。年末共有常規氣象站19個,其中全縣5要素區域氣象站4個,4要素區域氣象站7個,單要素區域氣象站3個,土壤水分站4個,農田小氣候站1個。地震觀測台站1個。 [15] 

獲嘉縣教育事業

2023年,獲嘉縣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382人,在校生9537人,畢業生5666人。普通高中招生2952人,在校生8271人,畢業生2386人。普通初中招生6714人,在校生20268人,畢業生6252人。小學招生4608人,在校生33787人,畢業生6756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0954人。特殊教育招收殘疾兒童24人,在校殘疾兒童190人。全年上級共安排“兩免一補”經費261.4萬元,實際發放188.90625萬元,共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4683人次。 [15] 

獲嘉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年郵政累計訂銷報紙、雜誌545.69萬份。年末綜合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271卷(件),檔案資料利用685人次,查詢6691(卷)件。

獲嘉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共有衞生機構420個,其中醫院7個,在醫院中有綜合醫院5個,中醫醫院1個,護理院1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410個,衞生院14個,村衞生室218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178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衞生監督所(中心)1個。醫療機構實有牀位數2607張,其中醫院1681張,衞生院801張,專業公共衞生機構(保健院)125張。年末衞生技術人員268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75人,註冊護士970人,技師(士)241人,藥師(士)112人,衞生監督員18人,其他人員172人。按機構分,醫院衞生技術人員1551人,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592人,診所人員272人,村室人員154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技術人員32人,婦幼保健院(所、站)衞生技術人員62人,衞生監督員25人。
2023年,獲嘉縣總診療人次4374346人次,總出院人數65621人。其中醫院診療人次1465195人次,出院人數47938人;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診療人次2867637人次,出院人數16759人。專業公共衞生機構(保健院)41514人次,出院人次924人。 [15] 

獲嘉縣體育事業

2023年,獲嘉縣體育場地1434個,其中:足球場地數60個,籃球場地數531個,排球場地數7個。 [15] 

獲嘉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獲嘉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1293人。其中,參保企業在職職工41842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9265人。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954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18641人,參保退休人員731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8111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2570人。
2023年,獲嘉縣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6.31萬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員384人;全年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983.24萬元,年末共保障農村低保人員7673人。全年發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752.31萬元,年末共保障特困人員1104人。 [15] 

獲嘉縣資源環境

2023年,獲嘉縣供應國有建設用地總量282.71公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工礦倉儲用地37.52公頃,房地產用地15.70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43.5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85.91公頃。全年全縣規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下降2.6%。全年全縣地表水質量Ⅳ類水體比例100%,水質為劣Ⅴ類的比例為零。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55.9%,PM10年均濃度(剔除沙塵後)為88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濃度(剔除沙塵後)為53微克/立方米。全縣年平均氣温15.9℃。年降水總量754.0毫米。年日照時數2053.1小時。全年全縣完成造林面積10337.8畝。全年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為6.51萬畝。 [15] 

獲嘉縣應急管理

2023年,獲嘉縣共發生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 [15] 

獲嘉縣風景名勝

同盟山景區
同盟山景區位於新鄉市西15千米,省道新濟公路北側,周邊距八里溝、萬仙山、雲台山等景區皆在35千米之內。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同盟山武王廟景區系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佔地230000平方米,為大型北方園林建築。現存完整的明代建築羣-武王廟,殿堂40餘間,供奉周武王與西周開國先賢,為全國祭祀周武王之場所。
武王廟
武王廟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嘉縣城東三千米。因武王伐紂牧野大戰前八百諸侯於此設壇誓師而得名。現存山門、二門、拜殿、武王大殿、東西文武臣廊、文王殿、太公殿、聖母殿(文母邑姜)、周公殿等王侯公卿殿堂和諸侯飲馬池,同盟指路碑、古井、唐槐、歷代碑碣;另有召公殿、碧霄宮、鐘鼓樓、太公校閲台、夷齊叩馬處、同盟坊、演武坊、八百米御道等遺蹟。

獲嘉縣榮譽稱號

獲嘉縣主要城市榮譽一覽表
獲得榮譽
獲得時間
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9月8日 [3] 
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
2021年4月1日
花木之鄉
2000年6月
建築之鄉
1995年
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先進單位
1990年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1998年
全國羣眾體育先進縣
1997年
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集體
1998年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