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獅子

(詞語概念)

鎖定
獅子:野獸名,其體大毛多,身毛呈棕黃色,尾端生叢毛。語出漢 荀悦 《漢紀·武帝紀三》:“ 烏弋國去長安萬五千三百里,出獅子、犀牛。”
中文名
獅子
外文名
lion;Leo
拼    音
shī zi
注    音
ㄕㄧㄗㄧ

獅子基本資料

詞目:獅子
拼音: shī zi
注音: ㄕㄧㄗㄧ [1] 

獅子引證解釋

獅子
獅子(2張)
1.野獸名。體大雄壯,身毛呈棕黃色,尾端生叢毛。雄獅頸部有長鬣。產於 非洲 和 亞洲 西部。捕食羚羊、斑馬、長頸鹿等動物,吼聲很大,有“草原之王”之稱。 漢 荀悦 《漢紀·武帝紀三》:“ 烏弋國 去 長安 萬五千三百里,出獅子、犀牛。” 唐 元稹 《西涼伎》詩:“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水滸傳》第十五回:“拳打來,獅子心寒;腳踢處,蚖蛇喪膽。”
2.指獅子補。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繡胸,不循欽定品級,概服獅子。”參見“ 獅子補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