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獨腳金

(列當科獨腳金屬植物)

鎖定
獨腳金(Striga asiatica (L.) Kuntze)是列當科、獨腳金屬 一年生半寄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30釐米,直立,莖單生,葉片較狹窄僅基部的為狹披針形,其餘的為條形,有時鱗片狀。花單朵腋生或在莖頂端形成穗狀花序;花萼有稜,裂片鑽形;花冠通常黃色,紅色或白色,蒴果卵狀,包於宿存的萼內。秋天開花。
獨腳金分佈於中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台灣;亞洲熱帶和非洲熱帶廣佈。生長在低海拔莊稼地、荒山草地、田邊、溝谷、耕地等處。寄生於寄主的根上。
獨腳金全草藥用,為治小兒疳積良藥。
中文名
獨腳金 [1] 
拉丁學名
Striga asiatica (L.) Kuntze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獨腳金屬
獨腳金
命名者及年代
(L.) O. Kuntze,1891

獨腳金形態特徵

一年生半寄生草本,株高10-20(30)釐米,直立,全體被剛毛。莖單生,少分枝。葉較狹窄僅基部的為狹披針形,其餘的為條形,長0.5-2釐米,有時鱗片狀。花單朵腋生或在莖頂端形成穗狀花序;花萼有稜10條,長4-8毫米,5裂幾達中部,裂片鑽形;花冠通常黃色,少紅色或白色,長1-1.5釐米,花冠筒頂端急劇彎曲,上唇短2裂。蒴果卵狀,包於宿存的萼內。花期秋天。 [2] 

獨腳金近種區別

大獨腳金
獨腳金
大獨腳金與獨腳金的區別:多年生草本,高達60釐米,全體被剛毛;莖四稜形;花萼有15條稜,長1-1.5釐米;花冠筒長約2釐米,近頂端彎曲。
大獨腳金 大獨腳金
獨腳金 獨腳金

獨腳金生長環境

獨腳金生長在低海拔約390m的莊稼地、荒山草地、田邊、溝谷、耕地等處。 [3]  寄生於寄主的根上。 [2]  [6] 

獨腳金分佈範圍

獨腳金分佈於中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台灣;亞洲熱帶和非洲熱帶廣佈。 [2] 

獨腳金繁殖方法

  1. 組培材料:選取生長健壯的野生獨腳金植株。
  2. 培養基與培養條件:叢芽誘導與增殖培養基:在MS培養基中添加適量的6-BA、IBA;生根培養基:在MS培養基中添加適量的IBA及NAA。所有培養基附加蔗糖30克/升、瓊脂5.5克/升,pH值調至5.8±0.2,經121℃高壓滅菌20分種。培養條件:温度(25±3)℃,濕度為65-80%,光照強度1900-2100勒克斯,光照時間10小時/天。
  3. 外植體消毒處理:取獨腳金枝條作外植體。將枝條切成帶1-2個芽的莖段,先用70%乙醇清洗30秒,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每次3分種,立即轉入含吐温的0.1%氯化汞溶液浸泡7-9分種。消毒時不斷攪拌,讓材料充分接觸消毒劑,最後用無菌水洗滌3-5次,每次5分種。消毒莖段在無菌濾紙上吹乾,備用。切除消毒莖段兩端,然後橫放在誘導培養基MS+6-BA1.0毫克/升+IBA0.1毫克/升中,消毒處理。10-15天后為初代材料。
  4. 叢芽增殖:取初代材料的新芽接種於含有不同生長調節劑的叢芽增殖培養基,生長調節劑6-BA和IBA組合。繼代培養14-20天。
  5. 生根誘導:從增殖叢芽上切下帶有2-3不定芽的莖段,然後將其生物學底端插入生根培養基中約0.5釐米,保證在培養基中能夠直立。培養基以MS為基礎,添加生根培養基為MS+NAA0.1毫克/升+IBA0.5毫克/升,生根誘導培養15-20天。
  6. 移栽:生根誘導培養20天左右,取根長0.5-2釐米、苗高3釐米以上的獨腳金再生植株進行移栽。先打開培養瓶蓋,在室內煉苗培養3-7天,然後用自來水洗淨根部培養基,再將植株在0.1%多菌靈溶液中浸泡10分種,最後將苗種植在消毒的泥炭土和園土混合基質中,保持環境濕度。煉苗期間,葉片變厚,表面出現腺毛。移栽5天后植株葉片轉綠,成活率在90%以上。 [3] 

獨腳金主要價值

獨腳金全草藥用,為治小兒疳積良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