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猴亞科

鎖定
前肢稍長於後肢,尾短,面部裸出。包括8屬約50種。分別的為短肢猴屬、侏長尾猴屬赤猴屬綠猴屬、長尾猴屬、獼猴屬、白臉猴屬、狒狒屬、獅尾猴屬、白眉猴屬山魈屬
中文學名
猴亞科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亞    目
類人猿亞目
猴科
亞    科
猴亞科

猴亞科短肢猴屬

短肢猴屬,僅1種,即短肢猴Allenopithecus nigroviridis。分佈於非洲剛果盆地。體型粗壯,體長40~60釐米,尾長約50釐米,雄性體重可達6千克,雌性可達3.5千克。毛色呈墨綠色,面部紅色,頰部具毛。日行性,在地面上覓食。羣居,一個羣體最多可達40只,通過叫聲、手勢和身體接觸進行交流。食物主要包括水果和樹葉,有時也吃甲蟲和蠕蟲。哺乳期約為3個月,3~5年成熟,壽命最多可達23年。

猴亞科侏長尾猴屬

有兩種:侏長尾猴Miopithecus talapoin和加蓬侏長尾猴Miopithecus ogouensis(發現於1990年)。分佈於剛果河下游及鄰近河系兩岸的沼澤林中。為本科中體型最小者,體重不足2千克。尾長,毛色呈墨綠色,個體間有差異。集50~100只大羣羣居,在村莊附近常聚集100只以上,偷挖根莖作物,尤其是木薯根莖。木薯根莖含有高濃度的有毒氰化氫(HCN),農民將它們留在地裏,讓白天的雨水將毒物溶濾掉才能用。侏長尾猴會檢驗濾過的根莖,吃掉它們認為安全的部分。成羣的侏長尾猴睡在河邊樹上,受到侵擾時會跳到河裏,游泳逃開。在羣體內部,各種社會行為如進攻、玩耍和理毛等在小組或個體間均可見。與長尾猴屬相比,體型較小、雌性在動情期性器官隆起,故獨立一屬。

猴亞科赤猴屬

僅一種,即赤猴Erythrocebus patas。生活於非洲靠近撒哈拉沙漠的乾旱地區和深草叢生的稀樹草原。因毛色像金絲猴,所以赤猴又有“非洲金絲猴”之稱。約12只小羣活動,雌猴有階級制度,首領為雌性,決定整個羣體的活動,。只有一隻成年雄性猴,主要負責警衞。幼年雄性猴性成熟後(大約4歲)就會離開羣體。極適應地面生活,在地面奔跑的速度高於其他猴類,奔跑時速可達50千米。視覺、聽覺、嗅覺均發達。雄性體重約13千克,雌性在5~7千克。食物為昆蟲、鳥蛋、野果、種子和植物根莖。包括兩個亞種:分佈於西部的Erythrocebus patas patas和分佈於東部的Erythrocebus patas pyrrhonotus,東部亞種的鼻子為白色,而西部亞種則為黑色。

猴亞科綠猴屬

僅1種,即綠猴Chlorocebus aethiops。又稱綠長尾猴、灰草原猴。分佈於非洲東部,包括東非、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生活在靠近河和溪流的熱帶草原地區,喜在多樹的地方活動。羣居。主食植物,也吃小動物。既善於攀援、奔跑,也善於游泳。4歲性成熟,孕期5個多月,每胎1仔。壽命約18年。受CITES附錄Ⅱ保護。是在地上跑得最快的猴類。

猴亞科長尾猴屬

包括19種,是猴科中最大的類羣,如黛安娜長尾猴Cercopithecus diana、青長尾猴(青猴)Cercopithecus mitis、加納長尾猴(白領長尾猴)Cercopithecus mona、德氏長尾猴(白臀長尾猴、赤額長尾猴、白鬚長尾猴)Cercopithecus neglectus等。分佈於非洲,棲息於森林。一些種類為非洲最常見的猴類。雄性通常較雌性毛色鮮豔。

猴亞科獼猴屬

猴亞科動物
猴亞科動物(5張)
包括22種,主要分佈於亞洲南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日本產的雪猴(日本獼猴)Macaca fuscata,是最能耐寒的猴種之一;分佈最南邊的獼猴是獅尾猴Macaca silenus,直到印度西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僅蠻猴(地中海獼猴)Macaca sylvana產於北非和歐洲直布羅陀。主要特徵是尾短,具頰囊。軀體粗壯,平均體長約50釐米,有些種尾比軀體略長,有些則無尾。它們的前肢與後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稜。 我國產6種。棲息廣泛,草原、沼澤各類森林。羣居,成十餘隻乃至數百隻大羣。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相互之間聯繫時會發出各種聲音或手勢及,互相之間梳毛也是一項重要社交活動。恆河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蠻猴等可作實驗動物。

猴亞科白臉猴屬

有4種:Lophocebus albigena、白頰白瞼猴Lophocebus aterrimus、Lophocebus opdenboschi、Lophocebus ugandae。分佈於非洲赤道地區,自幾內亞、利比里亞起向東直至烏干達和肯尼亞。與狒狒屬有較密切的親緣關係。

猴亞科狒狒屬

有5種:阿拉伯狒狒(埃及狒狒)Papio hamadryas、幾內亞狒狒Papio papio、獵神狒狒Papio anubis、草原狒狒Papio cynocephalus、豚尾狒狒Papio ursinus。主要分佈於非洲,個別種類也見於阿拉伯半島。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於猩猩屬,體長51~114釐米,尾長38~71釐米,體重14~41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齒長而尖,具頰囊;體型粗壯,四肢等長,短粗,適應於地面活動;臀部有色彩鮮豔的胼胝。棲息地多樣。主要地面活動,也爬到樹上睡覺或覓食。善游泳。能發出很大叫聲。白天活動,夜間棲於大樹枝或巖洞中。食物包括各種小動物及植物。羣居,每羣十幾只至百餘隻,也有200~300只大羣。羣體由老年健壯的雄狒率領。無固定繁殖季節,5~6月為高峯,孕期6~7個月,每胎產1仔。野生壽命約20年。

猴亞科獅尾狒屬

僅1種,即獅尾狒(紅心狒狒)Theropithecus gelada。分佈於非洲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的海拔2000~5000米高原地區。體型較大,最重可達100千克。體毛長而厚密,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獅尾而得名。面頰凹陷、呈"8"字型,鼻孔開口在兩側。具明顯的胸斑,這是一種粉白色沙漏形泡狀裸皮,雄性之斑環以白色,雌性之斑則呈頂珠水泡突之狀,到了發情排卵期,對稱的水泡腫大並變成豔紅色。羣居,可形成400頭的大羣。

猴亞科白眉猴屬

有6種:白頂白眉猴Cercocebus atys、白領白眉猴Cercocebus torquatus、敏白眉猴 Cercocebus agilis、Cercocebus chrysogaster、冠毛白眉猴Cercocebus galeritus、Cercocebus sanjei。分佈於非洲。因大都眼瞼或眼周為鮮明的白色而得名。可根據發冠、白色斑點以及頭上的簇毛或尖形頂毛區分各個種。體型較大,用四肢行走,具大頰囊;尾長,常置於背部,尾尖漸細。棲息於雨林地區,羣居,以種子、果實和樹葉為食。

猴亞科山魈屬

魈讀音xiāo。有2種:山魈Mandrillus sphinx和鬼狒(黑麪山魈)Mandrillus leucophaeus。體型粗壯,體長61~81釐米,尾短粗,長5.2~7.6釐米;肩高50.8釐米。體重可達54千克。頭大而長,鼻骨兩側各有1塊骨質突起,其上有縱向排列的脊狀突起,其間為溝,外被綠色皮膚,脊間鮮紅色。雄性每側約有6條主要的溝,其紅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圍。這種色彩鮮豔的特殊圖案形似鬼怪,故名。分佈於赤道非洲。鬼狒面部為黑色,骨質突起上只有兩條溝。臀部胼胝及其周圍皮膚均為淡紫色,這是由於具有豐富的血管的緣故,興奮時顏色更為明顯。面部周圍及頭頂生有長毛。全身的毛綠褐色。腹面為淡黃褐色,毛長而密。前肢較後肢長而強健,因而行動時後部向下傾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