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狐死首丘

(漢語成語)

鎖定
狐死首丘,漢語成語,拼音:hú sǐ shǒu qiū,意思是古代傳説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頭朝着它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懷念故鄉,也比喻對故國、故鄉的思念。出自《禮記註疏》。
中文名
狐死首丘
拼    音
hú sǐ shǒu qiū
近義詞
越鳥南棲 歸正首丘 代馬依風 [4] 
用    法
作謂語、定語
出    處
《禮記註疏》
注    音
ㄏㄨˊ ㄙˇ ㄕㄡˇ ㄑㄧㄡ

狐死首丘釋義

[nostalgic] 相傳狐狸臨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懷念故鄉。 [2] 

狐死首丘出處

《禮記註疏》卷六《檀弓上》~7~
大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楚辭補註》卷四《九章·哀郢》~36~
亂曰:曼餘目以流觀兮,冀壹反之何時?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1] 

狐死首丘例句

淮南子·説林訓》“鳥飛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將翔水,各哀其所生。”
劉向 《列女傳·晉圉懷嬴》:“﹝圉﹞謂嬴氏曰:‘吾去國數年,子父之接忘,而秦晉之友不加親也。夫鳥飛反鄉,狐死首丘,我首晉而死,子其與我行乎?’”
漢 班固 《白虎通·衣裳》:“聖人所以製衣服……獨以羔裘何?取其輕煖,因狐死首邱,明君子不忘本也。羔者,取其跪乳遜順也。” [3] 
《晉書·張軌傳》:“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鍾儀在晉,楚弁南音。”
《醒世恆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但聞越鳥南棲,狐死首丘,萬里親戚墳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我告訴過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個人到死都是懷念自己的鄉土的。” [4] 
範攄云溪友議》卷一:“陶(雍陶)得書悸赧,方有狐首之思。” [1] 

狐死首丘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屈原因遭人忌妒與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寫下許多反映人民願望與現實矛盾的詩篇,他的《哀郢》詩:“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古代傳説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頭朝着它的洞穴。“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懷念故鄉,也比喻對故國、故鄉的思念。亦省作“狐首”。

狐死首丘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鄉。
參考資料