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狼圖騰

(姜戎著長篇小説)

鎖定
《狼圖騰》是姜戎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04年4月。
《狼圖騰》主要以插隊草原知青陳陣的視角,講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內蒙古草原遊牧民族的生活以及牧民與草原狼之間的故事。全書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組成。 [3]  該書以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以近乎自傳體的敍事視角,領引讀者進入狼的活生生的世界。 [2] 
該小説發表後,引起關注和爭議。 [21]  截至2009年,《狼圖騰》中文版(正版)已經實現銷售300餘萬冊,外文版已經出版30個語種,覆蓋110個國家和地區,中文版連續6年高踞文學類圖書榜的前十名。 [15]  2015年2月19日,改編自《狼圖騰》的同名電影在中國大陸上映。 [18]  2019年9月23日,《狼圖騰》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1] 
作品名稱
狼圖騰
作    者
姜戎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2004年4月
字    數
511千字

狼圖騰內容簡介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裏的蒙古牧民還保留着遊牧民族的生態特點,他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着牛、羊,與成羣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着草原的生態平衡。他們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們家園的敵人;他們同時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幫助蒙古牧民獵殺着草原上不能夠過多承載的食草動物:黃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他們同時也深深地崇敬着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圖騰。狼的兇悍、殘忍、智慧和團隊精神,狼的軍事才能和組織分工,曾經是13世紀蒙古軍隊征戰歐亞的天然教官和進化的發動機。
正是蒙古民族的歷史和神秘,草原的廣闊和浪漫,將該書的主人公、一個叫陳陣的北京青年帶進了草原。很快,陳陣發現草原並不全是浪漫和自由。牧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必須和狼進行戰鬥。他親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與偷襲羊羣的狼――像豹子一樣大的狼――徒手搏鬥。也曾誤入狼羣、並親眼看見羣狼怎樣在頭狼的指揮下,調兵遣將圍獵幾百只黃羊。但是,人卻搶了狼儲存的食物。為了報復人的貪婪,狼利用冬季風雪和夏季蚊災的掩護,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偷襲軍馬羣的殘酷而壯烈的戰役。於是人又被激怒了。來自於農耕民族的幹部不顧蒙古牧民的反對,開始了大規模的圍獵狼羣的戰鬥。狼在死亡前的尊嚴和犧牲精神震撼了陳陣。陳陣和他的朋友親自掏了一窩小狼,並且養了其中的一隻。他要通過一隻小狼的成長,探索狼的習性和狼的哲學。通過一系列的令人陶醉的有趣的故事,陳陣發現狼是動物中唯一不可馴服的、十分神秘的動物。比如,第一次面對食物或者面對大批食物的時候,會舉行跑圈,類似現代宗教的感恩儀式或者祭祀;比如,狼一旦離開大地就會顫抖無力,又像希臘神話中的泰坦。
進而,陳陣又發現蒙古民族不僅將狼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崇拜的對象,而且,死後又將自己的屍體放到狼出沒的地方,實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會將他們的靈魂帶上“騰格里”(蒙語:天)。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敵人,也是他們相伴一生、甚至是來生的朋友。正是蒙古人帶着狼的精神征服了差不多半個地球,開通了東西方商業貿易與文化的交流。
陳陣和他的來自於北京的青年朋友,因為狼的緣故和牧民融為一片。但是,他們無法阻擋來自於農耕文化和文革時期的錯誤政策對草原生態的破壞。他們首先用現代武器殺狼,將僅存的狼驅趕到邊境外。進而,大片的開墾草原土地。幾年以後,草原上鼠害橫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後,也就小説的尾聲,來自於蒙古草原的沙塵暴已經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塵甚至飄過大海,在日本和韓國的天空遊蕩。 [4] 

狼圖騰創作背景

狼圖騰現實背景

20世紀60到70年代,中國推行“以糧為綱”政策,大面積墾草種糧,造成大面積草原風蝕沙化。20世紀80年代推行牲畜承包責任制,20世紀90年代實行草畜雙承包責任制,固化了草原分户管理的經營方式。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口壓力不斷加強、畜牧業養殖數量的發展以及不合理的活動,如過度放牧、濫墾、亂採濫挖等,使得草原退化問題十分嚴重,草原區生態環境急劇惡化,草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草原正以歷史上最脆弱、最嚴峻的生態環境,供養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負擔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類活動。作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創作了《狼圖騰》,體現出了生態主義學者對生態問題的關注。 [7] 

狼圖騰寫作背景

1967年,姜戎響應中央號召來到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插隊成為知青,在內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個年頭,見證了草原由盛轉衰的過程和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衝突。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風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毀滅和整個遊牧文明的毀壞。出於對草原的熱愛和懷念,作者根據自身經歷創作了半自傳體性質的小説《狼圖騰》。 [5] 
1971年,姜戎將《狼圖騰》的故事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在北京開始寫作初稿,2003年年末定稿,2004年4月正式出版。 [6] 

狼圖騰人物介紹

狼圖騰陳陣

陳陣是一個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自願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 [10]  陳陣和他的來自於北京的青年朋友,因為狼的緣故和牧民融為一片。但是,他們無法阻擋來自於農耕文化和文革時期的錯誤政策對草原生態的破壞。特別是以人口的膨脹、農業的需要和牧業的擴張破壞原始生態優良的天鵝湖,後來他們就用現代武器殺狼,一殺幾乎不留活口,且將僅存的狼驅趕到邊境外以至於破壞了草原生態系統導致其整體性和循環性失衡,進而,大片的開墾草原土地。幾年以後,草原上鼠害橫行,大片的草原沙化。 [11] 
陳陣經常扮演着作者代言人的角色,反反覆覆地謳歌狼和狼圖騰,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倡揚充滿獸性魅力的武功,那種為了種羣利益(上升到人類層面就是國家、民族利益)而不顧人類倫理的侵略性行徑。 [12] 

狼圖騰畢利格

畢利格老人在《狼圖騰》中是一個智者形象的存在。他深愛着草原,對草原上的一切都深深眷戀並瞭如指掌。在對待草原生物的態度上,他向世人顯示出了高超的生存智慧。他的信條是:草原是大命,其他都是小命,小命要生存,首先要保證大命的生存。在確保蒙古草原這個大命長久生存的因素中,蒙古狼就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正是因為有狼的存在,才使草原上形成了穩定的生態鏈,人們才有了穩定的牛羊等肉食供應。但是,懷有農耕思維的當權派卻不這麼認為,他們從狼吃牛羊這一現象簡單得出:狼是人們的天然敵人,對狼就得趕盡殺絕。這正是具有遊牧思維的畢利格老人絕對不能認可的。得益於長久的遊牧文化薰陶,他清醒地認識到:食肉的蒙古狼,正是蒙古草原和蒙古人得以長久生存的關鍵所在。狼雖然捕食牛羊,但更多時候是以野生食草動物為食,這樣就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蒙古草原,也就使蒙古人有了生存的根本基礎。所以,他對蒙古狼的態度是:打,但不能打絕。這一觀點就與當權派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可以説,老人生命的最後幾年,就是在打狼與護狼(最終是為了護狼)的自我鬥爭中度過的。當然,他最終還是失敗了,蒙古草原的狼被趕盡殺絕了。最後,他對草原所能做的就是將自己的肉身還給草原,所以才有了那略顯悲涼的天葬儀式——在內地草原已經沒有了狼,要想讓狼把屍體吃掉,還得到邊防公路附近。 [8] 

狼圖騰包順貴

包順貴在《狼圖騰》中是一個不折不扣討人嫌的角色。來到新草場,他像發現了大金礦,大聲高叫:真是塊風水寶地,翡翠聚寶盆啊,真應該先請軍區首長們開着小車來這兒玩幾天,打天鵝打野鴨子,再在草地上生火吃烤肉。嗚呼哀哉,一羣“癩蛤蟆”要吃天鵝肉!可憐的天鵝夫妻雙雙命喪油鍋;草原上稀有的白芍藥花被他連根拔起,就為了搏軍區首長一笑;繁衍了數百年的獺子,也遭到了滅頂之災;不顧牧民勸阻,枉顧草原“大命”而讓自己村的農耕人口進駐草原開地種田,只為眼前的蠅頭小利…… [13] 

狼圖騰作品鑑賞

狼圖騰主題思想

民族心理
《狼圖騰》中透過狼與狗的對比,指出農耕民族具有温順服從的特性,描述了遊牧民族具有的勇猛不屈服的品質。狗是豢養的,狗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早已被完全馴化,成為了草原民族的遊牧和狩獵的工具,服從是他們最需要做的。狼則具有敢於冒險的勇者精神,這種精神從草原落地生根,成長至今。狼的血液流淌在遊牧民族的血脈中,造就了遊牧民族特有的勇猛、堅強、好鬥、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羊具有懦弱妥協的天性象徵,小説對於綿羊羣遭遇一條大狼偷襲的事件做了集中描寫:怯懦的綿羊在大狼的猛攻下毫無招架之力,即便被撕開了羊腿,膀子大股地冒着血,也僅僅是敢於胡亂蹬幾下前蹄,先天性膽小懦弱的性格使其就是不會像山羊那樣大喊大叫,求助同伴。面對綿羊的遭遇,軟弱羊羣的反應更令人震驚,它們選擇了充當看客而不是救助。這樣的場景非常近似魯迅的《》中的場景,而魯迅先生的態度則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如果把狼視為遊牧精神的象徵,那麼從另一方面,綿羊則象徵着農耕文明。遊牧民族在原始自然的生存環境中,與天鬥、與地鬥、與狼鬥,形成了像狼一樣的民族性格。 [9] 
生態意識
《狼圖騰》中,草原生態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肉食動物、草食動物與植物之間相互構成的動態平衡,而狼在這個食物鏈中處於捕獵者的高端地位。在人與狼之間千萬年的生存抗衡中,草原狼對於草原人驍勇強悍的性格的形成有着重大影響,授予了草原人非凡的軍事才能,同時成為了草原人死後靈魂上天的載體。狼是草原的清潔工,肩負着防疫草原的重擔。特別是在爆發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草原狼把草原上牛羊馬、旱獺黃羊、野兔野鼠、甚至人的屍體統統處理乾淨,用狼嘴、狼胃和狼腸將所有的養分吸收乾淨,最後只剩下一點毛髮牙齒留給了草原,沒有給細菌留下一點點滋生的環境。萬年曆史的草原能一直如此純淨,草原狼功勳卓著。狼也是草原衰亡歷程的親歷者,當以包順貴為代表的一行幹部來到額侖草原,按照自我的農耕觀念來開發草原時,一系列的災難便開始降臨。人的慾望成為毀滅草原的罪魁禍首:如包順貴,升官發財早已讓他忘記了自己身為蒙古人的信仰,只記得拍狼屍照片向上級邀功;把聖潔的芍藥花掠走獻給首長;把狼滅光騰出地方耕作。其次是老王頭為代表的民工:他們挖走了狼的凍黃羊,逼得狼只好圍攻馬羣;還用偷來的天鵝蛋做誘餌射殺天鵝;甚至違背蒙古族人的傳統,用煙燻點炮的方法把千年不衰的獺山上大大小小的獺子一網打盡、煉成獺油。牧民內部也層次不一,在物質誘惑下無所不作。如道爾基家早已漢化,背棄了自己的信仰,什麼毒招都敢使:用爆竹炸狼洞、用辣椒水灌狼窩、用毒藥狼夾抓狼、在葦子地放火燒狼、駕吉普車追狼、將狼一步步逼入絕境。各種生命原本在草原法則下進行着最自然的、平等的博弈。然而在人類的干擾下,動物的正常生存受到了破壞。人們不顧一切採用各種高科技手段滅狼,於是小狼死了,白毛狼王也逃亡了外蒙古。沒有了生機的草原,也必將在失衡中慢慢消亡,作為草原的代表—草原狼成為最高貴的遺憾犧牲品。作者藉助草原狼的悲慘遭遇,表達了沉重的哀嘆和惋惜,對於破壞草原生態的惡行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和譴責。 [9] 
哲學思想
《狼圖騰》中作者闡釋了大命與小命的草原辯證哲學。狼吃掉黃羊、旱獺、老鼠,使它們的數量不會增長過快,不會毀壞草原;狼雖然吃人傷畜,但也使得人和牲畜的數量不會激增。一旦狼遭到人類的過量捕殺,也反過來會影響草原生態的正常運轉,各類問題便接踵而來。草原人與狼搏鬥卻又崇拜狼、敬狼,這是一個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小説世界。《狼圖騰》中虛實結合的手法也極大地拓展了讀者的想象空間。在小狼死後,狼旗被猛烈的西北風吹得獵獵飄動,蒙古包煙筒冒出的成羣白煙在小狼身下流動,小狼在雲煙中好似騰雲駕霧,自由自在地翻滾飛舞,展示了生命意志的飛揚。《狼圖騰》還從艾草煙的茫茫實景昇華到民族的武裝與敬畏。上百個艾草煙盆同時湧煙驅蚊,草原上出現了一大片林立的工廠煙筒,草原彷彿一瞬間變成了太平洋大海戰時的壯闊海景。艾草煙的蒼茫此時成為狼圖騰精神的承載象徵,作者在艾草煙的物象想象中構建了圖騰精神的美學視界。《狼圖騰》中還滲透了時空轉換哲學思想。陳陣放牧時聯想到了百年前的蘇武牧羊的孤獨悲涼,感嘆道在數以百年計的時間縱線上、萬年如一的遠古草原背景下,人在這一刻顯得那麼渺小。 [9] 
宗教思想
《狼圖騰》中的蒙古狼形象擁有着更多的文化負載和草原記憶,全書均以草原神靈和生態英雄的身份出現,成為了遊牧文明和蒙古民族的一種符號象徵。《狼圖騰》對於兩類民族的信仰表達做了討論。與遊牧相比,農耕地區的人們往往對於土地感情深厚,這裏的居民往往不願離開家園,奉土地為神靈。草原的原始牧民幾乎與外界隔絕,他們往往運用樸素的簡單類比的思維認知草原的一切。蒙古族被譽為永恆的青色民族,他們敬仰蒼天,認為自己是天的兒女。在《狼圖騰》裏經常出現的有兩個詞:“長生天”和“騰格里”,滲透了草原民族對長生天、騰格里的無比的信仰和敬畏。草原地區的生產力發展緩慢,水平低下,自然條件往往可以決定人類是否能夠繼續生存。蒙古民族千百年來以宗教的信仰形式肯定了狼對草原生命與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是狼使水草豐沛的額侖草原維繫了幾千年的美麗演變。在《狼圖騰》中,遊牧民族視狼為精神偶像和草原之魂,狼是遊牧民族心中神明一樣的存在。狼崇拜影響了草原人的性格、行為、情感和民族精神,遊牧的精神氣質也對中華民族性格品格的形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狼是草原民族內心的自由偶像,是騰格里和長生天派來守護草原的,也是蒙古人的靈魂迴歸騰格里的通道。小説中關於陳陣追尋圖騰崇拜根源的體驗和感受也作了精彩的描述:在草原生活的日子裏,狼口餘生的陳陣先是對蒙古草原狼有了一種着了魔的恐懼、敬畏和痴迷。他感到蒙古狼身上潛伏着、承載着一種巨大的吸引力並深深地撼動了他的靈魂。文末的小狼之死更讓其得到了精神上的昇華,也明白了了信仰的終極意義。同時,這種淡化情節強調主觀感受的敍事特徵使作品的審美意藴得到了充分表達,擁有了更深層次的藝術感染力。 [9] 

狼圖騰藝術特色

敍述主體
《狼圖騰》是一部以狼為敍述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説,獨樹一幟地把動物作為敍事主體引入小説,拓寬了小説的藝術表現領域,並且以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藝術表達,創造出了充滿美感與生命震撼力的“狼”這一審美對象,豐富了文學形象寶庫。《狼圖騰》中的狼,以一種顛覆性形象出現在讀者視野中,它們智慧、勇猛,充滿温情,不惜以死來捍衞自己的尊嚴和自由,讓人們明白草原狼原來是一個優秀到值得人類去膜拜的物種。同時,《狼圖騰》還用生動的筆觸向讀者揭示了草原萬物的內在聯繫,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它所承載的生態警示作用值得人們重視。 [14] 
草原文化
《狼圖騰》被視為草原遊牧民族文化、草原生存哲學的歷史真實再現。長期以來,作者都將思考的重心投射在草原上,對草原上的生物予以觀照,旨在將真實的草原文化呈現出來,故其小説文本呈現出強烈的民間情懷。縱觀《狼圖騰》,作者敍述的是原汁原味的草原民間生活,使得小説浸染了濃厚的草原大地氣息。草原上的生物環由“草原狼―人與家畜―草原野生食草動物―草”圍成,它們相生相剋,相依相存,缺一不可。從表面上看,草原狼是人畜的天敵,它們掏馬駒、叼綿羊,威脅着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可是另一方面,狼也是草原的保護神,它們作為草原的“清道夫”,對整個草原的繁榮和生態的平衡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14] 
《狼圖騰》的第十章始的養狼經歷,從陳陣萌生了用養狼的主意到掏狼崽獲得小狼至小狼的磨練與成長、最後到小狼不肯屈服向野狼一樣戰死的結束,陳陣的身份從一個只有一雙眼睛的旁觀者變成了能影響故事發展的參與者。此外,小説中的每一類動物,乃至每一個個體都具有性格。如狼:那條全書的線索“小狼”、英雄末路的白毛狼王、被掏崽的母狼、自殺也不留整皮的老狼、跑到累死也堅挺着的大狼;如狗:狼性十足的“二郎”、懂得保全的“黃黃”、殺狼不眨眼的巴勒以及餵養小狼長大的伊勒;如馬:救陳陣一命的大青馬、表現英勇的大黑馬、懂得感恩的白馬及馬羣的守護神兒馬子。此外,諸如與小狼肉搏的老兔、千年獺山中的旱獺、優雅飛翔的天鵝、草原自由神牤牛、甚至於惱人的黃蚊等形象都具有特色,描寫傳神。《狼圖騰》呈現了盛大的草原傳奇的文學景觀,為人們從空間鋪陳開一幅草原的萬物生長。 [9] 

狼圖騰作品影響

截至2009年,《狼圖騰》中文版(正版)已經實現銷售300餘萬冊,外文版已經出版30個語種,覆蓋110個國家和地區,中文版連續6年高踞文學類圖書榜的前十名。《紐約時報》《時代週刊》《泰晤士報》《南德意志報》《明鏡週刊》《意大利郵報》以及美聯社、BBC、CNN等歐美主要媒體都報道了《狼圖騰》的消息和評論。 [15] 
2005年1月,《狼圖騰》獲第二屆“九頭鳥長篇小説獎”,並獲獲得10萬元獎金。 [17] 
2007年11月10日,《狼圖騰》獲首屆曼氏亞洲文學獎,並獲1萬美元獎金。 [16] 
2015年2月19日,改編自《狼圖騰》的同名電影在中國大陸上映,由讓·雅克·阿諾執導,馮紹峯竇驍巴森扎布昂和妮瑪尹鑄勝主演。 [18] 

狼圖騰作品評價

“讀了《狼圖騰》,覺得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鑑。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是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評) [19] 
“‘蒼狼樂隊’感謝《狼圖騰》。它讓我讀出:深沉、豪放、憂鬱而綿長的蒙古長調與草原蒼狼幽怨、孤獨、固執於親情呼喚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壯的勇士面對長生天如歌的表達;是獻給《天堂》裏偉大母親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腸、最動人的怨曲……”(蒙古族歌唱家騰格爾評) [19] 
“《狼圖騰》在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是一個燦爛而奇異的存在:如果將它作為小説來讀,它充滿了歷史和傳説;如果將它當作一部文化人類學著作來度,它又充滿了虛構和想象。作者將他的學識和文學能力奇妙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作品的獨創性。它的具體描述和人類學知識相互滲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議。因此,這是一部情理交織、力透紙背的大書。”(文學批評家孟繁華評) [19] 
“姜戎筆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因之,這是一部狼的讚歌,也是一部狼的輓歌。”(文學批評家白燁評) [19] 
“這當然是一部奇書,一部因狼而起的關於遊牧民族生存哲學重新認識的大書,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處的弱性,煌煌五十萬言,五十萬只狼羣匯合,顯示了作家閲歷、智慧和勇氣,更顯示了我們正視自身弱點的偉大精神。”(文學評論家周濤評) [20] 

狼圖騰作品爭議

與《狼圖騰》作者姜戎曾同在一個大隊生產班的知青在看了《南方週末》的姜戎專訪後情緒激動,並聲稱《狼圖騰》全書胡編濫造,歪曲“狼”的本性,嚴重誤導青年讀者。同時,另一部分批評者對《狼圖騰》中反覆影射“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優劣論”表示不滿,而作者提出西方文明因為具有與遊牧民族一樣的“狼性”而強盛不衰,更讓一些學者覺得匪夷所思。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劉小萌表示,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漁獵民族,包括蒙古、滿族、突厥等民族的原始信仰是“萬物有靈”,並以“長生天”為最高信仰。狼只是“萬物”的一部分,如果非要把蒙古人對狼的信仰單獨提煉和拔高,這種誇大是不科學的。而且先民的圖騰信仰並不僅僅是表達讚美和欣賞,一些遊牧民族把狼、豹、熊這樣的猛獸作為圖騰,表達的是一種恐懼心理。劉小萌説:“文學作品允許發揮主觀創造性的虛構,但不能違背起碼的歷史記載和牧區的實際生活。小説裏提到牧民的天葬是為了讓狼吃掉屍體來完成昇天的過程,事實上,牧民最理想的天葬是由鷹將屍體啄食,其次才是走獸啃食,最忌諱的是保留完屍。在內蒙古民俗裏,鷹的地位遠比狼要崇高,因為鷹對牧民的生活不造成危害,相反,我在內蒙古插隊五年,從未聽到牧民對狼有一句好話。狼只要一有接近羊羣的機會,即便它已經吃得很飽,也要把所有羊的喉嚨咬斷致死。狼的本性在我看來,就是兇殘、暴戾、貪婪。”
同為內蒙古知青的《血色黃昏》作者老鬼也表示:“不只是我,身邊所有到過內蒙古牧區插隊的老知青們,也都接受不了這本書。因為它虛構了一個事實,虛構了一種文化。蒙古族牧民非但不以狼為圖騰,而且對狼是格殺勿論的。”
曾與姜戎同時期在滿都寶力格牧場插隊的馬倌朱久健説:“據我10年的草原放牧經驗,狼大都獨來獨往,非常少見。東烏旗一帶的狼羣在最猖獗的時候也不敢貿然襲擊成年馬羣,根本不可能出現所謂‘勇猛、不屈、團隊精神’的狼羣與牧馬人、軍馬羣慘烈搏鬥的事。至於説狼吃耗子防止草原沙化,我知道狼在夏天覓不到食時確實會吃些旱獺之類的東西,但耗子那麼小,除非離得很近,否則根本看不見,而狼是絕對不可能讓人靠近的。姜戎在訪談裏説狼把老鼠拍暈了再吞下去,我們從沒見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姜戎的初中同學李永存説:“我的很多學生,還有一些二三十歲的白領,既沒下過鄉,對其他內蒙古題材的作品也毫無興趣,但對《狼圖騰》卻非常痴迷。我想是因為他們恰恰是這個市場惡性競爭最前沿的人,這些人需要一種理論和道德上的支持,去像‘狼’一樣弱肉強食地生活。這其實是需要我們反思的。” [21] 

狼圖騰出版信息

2004年4月,《狼圖騰》由長江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後有不同版本的再版。
書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狼圖騰》
2004年4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7-5354-2730-8
[22] 
《狼圖騰:蒙古文》
2006年1月
遼寧民族出版社
7-80722-161-5
[25] 
《狼圖騰》
2008年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978-986-146-435-0
[23] 
《狼圖騰:維吾爾文》
2008年6月
新疆人民出版社
978-7-228-11708-6
[24] 
《狼圖騰——紀念版》
2014年5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978-7-5354-4889-7
[26] 
《狼圖騰——修訂版》
2014年12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978-7-5354-7689-0
[27] 
《狼圖騰》
2015年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978-962-04-3750-2
[29] 
《狼圖騰:影像青少版》
2015年1月
浙江攝影出版社
978-7-5514-0810-3
[28] 
《狼圖騰》(精裝本)
2019年9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學習出版社
978-7-5302-1992-8
[30] 
《狼圖騰》(平裝本)
2019年9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學習出版社
978-7-5302-1991-1
[31] 
《狼圖騰》
2020年2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2024-5
[32] 

狼圖騰作者簡介

姜戎,本名呂嘉民,1946年生人。北京人。1967年自願到內蒙古額侖草原牧區插隊落户。1978年返回北京,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姜戎出生於幹部家庭,少年時期受過專業繪畫訓練,深受俄羅斯文學、電影和油畫的影響。青年時期經歷過文化革命。關心國家大事和政治運動和思潮,而其特立獨行的個性,又使他多次受到挫折,因而鑄錠了他凝重大氣的創作風格。敍事宏大、細節豐富、主題多意,有跨越地域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人類化意義。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