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狐狸尾

(豆科狸尾豆屬植物)

鎖定
狐狸尾 (學名:Uraria lagopodioides (Linn.) Desv. ex DC.),是豆科狸尾豆屬植物, [1]  是一種狸尾豆組物種植物。
中文名
狐狸尾
拉丁學名
Uraria lagopodioides (L.) Desv. ex DC.
別    名
狐尾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豆科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山螞蝗族
狸尾豆屬
狐狸尾

狐狸尾形態特徵

平卧或開展草本,通常高可達60釐米。花枝直立或斜舉,被短柔毛。葉多為3小葉,稀兼有單小葉;托葉三角形,長3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尾尖,被灰黃色長柔和緣毛;葉柄長1-2釐米,有溝槽;小葉紙質,頂生小葉近圓形或橢圓形至卵形,長2-6釐米,寬1.5-3釐米,先端圓形或微凹,有細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側生小葉較小,上面略粗糙,下面被灰黃色短柔毛,側脈每邊5-7條,直而斜展,靠葉緣處微彎拱,兩面凸起,網脈在下面明顯;小托葉剛毛狀,長1.5毫米;小葉柄長約2毫米,密被灰黃色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3-6釐米,直徑1.5-2釐米,花排列緊密;苞片寬卵形,長8-10毫米,先端錐尖,密被灰色毛和緣毛,開花時脱落;花梗長4毫米,疏被白色長柔毛;花萼5裂,上部二裂片三角形,較短,長約2毫米,下部3裂片刺毛狀,較上部裂片長3倍以上,被白色長柔毛,萼筒長約1毫米;花冠長約6毫米,淡紫色,旗瓣倒卵形,基部漸狹;雄蕊二體;子房無毛,有胚珠1-2。莢果小,包藏於萼內,有莢節1-2,莢節橢圓形,長約2.5毫米,黑褐色,膨脹,無毛,略有光澤。花、果期8-10月。 [2] 

狐狸尾基本信息

狐狸尾 (《生草藥性備要》)
狐狸尾
狐狸尾(5張)
【異名】狸尾豆(《廣州植物誌》)。
【來源】為豆科植物兔尾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兔尾草多年生草本,平卧或廣展,長可達60釐米。
葉單生或有小葉3枚;托葉卵狀三角形,上部鑽狀;頂生小葉圓形或橢圓形,長2.5~6釐米,先端渾圓或鈍而有小鋭尖,側生小葉較小,上面略粗糙,下面被小柔毛,總狀花序頂生,呈稠密的圓柱形、卵形至矩圓形,長3~6釐米,厚1.5~2釐米,被毛;苞片闊卵形,長8~10毫米,密被絲毛;花柄短於萼,被疏長毛;萼長5~6毫米,上面2枚裂齒短,下面3枚裂齒延長,呈剛毛狀,被疏長毛;花冠蝶形,淡紫色,長約6毫米,旗瓣闊,翼瓣與龍骨瓣粘貼;雄蕊2束,最上1枚分離;雌蕊1,花柱線形、內彎。
莢果小,有1或2節莢;莢節橢圓形,長約2.5毫米,膨脹,黑褐色。
花期10月。
生於曠野、草地。
分佈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夏、秋採取。
洗淨,生用或曬乾用。
【藥材】乾燥莖杖已切斷,長約20~30釐米,粗約0.2~0.4釐米,灰褐色至灰綠色;葉片革質,灰綠色,葉脈背面稍突出,被黃棕色毛;枝梢花序稠密,花冠萎縮,多數脱落;莢果橢圓形,黑褐而光亮,有網狀紋,皮薄、不開裂,內含淺黃色種子1枚。
以乾燥、無泥沙雜質者為佳。
產廣東。

狐狸尾藥理作用

莖、葉的熱水提取物對已孕或未孕的大鼠子宮有收縮作用,對豚鼠、兔及人的子宮亦有此作用。
對犬之血壓、呼吸則無影響。
如用石油醚、乙醇處理後之殘渣,溶於水之部分對大鼠有避孕(抗着牀)作用。
【功用主治-狐狸尾的功效】①《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五疳,洗痔瘡。
②《嶺南採藥錄》:凡出癍痧及夾色,取莖葉服食。

狐狸尾釀酒葡萄

狐狸尾摘要

狐狸尾,比較常見的英文名為Coda di Volpe,釀酒葡萄品種之一,為白色葡萄品種。

狐狸尾英文別名

Alopecis, Caprettone, Cianca rossa, Coada Vulpi, Coda di Pecora, Coda di Volpe bianca, Coda di Volpe de Maddaloni, Coda di Vulpe durante, Crapettone, Durante, Falerno, Lisica opasca bjelaja, Lisitcha opachka biala, Pallagrello, Pallegrello bianco

狐狸尾原產地

意大利

狐狸尾種植區域

意大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