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猛度

鎖定
猛度是指炸藥爆炸後對與其相接觸的物體破碎的能力。炸藥的猛度大小與炸藥爆炸時能量是否集中釋放出來有關,炸藥爆炸完成的時間愈短,則能量就能集中釋放,對周圍的衝擊力量就愈大,破碎的作用也就愈大。炸藥爆炸完成的時間長短,取決於炸藥的爆速。由此可知,影響炸藥猛度的主要是爆速。
中文名
猛度
外文名
brisance
含    義
炸藥爆炸後相接觸的物體破碎能力
性    質
炸藥重要特性
影響因素
炸藥的爆速
學    科
冶金工程

猛度簡介

猛度是用來衡量爆轟產物粉碎與其接觸(或接近)的介質的能力,可用爆轟產物作用在與爆轟傳播方向垂直的單位面積上的衝量(比衝量)表示。炸藥的猛度大小與炸藥爆炸時能量是否集中釋放出來有關,炸藥爆炸完成的時間愈短,則能量就能集中釋放,對周圍的衝擊力量就愈大,破碎的作用也就愈大。炸藥爆炸完成的時間長短,取決於炸藥的爆速。由此可知,影響炸藥猛度的主要是爆速。
國內外關於炸藥猛度測定的相關標準早已出台並逐步完善,測定炸藥猛度的方法有鉛柱壓縮法(又稱赫斯試驗,Hess test)、銅柱壓縮法(又稱卡斯特試驗,Kast test)、平板炸坑試驗及彈道擺(猛度擺) [1] 

猛度點火方式對被測藥劑猛度的影響

選用兩種點火方式對被測藥劑進行引爆,即電點火頭和電雷管。發現採用電點火頭只能使被測藥劑發生燃燒或者爆燃,鉛柱高度基本無變化,而採用電雷管則可使被測藥劑發生爆炸,進而形成穩定爆轟,導致鉛柱高度發生明顯變化。
以上現象主要是由於煙火藥自身物質結構與炸藥有極大差別,而且反應速率及反應劇烈程度均沒有炸藥強,所以煙火藥由燃燒轉爆轟所需點火能量也較大。農業部出台的關於部分煙火藥猛度測試標準NY/T1255—2006 中使用點火頭點火起爆,但必須對被測煙火藥劑進行預先壓制來提高其密度,以降低點火能量。預先壓制煙火藥劑環節無形中增添了實驗過程存在的安全隱患 [2] 

猛度藥劑種類對猛度的影響

分別對錶2中的5種煙火藥進行猛度測試,鉛柱高度測量4次取平均值,單發實驗重複兩次取平均值。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比較性及降低實驗系統誤差,採用8#電雷管進行實驗,得出鉛柱壓縮基準值。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5種煙火藥中,雷藥所造成的鉛柱壓縮值最大,其次為白色藥和黑火藥,紅光劑(粉)和笛音劑壓縮值最小。煙火藥主要由可燃物和氧化劑組成,為了適應實際使用的需求,可以通過功能添加劑達到特殊效果,例如顯色劑、音響劑及煙霧劑等。雷藥、白色藥和黑火藥的配方中,高氯酸鉀和硝酸鉀作為氧化劑,木炭、硫磺、金屬粉及合金粉作為可燃物質或顯色物質。然而,由於鎂鋁合金熔點為460℃,而Mg和Al的熔點均在650℃左右,故鎂鋁合金金屬可燃劑與氧化劑組成的混合物遠比單一的Mg和Al金屬可燃劑與氧化劑組成的混合物穩定得多。雷藥與白色藥相比,雷藥中不僅含有鎂鋁合金,而且含有一定比例的AJ粉,故其爆炸後威力最大。此外,白色藥中的樹脂作為粘結劑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減緩藥劑燃速和降低藥劑敏感度的作用。黑火藥與白色藥和雷藥相比,成分中不含單質或合金金屬物質,故其爆炸威力較小。紅光劑(粉)中添加了燃燒後發出紅光的碳酸鍶以及粘結劑聚氯乙烯酚醛樹脂,笛音劑中添加了產生嘯聲效果的苯甲酸鉀,由於功能添加劑和粘結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藥劑的燃速,因此以上兩種藥劑爆炸後產生的鉛柱壓縮值最小 [3] 

猛度藥劑顆粒度對猛度的影響

分別對粉狀(<μm)、∅3mm和∅10mm三種不同顆粒度的紅光劑進行猛度測試,鉛柱高度測量4次取平均值,單發實驗重複兩次取平均值。粉狀紅光劑爆炸後鉛柱壓縮值為3.973,∅3mm紅光劑鉛柱壓縮值為2.825,而∅10mm紅光劑鉛柱壓縮值僅為0.773。隨着紅光劑顆粒度增大,爆炸後導致的鉛柱壓縮值逐漸減小。這一規律的出現,主要是由於隨着藥劑顆粒度增大,顆粒的比表面積減小,同質量下的裝藥密度也隨之減小,藥劑燃速及爆炸威力也隨之減小。此外,大顆粒藥劑起爆時,雷管周圍部分顆粒爆炸的同時,能夠將下一層或者更遠層的顆粒拋灑出鋼套筒之外,使得部分大顆粒紅光劑在起爆點周圍一定範圍內發生爆炸或燃燒,大大降低了整體裝藥的爆炸威 [1]  力。

猛度總結

參照炸藥猛度測試標準制定的煙火藥猛度測試方法切實可行;被測藥劑接近散裝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採用電雷管進行起爆;通過實驗測得的鉛柱壓縮值能夠直觀反應5種被測煙火藥的猛度;5種被測煙火藥中,雷藥爆炸後產生的鉛柱壓縮值最大,紅光劑和笛音劑的壓縮值最小;同一種煙火藥爆炸後的鉛柱壓縮值隨着顆粒度的增大而減小 [3] 
參考資料
  • 1.    王軍. 提高炸藥威力和猛度的方法研究[J]. 爆破器材, 2005, 34(2):16-18.
  • 2.    畢建國, 潘永平, 萬學仁,等. 猛度及其在庫存發射藥物理性能檢測中的應用[J]. 火炸藥學報, 2001, 24(2):67-68.
  • 3.    李玉平, 劉玉存, 於雁武. 煙火藥猛度測試研究[J].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11, 37(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