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獅羣殺戮時刻

鎖定
2013年7月30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間十點半檔“魅力紀錄”欄目播出的紀錄片《獅羣殺戮時刻》,為我們展現出非洲魯阿哈國家公園中心地帶,這個地球上獅羣最集中的區域,五個獅羣為爭奪獵物,採用各自特有的掠食技巧而展開的殘酷生存競爭。
中文名
獅羣殺戮時刻
電視頻道
CCTV-1
欄    目
魅力紀錄”
播出時間
2013年7月30日

獅羣殺戮時刻播出信息

獅羣殺戮時刻內容簡介

每年旱季,非洲魯阿哈國家公園草原上的水牛瞪羚長角羚大象斑馬長頸鹿等動物,在為尋找食物與水源的遷徙征程中,必將經過3條主要河流:姆東雅河,姆瓦谷希河,以及大魯阿哈河。而這3條河流流域分佈着12個獅羣,生活着150多隻獅子,其他動物的遷徙過程,正是它們收穫的時節。因此,對遷徙的動物來説,這些地方可以算是死亡地帶。

獅羣殺戮時刻精彩看點

五大獅羣 兵法各異
該片不是簡單地給我們展現獅子捕獵的一些過程與畫面,更是為我們分析出魯阿哈國家公園五大主要獅羣,由於所處地域、成員組成、獵殺對象不同,而各自有着不同掠食策略:
姆東雅獅羣,最大的獅羣之一,共有26只獅子。為了捕殺非洲水牛,它們採取沿用了無數個旱季的策略。母獅慢慢接近,以引起非洲水牛羣恐慌從而四處逃竄。瘦弱並且速度緩慢的掉隊非洲水牛,將成為母獅的目標。
猴麪包樹獅羣,共有33只獅子需要食物。獅羣中,負責狩獵的是母獅,它們封堵非洲水牛的各個出口,擋住它們的去路。獅羣採用僵持戰術,尋找非洲水牛羣中虛弱的目標,利用夜色的掩護進行屠殺。
林羚獅羣,統治着最豐饒的地區之一。獅羣的每隻成年獅子都有能力捕殺大型獵物,尤其擅長在白天捕獵非洲水牛,並且往往將目標鎖定在落後的年邁公水牛。
庫米獅羣,領導這個獅羣的母獅是個戰略高手,“鎖喉”是它的必殺技。這一獅羣擅長在白天伏擊狩獵,隨機挑選目標,多數是斑馬、羚羊和長頸鹿。
內扎獅羣,儘管15只獅子有自己的領地,但為了滿足對非洲水牛的口腹之慾,它們至少穿越了5個獅羣的地盤。它們依靠偷襲和速度進行捕殺,同時要避免驚動本地獅羣,通常以小水牛為目標。
必經的遷徙 無奈的選擇
該片雖主要呈現五大獅羣的捕殺策略特點,但目的不在展現殺戮,更多地是向我們講述魯阿哈國家公園的生態特點。其中,通過大量介紹獅羣的篇幅,該片以獅羣獵殺對象的身份,向我們介紹了非洲水牛這一動物的生存習性。
通過該片,我們能瞭解到,浩浩蕩蕩的非洲水牛羣,遷徙中表面看起來既沒有組織也沒有方向,但實際上卻井然有序。每個大水牛羣由眾多小水牛羣組成,像軍隊一樣,它們隊形整齊,便於防禦。最強壯的成員通常打頭陣,年邁的公水牛在隊伍最後。還有一些非洲水牛是探路者,負責決定隊伍前進的方向,以及何時冒險飲水。
該片殺戮、血腥的內容中,不乏温情、悲憫的展現。如,一隻剛出生幾小時的小水牛,臍帶還沒有斷,根本沒辦法進行長途遷徙。小水牛還沒站穩,母水牛就面臨一個心碎的抉擇:它應該放棄羣體的保護,陪在小水牛身邊,還是拋棄自己的骨肉和大部隊繼續前行?在本能的驅使下,母水牛隨牛羣離開了,只剩下小水牛獨自站在黃昏中。對獨自身處熱帶草原的小水牛來説,一旦被捕食者盯上,它必死無疑。就在我們為這對母子無奈的分離而傷感時,該片捕捉到了這樣一段令人欣喜的畫面:與母親分離後的小水牛,突然間有了前進的力量,它在夜幕降臨之際趕上了非洲水牛羣,母子重逢。
該片鏡頭運用十分精彩,將每一次動物們獵殺與逃亡的場景,展現得淋漓盡致、緊張刺激。全片節奏緊湊,層次豐富,觀看過程十分過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