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猛鸌

鎖定
猛鸌(學名:Calonectris diomedea):是鸌形目、鸌科、猛鸌屬的鳥類,雄性略大於雌性。體長45-48釐米,翼展100-125釐米,體重700-800克。上體呈棕灰色,大部分羽毛飾有淺棕色。腹面呈白色或略帶灰色。翅膀深褐色,帶有棕色邊緣,在翼後緣最為突出。尾巴呈深褐色,前部的尾覆羽呈白色。喙呈鈎狀,上部淡黃色,尖端附近有黑色斑塊。腿和腳淺肉色。
該物種分為繁殖區和頻繁覓食旅行地、快速長距離遷徙和明確越冬地內的小規模運動。 4月繁殖於近海島嶼,繁殖對佔據懸崖、洞穴和巨石場。食物以魷魚為主,主要在海水錶面捕獲。它們也經常被拖網漁船吸引來以人們拋棄的魚類內臟為食。分佈於大西洋,包括非洲西海岸和巴西東海岸的地區;在阿爾及利亞、克羅地亞、法國、希臘、意大利、馬耳他、西班牙(不包括加那利羣島)、突尼斯和土耳其繁殖。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猛鸌
拉丁學名
Calonectris diomede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鸌形目
鸌科
猛鸌屬
猛鸌
亞    種
無亞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69)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外文名
Scopoli's Shearwater

猛鸌動物學史

猛鸌指名亞種(Calonectris diomedea diomedea)和猛鸌科里亞種(Calonectris diomede borealis)在1993年前被認為是同一個物種。它們形成了複合學名猛鸌(Calonectris diomedea)。基於缺乏雜交和線粒體DNA、形態和發聲的差異,該複合體被分成兩個獨立的物種。英文名稱“Cory's Shearwater”被轉移到“Calonectris borealis”,中文名稱“科裏猛鸌”;而以前的指名亞種變成了“Scopoli's Shearwater”(Calonectris diomedea),中文名稱定為猛鸌。 [2] 

猛鸌形態特徵

猛鸌是一種大型遠洋海鳥。兩性在外觀上相似,但雄性平均略大於雌性。體長45-48釐米,翼展100-125釐米,體重700-800克。上體呈棕灰色,大部分羽毛飾有淺棕色。腹面呈白色或略帶灰色。翅膀深褐色,帶有棕色邊緣,在翼後緣最為突出。尾巴呈深褐色,前部的尾覆羽呈白色。喙大結實且呈鈎狀,上部呈淡黃色,尖端附近有黑色斑塊。腿和腳是蒼白的肉色。 [1]  [4] 

猛鸌棲息環境

猛鸌是遠洋運動的海洋鳥類,很容易區分頻繁覓食旅行地和周圍的繁殖區、快速長距離遷徙和明確越冬地內的小規模運動。繁殖是在貧瘠的近海島嶼上開始,繁殖對佔據懸崖、洞穴和巨石場。 [2] 

猛鸌生活習性

猛鸌不僅是大西洋上最大的海鳥之外,它還是唯一可以觀察到高空飛行並且可以在熱流中翱翔的物種。通過非常典型的飛行類型很容易將它與其他海鳥區分開來,因為它們通常在翼尖之間產生弧線飛行,與其他翼尖對齊飛行的鳥類不同。除了雙翼的位置之外,飛行剖面也很有特點,長時間的滑翔會刮過波峯,羽翼總是傾斜並略微向後傾斜。節拍緩慢,翅膀明顯靈活。它們通常逆風飛行,交替爬升到海浪上方几米處,並伴有低空飛行。當它們休息時,會形成大羣(therafts),鳥羣在不斷運動,但猛鸌占主導地位,它們的頭轉向風吹的一側。 [1] 
該物種以小魚和遠洋頭足類動物為食,偶爾可以充當清道夫,食用大魚、鯨類或其他漂浮動物的遺骸。在海中,它們有羣居行為,形成被稱為木筏的大羣,因為它們漂浮在密集的斑塊中。羣獵,能夠深潛尋找獵物,深達15米以上。雖然該物種在海上不鳴叫,但黃昏時繁殖羣嘈雜,成年個體發出刺耳的叫聲,按性別區分,很有特點。 [1] 

猛鸌分佈範圍

留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波黑、佛得角、喀麥隆、剛果(金)、剛果(布)、克羅地亞、塞浦路斯、科特迪瓦、埃及、赤道幾內亞、法國、加蓬、岡比亞、加納、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摩納哥、摩洛哥、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巴勒斯坦、葡萄牙、聖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斯洛文尼亞、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羣島)、敍利亞、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和西撒哈拉。 [2] 
遊蕩(非繁殖地):阿曼。 [2] 
遊蕩(旅鳥):伊朗。 [2] 
遊蕩:奧地利、保加利亞、黑山和塞爾維亞。 [2] 
存在和來源不確定:比利時、捷克、丹麥、法羅羣島、德國、愛爾蘭、荷蘭、挪威、波蘭、瑞典、瑞士和英國。 [2] 
猛鸌分佈圖 猛鸌分佈圖 [2]

猛鸌繁殖方式

猛鸌通常留在公海活動,但上岸繁殖。一夫一妻制,在沿海懸崖和小島上築巢,挖掘粗糙的洞穴,在其中放置一枚白色的卵。由父母雙方餵養育雛,親鳥將蛋白質糊直接反流到育雛的喙中。雛鳥在秋天從巢中孵化出來,可立即離開大海,在那裏它們會停留7-10年,直到它們達到性成熟並返回它們的原產地築巢。 [1] 

猛鸌保護現狀

猛鸌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 [2] 

猛鸌種羣現狀

2015年,對猛鸌的歐洲數量的最新評估計有30,500-48,100對,相當於61,000-96,000對成熟個體。突尼斯斑馬島(Zembra Island)上最大的羣落估計為113,720-176,750對(Defos du Rau 等人,2012年)。全球數量估計為142,478-222,886對(Carboneras et al. 2013),這裏假設相當於大約285,000-446,000只成熟個體。 [2] 
趨勢論證:估計總體數量趨勢正在下降。該物種的種羣估計和預計將在三代(1980-2038年)中下降約2%,儘管這是基於僅6%種羣的數據(Derhé 2012,Carboneras等 2013)。據估計,歐洲數量在三代中減少了不到25%(國際鳥類保護協會,2015年)。需要估計突尼斯的成年存活率和繁殖概率,才能全面估計全球數量趨勢(Carboneras等人,2013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